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③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①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②意识可以决定人体的生理活动
③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④真理具有自己适用的条件
①是对对象的再现与创造相统一的过程
②是把艺术观念转变为现实艺术作品的根本途径
③具有与物质生产实践同样的规律与特点
④是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改造对象世界的观念活动
①创造性思维源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 ②工具的使用使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创新观念促进了泥土和陶俑的升值 ④突发奇想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①带有人的精神意向的采样器一经创造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②海洋生物运动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不以科学家的意志为转移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与外部自建环境空间相互依存和联结
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科学发明的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①体现了人工智能的主动创造性
②表明人工智能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体
③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④是人工智能对人类思维某些功能的模拟
①实践是人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④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具有真理性
②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并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④获得认识是为了填补人类对于月球背面认知上的空白
①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②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③真理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是具体的
④真理中包含一定的谬误,没有纯粹的真理
①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②认识受到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及具体的实践水平等条件限制
③开拓创新,突破认识对象的制约,真理才能不断超越自身
④勇于探索和实践,不囿于已有认识,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①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
②真理产生的过程受到实践水平差异的影响
③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认识的无限发展
④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个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异性
①观念的变革推动了治水实践的发展
②必须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改造客观世界
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①要善于运用系统优化方法来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②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推动了整体的发展
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
④部分功能之和构成整体功能,关键部分决定整体发展
①说明了人为事物的联系都符合客观规律
②遵循了生态规律促进地区生态良性循环
③使自在事物的联系变成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正确处理了眼前联系和长远联系的关系
①“无接触经济”的出现证明事物可以在彼此孤立中发展
②“无接触经济”的出现说明认识和利用规律离不开人的主动创造性
③“无接触经济”是在经济生活中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新联系
④“无接触经济”是在经济生活中新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固有联系
①整体统率着部分并且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②合理利用部分之间联系能够推动整体发展
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有决定作用
④整体中不同部分在整体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①两个事物间都是有联系的,必须考虑对其他国家的负面影响
②处理核废水问题,必须坚持真理性和价值性的辩证统一
③各国对日本处理核废水问题的看法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各国对是否该排放核废水的认识虽有差异,但真理只有一个
①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一个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③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④发展具有上升性,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③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实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①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绿色转型必须果断抓住时机
②绿色低碳发展是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的循环
③实现碳中和目标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随着微信的推广普及,一些领导干部将微信群等作为布置任务、下发通知、了解民情的重要方式,将“群里安排、群里回复、群里指示、群里调研”变成了工作常态,个别基层干部以转发图片的方式代替实地调研,将脚踏实地的工作变成了“一拍了之”,“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给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基层作风建设等带来新的挑战。
2021年1月,中央专项工作机制召开会议,强调扎实推进政务APP规范整治工作,促进健康有序发展,防止矫枉过正、简单关停了之;2021年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其中,对规范政务APP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提出明确解决措施和要求;2021年4月,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赴多地多部门开展督查调研,通过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了解进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理由。
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20世纪初西班牙流感、疯牛病、口蹄疫……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面临着各种疫情的威胁。近几个世纪以来几次重大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都对人类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但是,人类社会也在同疫情的斗争中不断积累经验。近20年来,面对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非典型性肺炎”)、H7N9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埃博拉等疫情的侵袭,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在斗争中对各类病毒和严重病症的认识不断深入。但病毒和人类始终在共同进化。2021年3月15日多国报道新冠病毒发生变异,再一次向人类医学发起新的挑战。
从“求索真理的历程”的角度,分析“病毒和人类始终在共同进化”带给我们的哲学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震撼人心、催人奋进。总书记以豪迈的自信、激昂的壮志,向世界发出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还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如何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来,新发展格局在多次重要会议中被提及。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说:“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改革开放后,我国利用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大进大出”,通过产业不断升级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逐步成长为“世界工厂”。在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市场萎缩、保护主义上升的背景下,从被动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转向主动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的大战略,是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重大战略调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和优势,利用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以及回旋空间大的特点,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到国内,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说明我国如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