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音乐中的启蒙
1929年4月1日,米兰•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父亲是钢琴家、音乐教授。昆德拉孩提时代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父亲的书房里度过的,那是一段愉快的艺术时光。在这里,他经常悄地听父亲给学生讲课;在这里,父亲亲自教他弹钢琴,引领他一步步走进音乐世界;在这里,他带着好奇心,任意浏览父亲众多的藏书。父亲每天都会要求儿子严格按照乐理来练习钢琴,儿子也喜欢弹钢琴,只是在练习时常常会有一些即兴发挥。他的创造力和叛逆性格
那时就已显露出来。 昆德拉十三四岁时,正值二战期间,父亲安排他师从捷克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保尔•哈斯学习作曲。这实际上是一种友谊的特殊表达,因为哈斯先生是犹太人,当时,他已被迫戴上了黄星标志,人们像躲瘟疫一般躲避着他。 昆德拉忘不了老师的一段话“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有许多惊人薄弱的乐段。但恰恰是这些薄弱处使强有力的乐段大放异彩。它就像一片草坪,要是没有草坪,我们看到从地上长出的漂亮大树时是不会兴奋的。”这是一段让昆德拉咀嚼了一辈子的话。后来,哈斯先生被关进集中营,再也没有出来。昆德拉始终把他当作“我个人神殿中的一位”。他写下的第一首诗,就是《纪念保尔•哈斯》。
(节选自高兴《米兰•昆德拉传》)
材料二:
诗情里的锋芒
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昆德拉兴趣极为广泛。他最早沉迷于造型艺术,一心想当雕塑家和画家。他一度成为家乡小有名气的小画家,曾为剧院和出版社画过不少插图。之后,他又狂热地爱上了
音乐。他考入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后,还经常去听音乐课。 在迷恋音乐的同时,昆德拉还投入到写诗的热情之中。 他的那位堂兄——诗人卢德维克又直接将他往诗歌道路上推了一把。堂兄是战时捷克一个超现实主义小组成员。这个小组中不仅有诗人,还有画家和雕塑家,全都赫赫有名。昆德拉对他们十分仰慕,但由于生性腼腆,未能与他们结识。堂兄也发现了昆德拉身上的艺术天赋,总是尽量为他创造各种机会,与小组成员聚会论辩,还将他引荐给评论家格罗斯曼。正是在堂兄的影响和鼓励下,昆德拉有了最初的写诗冲动。 从昆德拉的第一本诗集《人:一座广阔的花园》中,人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当时的捷克文坛教条主义盛行,公式化的诗歌到处泛滥,而昆德拉的诗却带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和批判精神。他有一首讽喻诗,题为《法拉桑城儿童浪漫曲》,矛头就指向当时的诗坛状况和社会风气。这首诗的内容大致如下: 一个孩子骑着一匹小马来到一座美丽得犹如甜奶饼的城市——法拉桑城,娶了那里的公主。这座城市有个奇怪的规定:人人只许欢欣,绝对不能忧伤。一只小狗,禁不住孤独,哀嗥了几声,便被投进了监狱。公主十分美丽,乐队为他们奏乐,市民为他们欢呼,一天接着一天,没有任何变化。孩子感到厌烦,对小马说道,这里老是欢呼,老是歌颂,老是万岁,我已腻味透顶。与其如此生活,不如赶快逃走。小马善解人意,带他离开了这“甜蜜的天堂”。这样的诗,自然会触怒不少人。因此,他的诗集一经问世,批评的声浪就接踵而至。这在某种程度上倒也提高了昆德拉的声誉。
(节选自高兴《米兰•昆德拉传》)
材料三: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
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节选自米兰•昆德拉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材料四:
当托尔斯泰构思《安娜•卡列尼娜》的初稿时,他心中的安娜是个极不可爱的女人,她的凄惨下场似乎是罪有应得。这当然跟我们看到的定稿大相径庭。这当中并非托氏的道德观念有所改变,而是他听到了道德以外的一种声音——我姑且称之为小说的智慧。所有真正的小说家都聆听这超自然的声音。因此,伟大的小说里蕴藏的智慧总比它的创作者多。认为自己比其作品更有洞察力的
作家不如索性改行。可是,这小说的智慧,究竟从何而来?所谓小说又是怎么回事?
