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下册(2024修订) /第四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学情评估

更新时间:2023-02-26 浏览次数:84 类型:单元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6分)
  • 1.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主题

    诗句

    提示

    出处

    思乡

    巾帼放弃虚名,只愿骑马还乡。

    《木兰诗》

    一曲《折杨柳》勾起诗人无尽的乡思。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偶遇返京使者,拜托他捎口信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志趣

    月华如水,犹如知己,诗人追求淡泊的心态。

    王维《竹里馆》

    惜时

    “杨花榆荚”不负“春光”,诗人提醒我们要珍惜光阴。

    韩愈《晚春》

  • 2. 班级组织了一场读书分享会,小文同学准备上台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可是她觉得自己的发言稿有些地方存在问题,请你帮她改一改。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①大家好!

    ②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读书,可以A宽我们的眼界,让我们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让我们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甲】作为学生,我们离不开书的滋养,就像花儿离不开阳光的诃护,草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热爱读书的人,身上有一股书香气,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④读书能使人收获知识和智慧,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乙】是啊,书中有知识,那是聪慧而勤奋的先人们,在慢长的时间洪流中,探寻和打捞出来的闪光的珍珠;书中有情感,那是真诚与多情的人们,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结;书中有精神,那是勇敢而坚韧的人们,在不断追求中,将理想上升为行动生长而成的生命之花;书中有思想,那是长久思考的无畏的批判者,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种植的永恒之果;书中有智慧,那是用生命的领悟与理性的考问,融汇而成的灵魂之光……

    ⑤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极致的体验。一本好书,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个苍白的早晨或风雪黄昏。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花儿没有阳光;人生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生命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鱼儿没有水源。读书容不得懈dài B,在人生的旅途中,书是一个人精神上的朋友,是这个世界能C赠的最好、最优秀的礼物。

    ⑥【丙】我们与书为友,以书为鉴,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1. (1) 小文对A、B、C三处的字音字形不能确定,请你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懈dài

    2. (2) 【甲】【乙】两处画线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你帮助小文订正。

      【甲】句中“”改为“”;【乙】句中“”改为“”。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4. (4) 小文打算用名句作为自己的读书座右铭,你觉得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 .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C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 .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5. (5) 请你将【丙】处画线句改成祈使句,使它更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 3. 阅读《海底两万里》选段,回答问题。

    【甲】这一夜我睡得很不好,希望和恐惧轮流地在我心中转来转去……最后,值得纪念的3月19日这天,早晨六点,客厅的门打开,尼摩船长走了进来。他对我说:“到自由通行的海了!”我飞跑到平台上去。是的!自由通行的海。近处只有一些散乱的冰块和几座浮动的冰山,远方一片大海,空中是群鸟的世界;水底下有千亿万种的鱼类,水的颜色随深浅的不同,出现从深浓的靛蓝至橄榄的青绿。温度计指着3 ℃。对这冰山后的天气来说,这里好像是春天,远远的冰群在北方天际隐约可见。

    【乙】回到船上,我开始精神麻木。我有气无力地瘫睡着,几乎失去了知觉……多么难熬的夜晚!我不知怎样来描绘。第二天,头疼加上头昏眼花,我变得像个醉鬼似的。我的两个同伴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有几个船员已经奄奄一息。

    1. (1) 选段【甲】中“自由通行的海”指的是(地名),在到此之前,他们遇到的险情是
    2. (2) 选段【乙】中造成“我”及同伴等人产生不适反应的直接原因是,尼摩船长用的方法从根本上化解了这次严重的危机。
  • 4. 某中学开展“消防知识知多少”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 (1) 王同学准备在活动时向同学们讲解火警电话的由来,下面是他收集、整理的资料,请你帮助他修改。

      【甲】火警电话规定为“119”,是为了防止火警电话用“0”号开头与其他常规通信服务相互影响的原因。同时,火灾具有突发特点,为保证通信畅通无阻,应将其并入“11”号开头的特别服务中去。为增强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使“119”更加深入人心,公安部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全国的“消防日”。11月9日的月日数恰好与火警电话号码“119”相同,而且这一天前后,正值天干物躁、火灾多发之际,【乙】全国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冬季防火工作。

      ①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的写法是“”。

      ②文段中【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当删去“”。

      ③文段中【乙】处画线句子的主干是

    2. (2) 校报准备开设消防知识科普专栏,同学们围绕几类消防知识搜集材料,分设三个栏目,请在每个栏目名称处的横线上补填一个四字短语,使栏目名称合理、完整。

      栏目一:

      能分清

      栏目二:

