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14课 ...

更新时间:2023-03-01 浏览次数:3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清代医学家王清任认为“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他发现古人的脏腑理论以及绘制的解剖图常常自相矛盾,为此亲至义家、刑场,解剖观察尸体脏器,笃定了“先人典籍有误”。后著成《医林改错》,书中附有25幅人体脏腑图,均为其亲眼观察后所绘。这折射出(    )
    A . 传统医学的近代化趋向 B . 古代科技的实用性特征 C . 经世致用社会治学氛围 D . 传统医学记载失去价值
  • 2. 东汉和帝时,太医郭玉“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其之,必尽其力”。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指出,自己“留神医药,精究方术”就是为了“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这反映出东汉(    )
    A . 医学发展注重汲取民间经验 B . 儒家思想对传统医学伦理的影响 C . 疫疠流行彰显天人感应学说 D . 中医治疗注重临床实践经验总结
  • 3. 汉代史书记载:“夏至日浚井改水,可去瘟病。”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告诫人们“凡果落地,隔夜尚不可食,而况虫蚊食者乎?见之者切不可会。”据此可知在当时(    )
    A . 已产生疫病预防的观念 B . 封建迷信意识广为流传 C . 传统中医药学领先世界 D . 民众普遍关注食品安全
  • 4. (2023高二下·富锦月考)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中出土有4根金针、5根银针,总共“九针”,与《黄帝内经》中所讲“九针”致。同时,汉代《居延简牍》中出现了“针刺疗法”的记载;甘肃居延《肩水金关汉简》也记载了“灸法”的使用。这些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
    A . 汉代针灸的临床应用 B . 中医强调系统辨证施治的观念 C . 统治者重视针灸医学 D . 针灸成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
  • 5. (2024高二下·台州期中) 瘟疫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是考场。人类与疫病不懈斗争的成果有:(    )

    ①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抗疟的方法

    ②吴有性提出了传染病源“疣气”致病学说

    ③西汉政府对患者“民疾疫者,舍空邸地”

    ④为了有效控制重大疫病我国推行计划免疫

    A . ①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6. 放马滩秦简《日书》记载有33种人体病症;周家台秦简《病方及其他》记载了疾病治疗方法和药物的运用。出土的汉代文献中,医学专辑大量出现,如张家山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等都含有大量的医学著作,内容涵盖医经、医方等。这些发现(    )
    A . 系统总结了中医药学成就 B . 表明经济发展对科技影响突出 C . 奠定我国临床医学的基础 D . 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 7. 1941年,红军卫生学校第十四期即更名后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学员毕业。下图为当期学员申玉英的毕业证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该学员毕业于民国二十九年 B . 题词倡导医学人道主义精神 C . 该校为中国第一所西医院校 D . 它直接反映正面战场的抗战
  • 8. 宋代建立以各级官吏为主导、社会民众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各级官府一方面继续采用传统的赈济措施,另一方面将新医药学知识应用于疫病防治,采取了派医诊治、施散药品、建立医院、隔离病人、掩埋尸体等措施。据此可知,宋代瘟疫防治(    )
    A . 社会力量发挥核心作用 B . 重视防疫方法创新与运用 C . 受到儒学礼乐思想影响 D . 自然灾害频发推动其发展
  • 9. 2019年新冠疫情时期,中南建筑设计院除夕夜接到武汉市政府建设雷神山医院的任务,在1天内定设计方案,3天内定设计施工图,从设计到落成仅用了12天。12个昼夜的全力奋战,于2月6日顺利开展验收工作,建筑面积7.9万平方,集装箱总计进场3000余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成,堪称“世界奇迹”。它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中国精神和中国速度。材料说明我国(    )
    A . 已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B . 政府高度关注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C . 基建能力全球领先是有效防疫的根本保证 D . 卫生保障制度建设的完善创造了世界奇迹
  • 10. 《本草纲目》一书包含了丰富的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内容,并且大量运用化学、物理学、农学、天文学、气象学、生理学等领域的知识对药物进行记载分析。达尔文创立进化论时,曾从此书中引述了不少有关植物和动物的资料。该书(    )
    A . 总结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B . 影响了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进程 C . 推动了中国医药学的近代化 D . 提高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
  • 11. 中医有一种认识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其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该过程体现的原则是(    )
    A . 天人感应 B . 药食同源 C . 辨证施治 D . 望闻问切
  • 12. 在与疫病斗争的过程中,中国古人逐渐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的防治并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不包括(    ) 
    A . 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 B . 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 C . 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病 D . 建立救治机构,防治结合
  • 13. (2023高二下·杭州月考) 1928年,针对染坊及制革厂“所用制染药质随即与水混合,城市河道浅狭尤易沉淀”的问题,浙江省民政厅下令“各市县长严于取缔染坊及制革厂,限令迁移至距离城市较远、河道宽广处所”。这说明浙江省政府(    )
    A . 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 B . 着力应对民族危机 C . 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D . 重视公共卫生问题
  • 14. 抗击新冠疫情的实践证明,疫病隔离是非常有效的防疫形式。疫病隔离的做法早在我国秦朝时期即已出现。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秦代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刻向郡守报告;郡守接报后,马上派出医官进行检查,一旦属实,当即组织隔离治疗。所有的病例被隔离在专门的“病所”里,病愈之前不得与外界接触。秦朝的疫病隔离制度(    )
    A . 适应大一统封建国家发展的需要 B . 得益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C . 可用作研究秦朝暴政而亡的原因 D . 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 15. 在希腊世界长期将疾病和瘟疫视为“神意”的浓厚氛围中,修昔底德提出雅典瘟疫应源于埃塞俄比亚,是通过海洋传播而来的,由于伯里克利的错误政策,致使雅典城内人满为患,空气污染严重,导致瘟疫暴发。他还明确指出疾病发病率最高的是“与病人接触最频繁”的医生,这些说法( )
    A . 反映了精英阶层对疾病的理性思考 B . 旨在为雅典向外扩张寻找借口 C . 成为阻断伯里克利改革的主要手段 D . 成为瘟疫成因的最早科学结论
  • 16. 曹植在《说疫气》中云:“室室有号泣之哀……”王充《论衡·命义篇》云:“温气疫疠,千户灭门。”材料( )
    A . 体现了疫病造成的悲惨景象 B . 强调了疫病防治的重要性 C . 意在说明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D . 强调了疫病对经济的影响
  • 17. 14世纪时,黑死病传到欧洲并肆虐欧洲全境。多数欧洲人认为,这场瘟疫是上帝对人类原罪的惩罚。为了获得上帝的原谅,成群结队的男男女女,辗转于城镇之间,用鞭子狠狠地相互抽打,以求洗清自己的罪责,这就是鞭笞运动。这说明,当时(    )
    A . 基督教会权威逐渐加强 B . 传统人文主义潜滋暗长 C . 瘟疫横行导致道德败坏 D . 神学守旧思想占据主流
  • 18. 春秋战国成书的《黄帝内经》中指出:“毒物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突出了饮食的调养及预防作用;汉代张仲景发展了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开创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治疗重病、急症的先例。这些成果(    )
    A . 表明药物和食品相互渗透被广泛推崇 B . 为中医药食同源养生保健理论奠定基础 C . 说明中医药学在自我批判中不断完善 D . 确立了古代中医药食同源的标准化体系
二、材料分析题
  • 19.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明代政府向瘟疫发生地区派遣医官巡视灾情,并由惠民药局免费散发药物。万历九年,交城县“自春徂夏大疫,至有举家毙绝者。知县吴腾龙集医于惠民药局,施药活之”。万历三十九年、四十年疫厉甚行,大人小儿多患,保德州知州胡楠设局延医施人参败毒散及二圣救苦丹,全活者甚众,建药王庙祭祀之。清代没有设立惠民药局,但在瘟疫发生之后,官方也会设立临时性场所遣医施药。这些地方医疗机构各地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地方甚至流于形式,所以灾情来时,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摘编自鲁从阳、毕素华《我国古代的疫病防治》

