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人物简介 |
卫青 | 西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弟弟 |
霍去病 | 卫青的外甥、霍光同父异母的兄长 |
霍光 | 西汉宣帝第二皇后霍氏的父亲(废黜刘贺) |
王莽 | 西汉平帝皇后王娥的父亲 |
何进 | 东汉灵帝皇后何氏的哥哥(召董卓进洛阳) |
1 | “论者本谓该逆(英军〉不长陆战,而两年之中该逆掠地攻城,皆在陆路,且能爬越山岭” |
2 | “有汉奸为之导引,各处蹊径较我兵反为熟悉。其阴谋诡计,复在出我所备之外,使我万难防闲” |
3 | “议者以尖山口内水浅沙淤,恃以无恐,不知该逆之杉板船到处可达,原不论水势深浅。” |
年份 | 省内流动 | 跨省流动 | 流动总数 |
2005 | 54431 | 11161 | 65592 |
2006 | 71291 | 23151 | 94442 |
2007 | 97859 | 20555 | 118414 |
合计 | 223581 | 54867 | 278448 |
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注:腓尼基:位于西亚地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拉丁字母:又称罗马字母。图2表明( )
材料一:清代前期藏书家地域统计表
地域 | 浙江 | 江苏 | 安徽 | 福建 | 北京 | 山西 |
人数 | 267 | 247 | 158 | 74 | 36 | 34 |
地域 | 广东 | 山东 | 上海 | 湖北 | 江西 | 四川 |
人数 | 26 | 17 | 12 | 9 | 9 | 8 |
地域 | 河北 | 河南 | 陕西 | 湖南 | 辽宁 | 贵州 |
人数 | 6 | 5 | 4 | 4 | 3 | 3 |
——据《中国出版通史清代卷上》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北京图书馆和出版总署编译局所藏1867年以来翻译著作共有6686种,但“五四"以前翻译的图书所藏寥寥。1958年台北所谓“中央图书馆"编纂的《近百年来中译西书目录》,收录译自西文的图书5047种。它受政治立场的影响,对许多译著存在偏见,导致很多漏收。日本人实藤惠秀的《中国译自日本书综合目录》,收录了从1868~1979年110年间的译著5765种(次),与台北目录的5047种完全不重复。出版总署编译局所收录的译著有大量是上述两个目录都没有的。例如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各流派、俄国民主主义、苏联著作等。而上述3个目录都不包含《东西学书录》(1899年,收录西、日文译作537种)、《译书经眼录》(1934年,在<东西学书录>基础上增加530余种)等所收录的译著。
——整理自《中国出版通史·清代卷下》
材料一:关于瘟疫传播的原因,在秦以前,大都认为是鬼神作祟,所以用傩逐疫。东汉张仲景认为气候不正常是疫病传播的原因,即“瘴气说”。隋代医学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疫”是具有传染性的。明末医学家吴又可亲自参与了崇祯年间的疫病救治,在《温疫论》中指出瘟疫是由天地间的“杂气、异气、疠气”所致,不同的气导致的疾病不同,已认识到传染病有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两条途径。中医也提出的一些防治瘟疫的经验方法,例如,在大寒大湿之年要小心瘟疫,防止戾气从口鼻而入,隔离病患,服用疏利祛邪的药物等。
——李今庸《中国古代对疫病的认识与防治》
材料二:19 世纪后半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加之霍乱等瘟疫的频繁爆发,推动了政府干预公共卫生。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流行病肆虐的恐慌中,开始出现政府干预控制疫情的迹象。《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明确国家和政府在维护公共健康中的职责与作用,提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就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政府直接参与推广。这属于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为了规范防疫制度,1867年英国制定新的《防疫法》。1865年,英国开始着手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该研究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材料:
项目 | 时期 | 西方史学特点 |
第一次 | 公元前5世纪 | 史学“是人类历史的叙述,是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咸功与失败的历史”,“希腊人虽不是记录人类历史的第一人,却是批判史实的第一人” |
第二次 | 5世纪前后 | “历史不是归结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是归之于早已命定的上帝的安排” |
第三次 | 15世纪 | “史学思想又一次把人放在它的画面的中心地位” |
第四次 | 19世纪至20世纪 | “史料至上”“如实直书”构成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史学的主要特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阶级斗争学说逐渐形成 |
第五次 | 20世纪50年代前后 | 有别于传统史学眼光,“从整体上研究人类历史”。“跳出欧洲,跳出西方,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与所有的时代” |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通史》(第一卷)
针对部分或全部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材料一:20世纪初,面对内外交困,清廷终于放弃了“祖宗家法不可更改”的古训,开始构建现代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的基本框架:国家体制上实行君主立宪;起草门类繁多的部门法构建新的社会秩序;创建新的独立的司法机关。晚清的法律借鉴和移植是从学习日本起步的。这些方案大都没来得及真正实施。辛亥革命后,由晚清所开启的法治进程并没有停顿,除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被废除外,后继的中华民国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民诉法、刑诉法、法院组织法相继颁布,现代司法制度渐次推开。
——摘编白侯欣一著《近代中国法治变革回顾》
材料二:1997年中共十五大后,九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法律,如合同法使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活动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备。九届全国人大坚持修改原有法律与制定新的法律同等重要,对部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要求的法律及时进行了修订。如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的修改,进一步完善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各项制度,适应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200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摘编自李正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1949-2019)》
材料一:1830年由斯蒂芬森主持修建的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让人们逐渐认可了这种新的交通工具,很快,铁路建设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由于议会对于铁路法案的批准缺乏统一的规划,且由私人公司承建,导致铁路建设出现很多问题,如地区分布很不均匀、路轨标准不统一、列车设备质量无保障产生铁路事故等。针对铁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英国议会制定了“西摩尔条例”,作为国家对铁路建设和运营规范的尝试。
——摘编自刘佳《简论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铁路的发展及国家干预的开始》
材料二:1881年11月,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建成,宣告中国第一条铁路诞生。1889年,清廷发布上谕,正式宣布政府兴建铁路,1897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上海成立,通过对外借款,十年间修成多条铁路。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把在中国修筑铁路作为对华资本输出的重要目标和掠夺中国的主要手段。到1900年,西方列强攫取或强夺的铁路利权总里程达上万公里。同时,西方列强侵夺铁路沿线的经济利权。
——摘编自《中国近代铁路史》
材料:蒋百里(1882-1938年),浙江杭州人,民国著名军事家。1922年,蒋百里就明确指出以中国其时的状况而言,最应该忧心的是富有侵略性的邻国-日本,其侵略中国恐为期不远。果然,不久日本接连制造了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至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蒋百里预见的日本侵华战争终于从他认为的国防第一线东北开始了。
1937年初,《国防论》出版。在书中他认为,中国对日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对日要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化日军后方为前方,使其无暇消化占领区;主动出击上海日军,迫日军主力进攻路线由东北一华北一华中一华南的南北路线改为沿长江而上的东西路线,从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与湖沼地利,抵消日军兵器训练方面的优势;以空间换时间,行持久战,通过时间的消耗拖垮日本。此后中日的战争发展,恰恰按照他的预料进行。
——据蒋光前《蒋百里先生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