      要明了

      栏目三:

      得牢记

      冷却灭火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将可燃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终止燃烧。如用水灭火。

      隔离灭火法,就是将燃烧物体和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止。

      窒息灭火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断绝氧气的助燃而熄灭。如用泡沫灭油类火灾;用锅盖隔绝氧气,终止燃烧。

      抑制灭火法,也称化学中断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停止。如用干粉灭火剂灭气体火灾。

    3. (3) 看完科普专栏上的知识,同学们针对不同的灭火方法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科普专栏的内容,结合下面的提示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小胡:灭火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火灾,需要采取对应的正确灭火方式。比如在做饭时,锅中的食用油不慎起火,就不能用冷却灭火法,我们一般会采用灭火法,如

      小丽:你说的不错,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如果家中电器着火,一定不能用灭火,因为导电;可采用灭火法,如用干粉灭火器对着火电器进行灭火。

      小乐:原来每一种灭火方法都有其背后的科学道理,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提高火灾防控意识!

二、阅读理解(54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

    季羡林

    ①我想得最多的是董秋芳先生。

    ②董先生是我在济南高中时的国文教员,笔名冬芬。胡也频先生被国民党通缉后离开了高中,再上国文课时,来了一位陌生的教员,个子不高,相貌也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一只手还似乎有点毛病,说话时绍兴口音颇重,不容易懂。但是,他的笔名我们却是熟悉的。他翻译过一本苏联小说——《争自由的波浪》,由鲁迅先生作序。他写给鲁迅先生的一封长信,我们在报刊上读过,现在收在《鲁迅全集》中。因此,面孔虽然陌生,但神交却已很久。这样一来,大家处得很好,也自然是意料中的事了。

    ③在课堂上,他同胡先生完全不同。他不讲什么“现代文艺”,也不宣传革命,只是老老实实地讲书,认真小心地改学生的作文。他也讲文艺理论,却不是弗里茨,而是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都是鲁迅先生翻译的。他出作文题目很特别,往往只在黑板上大书“随便写来”四个字,意思自然是,我们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丝毫不受约束,有绝对的写作自由。

    ④有一次,在董先生的作文课堂上,我在“随便写来”的启迪下,写了一篇记述我回故乡的作文。作文感情真挚,自不待言,在谋篇布局方面我却没有意识到有什么特殊之处。作文本发下来后,我大吃一惊,先生在作文本每一页的空白处都写了一些批注,不少地方有这样的话:“一处节奏”“又一处节奏”,等等。我真是如拨云雾见青天:“这真是我写的作文吗?”这真是我的作文,不容否认。“我为什么没有感觉到有什么节奏呢?”这也是事实,不容否认。我的苦心孤诣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却被董先生和盘托出。知己之感,油然而生。这决定了我一生的活动。从那以后,六十年来,我从事研究的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与文章写作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感情一受到剧烈地震动,所谓“心血来潮”,则立即拿起笔来,写点什么。至今已到垂暮之年,仍然是积习难除,锲而不舍。这同董先生的影响是绝对分不开的。我对董先生的知己之感,将伴我终生了。

    ⑤20世纪50年代初,在民盟的一次会议上,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竟见到了董先生,他已垂垂老矣。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也非常激动。但是我平生有一个弱点: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感情。董先生看来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揣着一把火,表面上却颇淡漠,大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态。

    ⑥我平生还有一个弱点,我曾多次提到过,这就是,我不喜欢拜访人。这两个弱点加在一起,就产生了致命的后果:我同我平生感激最深、敬意最大的老师的关系,看上去有点若即若离了。

    ⑦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董先生退休了,离京回到了老家绍兴。这时大概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自顾不暇,没有余裕来想到董先生了。

    又过了一些时候,听说董先生已经作古。乍听之下,心里震动得非常剧烈__。一霎时,心中几十年的回忆、内疚、苦痛,蓦地抖动起来,我深自怨艾,痛悔不已。然而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是无法挽回的。看来我只能抱恨终天了。等我们两个隔世相遇的时候,我相信,我的两个弱点经过地狱的磨炼已经克服得相当彻底,我一定能向他表露我的感情,一定常去拜访他,做一个程门立雪的好弟子。

    ⑨然而,这一些都是可能的吗?这不是幻想又是什么呢?“他生未卜此生休。”我怅望青天,眼睛里溢满了泪水。

    (有改动)

    1. (1)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我”与董秋芳先生相识相惜过程中所发生的事。

      A→ 董先生认真批改“我”的作文→B→“我”获悉董先生的离世

    2. (2) 初识董秋芳先生给“我”的印象和与其相处下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3. (3) 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的含义以及作用。