    材料二: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当晚,毛泽东在读罢这则通讯后,心潮起伏,兴奋不已。7月1日清晨,他激情赋诗:“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摘编自汪建新《诗人毛泽东的战“疫”情志——再读<七律二首.送瘟神>》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疫病防治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血吸虫病防治取得成功的意义。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前期,政府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疫病甚少流行。及至后期,随着人口增长和大量商贸活动的开展,疫病开始猖獗。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平帝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汉防疫除沿袭西汉的减免田租外,还开仓放粮,巡行赐药。六朝(指以今南京为京师的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疫病流行至少74次,一次死亡10余万人的大疫,晋代就发生了两次。北魏显祖皇兴二年(公元468年),河南大疫,死亡人口达十四五万。这一时期,政府多向官员施散医药,北魏政府还设立医馆、医坊,为民治病。政府还公布了一些防疫药方供百姓使用。

    ——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抗疫启迪》

    材料二:突如其来的“黑死病”使欧洲人心惶惶,直到15世纪晚期,一份德意志手稿上还写道,“聪明的大夫有三条使我们远离瘟疫的黄金规则:迅速离开,走得远远的,不要急于回来”。外来移民、流浪汉受到歧视和迫害,其中犹太人受害最深。1399年疫情期间,米兰公爵詹加莱亚佐要求对病人和死亡人数进行统计,以日报形式呈交他本人,并向社会公布统计数据。这一制度也随即被意大利其他城市借鉴和采用。严格的隔离措施给意大利带来了安全,但也给意大利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这引起了商人和依靠日工资生活的雇佣工人的不满。为了缓解防疫和经济生活之间的矛盾,意大利在15世纪中后期引入了健康通行证制度,没有受到疫情影响的人和货物可凭证通行。之后,随着“黑死病”反复发作,应对危机的临时委员会逐步转变成常设的公共卫生署。意大利卫生署有处理相关事物的绝对权力,卫生署颁布的条例具有法律效力,他们还可以对不遵守防疫条例的人使用酷刑。

    ——摘编自向荣《“黑死病”与意大利和英国的抗疫》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政府抗疫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社会疫病频发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意大利人在抗疫斗争中的创新,并说明其重大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