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大亚湾金澳中英文学校2021-2022学年...

更新时间:2023-03-06 浏览次数:6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到人民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 . 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 . 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C .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 2.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 我们在研究“开国大典"”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 开国大典时的实录影像资料 B . 亲历者回忆录中相关的描述 C . 历史论著对开国大典的描述 D . 电影《开国大典》中的片段
  • 3. 1950 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为建国后的最高峰。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引发国防费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解放西藏的需要 B . “一五”计划对 国防的重视 C . 科技强军战略的提出 D . 抗美援朝的需要
  • 4. 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 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新中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应集中在( )
    A . 《千年巨变》 B . 《峥嵘岁月》 C . 《中国新生》 D . 《伟大转折》
  • 5. (2022八下·临汾期末) 毛泽东对于是否入朝参战曾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说明抗美援朝主要是为了(    )
    A . 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为新中国建设提供保障 C . 打击美帝国主义的气焰 D . 维护朝鲜的和平与稳定
  • 6. 美国的《密勒氏评论报》曾这样评论:“(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这句话中“决定前途和决定命运"的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军事实力 C . 武器装备 D . 战略战术
  • 7. (2020八下·如皋月考) 下表是“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

    部门

    重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5%

    7.2%

    7.5%

    A . 轻工业 B . 农业 C . 交通运输业 D . 重工业
  • 8. 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大会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是指( )
    A . 完成了一五计划 B . 产生了新的国家领导人 C . 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 . 废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
  • 9. (2022八下·濉溪月考)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 . 实行股份制 B . 廉价收购 C . 赎买政策 D . 真理标准的讨论
  • 10. 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 )
    A . 新中国成立 B . 土地改革完成 C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 11. “晴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石油工人心向党,满怀深情望北京。要让大草原,石油如喷泉,勇敢去实践,哪怕流血汗……"”听到这首歌曲时,你的脑海会浮现出哪一创业英雄人物的形象? ( )
    A . 王进喜 B . 焦裕禄 C . 雷锋 D . 邓稼先
  • 12. (2021八下·滨州月考) “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两弹一星”共同反映出的主题是(    )
    A . 新生政权的巩固 B .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C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3.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材料表明( )
    A . 这场讨论标志着“文革"的结束 B . 这场讨论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C . 这场讨论形成了新一代领导集体 D . 这场讨论是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 14. 把十一届三中全会称为我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主要是因为( )
    A . 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B .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C . 作出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D . 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 15.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作制 D .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 16. 1992 年,陪同邓小平南行的陈开枝这样比喻:“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他看到船的方向有问题时,又一次跳上了船头,把航船的方向摆正了。”为把“航船的方向摆正了”,邓小平强调( )
    A . 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B . 要进行改革开放 C . 要建立和谐社会 D . 要建设小康社会
  • 17. 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道: 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画了一个圈”指( )
    A . 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 . 把南海划为经济特区 C . 收回香港、澳门 D . 开发浦东
  • 18. (2019·贺州)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
    A . 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 .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19.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 2008》 中评价某人物:“(他)奠定了中国变革的思想基础,并在他掌控的时间里主导了整场变革的节奏。这个小个子的四川人有着惊人的坚忍和洞察一切的政治决断力。"其评价的人物是( )
    A . 孙中山 B . 毛泽东 C . 邓小平 D . 刘少奇
  • 20. (2019八下·老河口期中)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 ),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
    A . 新时期 B . 新阶段 C . 新征程 D . 新时代
  • 21. 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中共中央加强反腐败斗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这些举措旨在落实( )
    A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 全面深化改革 C . 全面依法治国 D . 全面从严治党
  • 2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梦"基本内涵的是( )
    A . 国家富强 B . 民族振兴 C . 人民幸福 D . 和平共处
  • 23.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 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实行了(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一国两制”
  • 24.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问题,从政治上看是为了( )
    A . 保护各少数民族正常的宗教活动 B .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 . 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国家统一 D . 落实依法治国战略,巩固国家政权
  • 25. 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并指出:“如果我们还不尽快结束目前这种分裂局面,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我们何以告慰于列祖列宗?何以自解于子孙后代?”据此可知,党和政府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出发点是维护( )
    A . 台湾的根本利益 B . 民族和国家的根本利益 C . 大陆的根本利益 D . 香港、澳门的根本利益
  • 26. 诗作《孩子,该回家了》中写道:“可恨的强盗将你拐走,泪水打湿了一个世纪。当历史驶进了新的港湾,一国两制的辉煌向你伸出了手臂。火红的紫荆盛开着,九七沿途顺风平安。孩子,该回家了!"诗中提到的“孩子”是( )
    A . 香港 B . 澳门 C . 台湾 D . 西藏
  • 27. (2021八下·齐齐哈尔期末) 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 . 坚持不动用武力的原则 D . 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 28.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上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 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运动使得( )
    A . 两岸同胞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B . “九二共识"得以达成 C . 《告台湾同胞书》得以发表 D . 两岸“三通”实现
  • 29. 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为五大军种。其中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执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打击任务的部队是( )
    A . 陆军 B . 海军 C . 火箭军 D . 战略支援部队
  • 30. (2020九上·湛江开学考) 广东某军事展览的代表性图片有《毛泽东视察海军某部》《国庆七十周年大阅兵》《“辽宁号”航空母舰》,请问该展览的主题应该是(    )
    A . 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发展 B . 社会主义科技的发展 C . 人民海军的建立与发展 D . 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3小题,共计40分。)
  • 31. “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同阶段的中国农民