      ①我的苦心孤诣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却被董先生和盘托出

      ②我怅望青天,眼睛里溢满了泪水。

    4. (4) 第⑧段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 (5)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最让你难忘的老师以及他(她)对你的影响 。
  • 6. 现代文阅读

    今夜月色好

    彭荆风

    ①她刚把窗户推开,山谷里那冰凉而又潮湿的浓雾就拥了进来,雾腾腾地四散着,好像要把这小屋里的一切都吞没掉、化成水、化成烟。她本来想看看正在劳动的丈夫和几个道班工人在什么地方,但眼前一片白茫茫,山峦、树林、公路,都消失在浓雾里了。她只好赶紧关上窗子。

    ②如果不是她的丈夫——道班房的班长,一次又一次给她写信,劝她、求她,她怎么也舍不得离开自己那傍着大河的美丽的坝子,到这终年被云雾深锁的大山里来。除了孤零零的一座道班房外,周围几十里没有一户人家。这里只有她一个女的,丈夫和他的工友一出工,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昨晚下了一场大雨,把公路截断了。丈夫天不亮就带着人去清理塌方。去年春天他们新婚不久,丈夫就来山上道班房工作了,一年难得回家几次,这使她很恼火。这次上山来,她本想劝丈夫回坝子里去。如今,农村在搞责任田,家里又缺劳动力,回去多好!但是,上山后,见丈夫很关心这条新修的公路,从早忙到黑,很少休息。她准备再住几天就回去。她洗完脸,又梳了头,才走出房间。她想到应该替丈夫和他的工友们提早把饭煮好。但等她走进厨房揭开灶上的锅盖时,却发现饭已焖好了。

    ③过了一个多小时,丈夫和那些道班工人才回来。她迎上去,把丈夫敞开的衣衫扣好。当着这么多人,丈夫有点儿不好意思。她却紧紧拉住他,为他把扣子一个个扣上。几个调皮的小伙子开心地大笑起来。看到小伙子们的早饭中只有咸菜,她便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小腌鱼。小伙子们也不客气,一会儿就吃掉了半小罐。她轻声劝丈夫回去,但丈夫说要打仗了。看见丈夫那显得消瘦的脸颊,她很心疼。吃过饭,丈夫对自己没能陪妻子深感抱歉。她却决定过几天就回去,还要烧茶水给小伙子们送去,丈夫很感激她。

    ④他们走远了,她还痴痴地站在门口想着心事。一点钟左右,当她挑着一桶热茶,晃悠悠地沿着山路走去时,一辆军车迎了上来,车上的战士想喝茶。她赶紧放下担子,亲切地叫同志们喝。参谋拿出一元钱给她,说是茶钱,她生气了。参谋急忙道歉,军车飞速地开走了。她又回去烧第二锅开水。这天上午她忙进忙出,心情没有那么寂寞了。

    ⑤这天晚上,雷鸣电闪,风雨大作。风雨中,还听得见有低沉的吼声。丈夫告诉她是汽车。想到上午路过喝茶的那几个战士,她奇怪为什么这么晚还来车。丈夫说部队多是在晚上行动。她的思绪被引向了那些雨夜行车的战士。她觉得他们在大风大雨的夜里行车很危险。听到汽车的声音越来越响,而且老是在一个地方,丈夫坐了起来。他担心有的地方又塌方了。她也坐了起来,紧靠着丈夫侧耳倾听。丈夫叫她明天回去,她明白,大概要打仗了。她心里不放心,不想走。风雨更猛烈了,仿佛从云天上扑下来,又仿佛从山岩间腾起。这小小的屋子也好像要被冲垮、抬走了。汽车的声音还在时停时响着。丈夫要出去看看,她的一句话还没等说完,丈夫已消失在雨夜之中。那些道班工人也在纷纷往外走。她觉得冷,盼望雨停,盼望天亮。可是,风雨仍是那么猛烈,夜仍是那么黑。

    ⑥几个小时过去了,丈夫和车队都不见过来。她再也坐不住了,披件塑料雨衣,锁上门就往外走。才走了几步,一阵急骤的风雨就旋转着扑了过来,刮走了她头上的竹笠。雨从她头上灌进领子里,衣服湿透了,她横下一条心往前走。风雨围着她,扑打她,把泥水溅在她的脸上。她只好艰难地一步一步往前挪。她走走停停,终于听见了低沉的人声和车辆移动的声音,大约有几百人、几百辆车。她加快了步子,听到丈夫的声音,看到丈夫在车队前面引路。