(节选自米兰•昆德拉演讲稿《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九个水壶
杜伟军
一九五一年七月二十三日,二营四连奉上级命令夺回烽火岭。烽火岭是一座不算很高的小山头,坐落在美军所占制高点与志愿军阵地之间,但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敌我双方都曾反复争夺过。
控制了这个山头,就控制住了另一方的进攻路线。凌晨三点,四连指战员悄然到达了山脚下埋伏好。半小时后,我军的“喀秋莎”火箭炮对敌人主阵地和烽火岭进行了猛烈的轰击。未等我方炮火停止,四连已经开始向敌方阵前移动,最大限度地接近了敌人阵地。炮火刚停,四连就呈散兵队形向敌人阵地发起了猛烈冲击。美军从来不吝啬弹药,在飞机和火炮的配合下拼死抵抗,战斗十分惨烈。从敌人的火力判断,他们大约有一个连在防守。但四连比敌人更顽强,一直苦战到下午四点多,终于攻下了烽火岭。阵地上,硝烟弥漫,敌人尸横遍野,一百多守敌被全歼。四连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原本有一百一十三人,现在仅剩下四十二人。经过一整天的鏖战,战士们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又饥又渴,但依然毫不迟疑地开始抢修工事,准备弹药。正值盛夏时节,官兵们体力透支,急需补充水分。连长仔细观察了周边的地形,从我方主阵地到烽火岭之间,根本就见不到水的影子。但烽火岭到敌人阵地之间横着一条山沟,山沟中间有一片稻田,那里肯定有水。光天化日之下,阵地的下山路线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没有办法去弄水。他心想天黑以后,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水的问题,不然明天的仗没法打。因为事关重大,连长要亲自布置任务。
“渴不渴啊?赛拉。”连长拍了拍赛拉的肩膀问。
“嘶。”赛拉疼得歪了一下肩头,吸了口气。
“怎么啦这是?”连长干咳了几声。
“不,事情没有。”赛拉经常把一句话倒着说。
“这小子肩膀头子让炸起的石头嗨了一下,问题不大。”排长东北口音特别重。
连长这才发现赛拉肩膀处洇出了一大片血。
“轻伤不下火线,连长。”这个口号赛拉没有倒着说。
“你过来。”连长把赛拉叫到阵前,指着山沟里的那片稻田。
“那个大米地里肯定有水,晚上你带个人过去,弄些……”连长咽了口唾沫,接着说,“弄些水回来。”
“事情没有。”赛拉一边点头一边琢磨着。
“看你的了,赛拉。”连长又要拍赛拉的肩头,手在碰到他肩膀前停住了。
天黑前,赛拉和杨福德找遍了让炮火犁过的阵地,好不容易从美军的尸体上搜集到了九个水壶。准备停当,等天完全黑了下来,两人便悄悄爬出阵地下山了。
两人生怕弄出声响,行动非常谨慎,以低姿或者匍匐的方式,从阵地右侧挨到了山脚。
前边就是那条山沟,赛拉小心翼翼地从沟沿探出头去,结果吓了一跳,他见到十几步外的沟底闪着一片钢盔上反射的光,敌军的数量还不少,显然这些家伙是要偷袭我军阵地。
赛拉心想,看来取水的事情要先放一放了,眼下最重要的是不能让敌人偷袭成功。他向杨福德耳语道:“一会儿,我打,你就打。”并示意两人拉开一些距离。
赛拉见杨福德已经就位,那些闪光的钢盔都过了侧方,便瞄着离他们最近的鬼子扣动了扳机。
嗒嗒……火舌在喷吐,枪口在跳动。赛拉的枪口向右侧慢慢平着扫了过去。这时,杨福德的枪口也喷出了火舌。
我方阵地上那几挺轻重机枪也开始发言了,疾风暴雨般的弹雨瞬间倾泻过来,敌人吱哇乱叫连滚带爬开始往那条山沟里逃窜。连长他们很会打,一听波波沙的声音,就知道自己人在哪里,机枪只对着阵地正前方和左侧扫射。
没有了敌人的影子和动静,两人不打了。配合连队粉碎了敌人偷袭的阴谋,又消灭了几十个敌人,两位战士特别开心,他俩兴冲冲地回到了阵地。
赛拉和杨福德刚回到山上,战友们便兴高采烈地围了上来,纷纷打听刚才的情况。杨福德眉飞色舞地讲述着战斗经过,连长听了一会儿,反应过来了,问道:“水呢?”
