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瘟疫灾害爆发的频繁程度与破坏力,远超水旱灾害 战争。简单的史料记录背后,常常是 的生命财产损失。在经历多次教训后,“切断传染源”便成为面对“大疫情”时执政者们的重要举措。如宋神宗年间的虔州瘟疫,是雨季来临时上游水源被污染所致,新任知州刘彝以“雨污分离”的思路 当地水渠,建成了著名的“福寿沟”(地下排水系统),( ① ),消除了肆虐当地多年的瘟疫。隔离法始于秦朝,《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记载,秦国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跟体健的人分开吃喝, 切断传播源。唐代时由僧人开设的用来隔离收治病患者的乞丐养病坊,从宋代开始出现的大量官办养病机构,( ② )。清代的法律规定:境内只要发现天花患者,一定要将其隔离;凡海外来华的船只,要严格排查“出痘者”,切断一切输入通道。
蓟①中作
高 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②。
岂无安边书③ , 诸将已承恩④。
惆怅孙吴事⑤ , 归来独闭门!
【注】①蓟:蓟城,在今北京西南。②翻:反覆,指反叛。③安边书:安定边疆的策略。④诸将:指安禄山等人。⑤孙吴事:用兵之事。孙,指孙武,春秋齐国人,古代著名军事家。吴,指吴起,战国时卫国人,曾任魏国将军,大败秦兵。孙、吴都以善用兵著称,皆著有兵法,因并称孙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