    [材料二] 1958 年的中国农村

    [材料三]建国后,历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单位:亿吨)

    [材料四]当年,小岗村18个红手印,开启了一个火热的年代,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直到今天,在农村地区,还广泛流传着“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的说法,话虽朴素,却蕴含着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改革创新。

    ——詹勇2013年04月16日《人民日报》

    1. (1) 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政府在农村执行的什么政策或举措?
    2. (2) 材料二的三幅图片中哪一幅所反映的内容是虚假的?当年我国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
    3. (3) 观察材料三,描述从A到C,从C到D,从E到F,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归纳,影响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4. (4) 请你谈谈对材料四中农村地区流行“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说法的理解。结合以上材料,你对“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改革创新"有何认识?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0年国家正式建立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历栏中发挥出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在我国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经济体制改革“实验场”的作用:二是在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三是在我国梯度推进、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对内地示范、辐射作用,直接带动了内地经济的发展,输出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经验。

    材料二:如果说在整个80年代以深圳特区为标志,是一个广东时代。那么从9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就是以浦东开发为起点,一个全新的上海时代拉开了序幕。事实上,关于上海浦东的开放,邓小平也曾对此做出过自己的解释。他说,考虑深圳开放是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他对着澳门。开放厦门是因为他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是因为他们对着东南亚。而浦东就不--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三:“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有效推动了我国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同时为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相互结合、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平台。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为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投融资支持,同时推动贸易便利化、基础设施互通、民心相通等建设将为中国企业向沿线国家“走出去"打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新的推动因素。

    ——《改革开放40年:“引进来”与“走出去”"》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国家兴办经济特区的作用。
    2. (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浦东开放区建立的目的?
    3. (3) 由材料三可知“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什么新活力?
    4. (4) 综上概括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基本特征。
  • 33.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成为了西藏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彻底驱除了帝国主义势力,沉重打击了各种分裂势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启了西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材料二:1997年7 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驶主权,香港回归祖国,1999 年12月20日零点,中葡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

    材料三:“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大陆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授资约在150~300亿美元之间……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四:“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1. (1) 据材料一,指出“它"指的是西藏文明史上哪一伟大事件。“它"在祖国统的过程中有何标志意义?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促成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主要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4. (4) 据材料四,请分析“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成功实践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