    ⑦第二天,公路上摆放了许多大炮,支起了帐篷,搭起了伪装网。那天见过的那个参谋也走过来向她问好。她很高兴,要天天为战士们送茶水。吃过午饭,丈夫让她搭车回去,她不肯,要留下来照顾丈夫、照顾那些解放军战士。丈夫感动地拥抱了她。那天下午,她刚挑着桶去送茶水,炮声轰地一响,山剧烈地晃动了一下,震得她的心似乎要从喉咙里蹦出来。那两桶茶水也摔得洒了一地。炮声刚歇,那个参谋不知从哪里冲了出来,抓住她的手就往附近一个由天然岩洞改建成的防炮洞里跑。把她推进洞里后,剧烈的炮声又响了起来。如今,丈夫在哪里呢?他平安吗?她走出石洞,回去又烧了一桶茶,送往丈夫的工地。刚走了一段路,炮战又开始了。她只好疾走一阵,又在树脚下躲一躲。丈夫和那些道班工人正在公路拐弯处填一个弹坑。见她来了,都有些惊讶。但大家实在是太渴了,都拥过来抢着喝茶。丈夫催大家快喝,因为运炮弹的车队就要过来了。丈夫劝她躲一躲,她见丈夫一脸泥水,心疼得很。这天的炮战从拂晓一直轰到黄昏。开始,她只是想帮帮忙,但炮弹坑不断出现,她也就忘了疲累,拼命地推车运土。

    ⑧黄昏时,他们填平了弹坑。这时,她才觉得浑身酸痛,一步也不想挪动了。一个年轻工人推着小车叫她来坐,她有点害羞。丈夫把她托起来,放进小车,人们争着来推。她想起了那简陋的道班房,突然觉得那里是那么温暖、诱人。她渴望着回去能洗一洗,吃顿饭,安安稳稳地睡一觉。哪知敌人的一颗炮弹在道班房附近爆炸,把房子震塌了。参谋说敌人本想打我们这门炮,可结果打偏了。她流下了热泪,说幸好打偏了,不然,真叫人害怕。听了她的话,参谋的眼睛也湿润了。

    ⑨这时,天色已晚,一轮满月升起,把银光洒在帐篷、大炮和战士们的钢盔上。

    (有改动)

    1. (1) 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中的“情节概括”和“她的心情变化”补充完整。

      情节概括

      她的心情变化

      新婚不久,丈夫就来道班房工作。

      恼火,想劝丈夫回家。

      丈夫整天忙碌,吃不好,脸颊显得消瘦。

      遇军车,忙进忙出给军车上的战士送茶水。

      心情没有那么寂寞了。

      雨夜看见丈夫给车队引路。

      心疼,忘记了自己的安危和疲累。

      年轻工人推着小车叫她来坐。

      害羞,觉得简陋的道班房温暖、诱人。

      庆幸敌人打偏了。

    2. (2)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3. (3) 选文有几处悬念,请选择一处概述并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其作用。
    4. (4) 选文的标题与作者的另一篇小说的标题《驿路梨花》有何相似的妙处?
    5.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她十分渴望能回去休息一下的道班房被敌人的炮弹震塌了,这时,她流泪了,不仅庆幸敌人打偏了,没伤着战士,更痛惜那几间小房子,自己无处安身了。 B . 尾段景物描写中的“美丽”“迷人”一语双关,既突出了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自然美景的特点,又歌颂了人民军队卫国戍边的英雄业绩和军民团结。 C .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手法来写,作者灵活自如地周游于小说中的被叙述对象之间,选择典型事例来展开情节,多方位地展现了“她”的性格。 D . 小说通过一个道班房工人的妻子思想感情的不断变化,巧妙地展现了道班房工人平凡而又闪光的心灵,歌颂了普通公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 7. 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

      ②不不枝

      ③亭亭净

      乎众矣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 (3)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文,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莲花作为自己的写照。 B . 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把莲花称为“君子”,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 . 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的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 . 文章结尾没有按照前文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4. (4) 用自己的话回答,链接材料和本文的作者各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堪称君子。

      【链接材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霭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黄庭坚《书幽芳亭》)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丛薄:丛生的草木。③不见是:不被世人称许。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三、写作(55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正在一天天长大的你,回首走过的路,沉淀在记忆深处的那些往事不断浮现:妈妈的一句叮咛,老师的一个微笑,生活中的一次挫折,学习上的一个感悟,天边的一片云彩,黎明的一道曙光……回忆往事,会让生命感动,让生活精彩……

    请以“往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