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贞观之治 ②文景之治 ③光武中兴 ④开元盛世
①阎立本 ②颜真卿 ③吴道子 ④欧阳询
隋文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增加科举名额
③让文官担任要职
④设立进士科
材料一:隋文帝时,国家治理较好,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具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通的。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唐太宗
材料四: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都长安,是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其博大的气概,壮美的景观,发达的经济,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使当时欧洲人心目中富丽堂皇和繁荣的巴格达、拜占庭都难以望其项背,更不用说当时的巴黎、伦敦、威尼斯、佛洛伦萨了……
材料一:每年正月二十一日,长安城万人空巷,大家涌向长安城东。这天,皇帝脱去龙袍,换上短衣便鞋,他要亲自下田耕种以表示对农桑的重视。“籍田之礼”荒废既久,现得以恢复,百姓无不欢呼雀跃……贞观年间,仅《新唐书》记载的大型水利工程就达27个。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通史·贞观之治》解说词
材料二:下面是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措施
唐太宗 |
唐玄宗 |
|
政治 |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
经济 |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
文化 |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
材料三:女性与男性一起参与对弈、拔河、击球、打猎、斗鸡、抛球、看戏、乞巧、斗花草、观竞渡(龙舟比赛),与文人墨客赋诗唱和,游春时甚至以红裙挂为“裙幄”,席地而坐赏花宴饮。公孙大娘的剑器,雄健绝伦,一舞动四方;王大娘的顶竿,技术高超,其妙入神,令人叹为观止。她们和男性共同创造了盛唐文明。
——李斌城《盛唐社会风貌》
制度创新
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治世出现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科技创新
材料三:
A B
合同为一家
材料四:“自古皆贵(认为……尊责)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包容开放
材料五: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魏征
材料二: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二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杜佑《通典》
材料三: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