赛拉虽然看不清大家的脸庞,但感觉到大家都在看着他俩。他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回答连长的问题。是啊,大家都很渴,翘首以盼,水呢?
杨福德憋不住了:“报告连长,刚到沟沟边头,还没见到水,就,就见到了一大片锅盔。我们就,就搂火了。”他一着急,把鬼子的钢盔说成了锅盔。
哈哈哈……战士们小声哄笑起来。
赛拉觉得虽然粉碎了敌人偷袭值得高兴,但取水任务还没完成,连长的责问没啥可说的。于是调头下山,这次从阵地上下来,他们轻车熟路,没有费多大周折便来到了山脚下的大沟边。他们趴在沟沿仔细观察了一阵,见没什么动静,便爬到沟里,匍匐前行。
他们俩循着蛙声向前爬,还碰到两具美军的尸体。终于,在微弱的月光下,他们见到了一小片水洼。两人高兴啊,赶紧爬过去,不管不顾的,把头埋进水里就喝,直到喝不动了才罢休。
喝饱之后,两人好像在进行某种仪式,把水壶盖子一个一个拧开,轻轻地把整个水壶按进水里,水咕咚咕咚地灌进壶里,待没有了水流进水壶的声音,才从水里拿出水壶拧紧盖子放到一边。按照上面的程序,他们依次灌满了九个水壶,挂到身上并固定好,开始往回爬。
……
(节选自《解放军文艺》,2021年第12期)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悔,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①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②而骄也。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释】①剽而不留:轻浮没有根柢。②惬蹇:骄傲不恭。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①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送蔡山人①
李白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一乘无倪舟,八极纵远舵。
燕客期跃马,唐生安敢讥②。
采珠勿惊龙,大道可暗归。
故山有松月,迟尔玩清晖。
【注释】①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周游各地。《送蔡山人》就是写于这个时期。②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燕客即蔡泽,唐生即唐举,蔡泽未遇时,请唐举看相而受到讥笑,蔡泽笑谢而去,后成为战国时秦相。
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比将增至近五分之二,我国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同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过程相叠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那么作为年轻人、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后来人”,你看了这幅漫画又有怎样的见解与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漫画寓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裁剪,给家中增添①__________的期待?——是窗花。
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戴着老花镜盘腿而坐,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牡丹花花团硕大②_________,荷花清淡素雅,尖上有蝴蝶、蜻蜓生动伫立,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婀娜多姿,鲤鱼跃出水面……她能剪出③_________ 的休憩场景:摇蒲扇的奶奶、纳鞋底的妇人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她们讲出的串串故事拴住了一帮穿肚兜的娃娃;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
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搬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
旑旎多姿的窗花舞得虎虎生风,团圆祥和的喜气笼罩千家万户。新年的热闹活络刚刚过去,春天的细雨悄然而至。
雨是人的离愁别绪,丝丝缕缕,声音沙哑,柳条摇曳着,这也是四月里的天。清明,清清明明的记忆,是不肯抹灭或是减持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光明媚,烟雨纷纷里,人影浮动的是愁容倦意,或是故人不再,或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解解料峭中的春寒,暖暖身上的湿衣。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02月11日,有删改)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①____________,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②_________。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③_________、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才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谱写新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 ,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在新时代新征程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发展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