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汕尾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02-26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30分)
  • 1. (2023八上·汕尾期末) 默写古诗文。
    1. (1)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 (2) 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
    3. (3)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两句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4. (4) 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
    5. (5)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6. (6)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7. (7) 轻舟短棹西湖好,,芳草长堤,。(欧阳修《采桑子》)
    8. (8)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朱敦儒《相见欢》)
    9. (9)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 2. (2023八上·汕尾期末)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去bǐ shì这极常见、极易生 

      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 (2)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pán shān地走到

      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

    3. (3) 假山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不仅是技术。或者是chóng luán dié zhàng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4. (4) 1937年7月7号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xù mù
  • 3. (2023八上·汕尾期末) 下面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他的数学能力一直在班上鹤立鸡群 , 独占鰲头。 B . 对先进的经验我们也应该因地制宜 , 不应生搬硬套。 C . 您还可以再走约500米去游览一下形态逼真、惟妙惟肖的天然蛤蟆石。 D . 孟子的论断不愧是振聋发聩之音,使天下学子们警悟。
  • 4. (2023八上·汕尾期末)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当代中国工匠传奇的人生故事,展示了他们非凡的职业。(在句末加“绝技”) B . 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在“中国诺奖”中获得生命科学奖,原因是由于他们在水稻研究中有开创性贡献。(删去“原因”或“由于“) C . 至2022年,基于全科阅读的课堂教学改革将覆盖全市超过1000所以上中小学。

    (删去“超过”或“以上”)

    D .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健康码”的应用与开发是我国“数字抗疫”领域的重要创新。(把“创新”改为“创举”)
  • 5. (2023八上·汕尾期末) 赏读苏轼书法作品,用正楷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

  • 6. (2023八上·汕尾期末) 给下面这则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标题: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1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1. (1) 《昆虫记》是国昆虫学家所创作的科普巨著。它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
    2. (2) “当他和我沿着安静的小路,经过芝麻田和小麦田,走回百家坪的时候,任何关于“红色土匪”的那些形容词,都不适合用到他的身上。恰恰相反,他似乎真正是充满了愉快和生命的爱恋,像神气活现地跟在他旁边的“红小鬼”一样,他的手臂正靠着“红小鬼”的肩膀。他在南开读书的时候,生得很俊秀,身材苗条,如今他似乎还有那种风度。

      该文段选自写的名著《

      文段中“他”指的是谁?你体会到了的他哪些可贵品质或精神?

二、阅读(40分)
  • 8. (2023八上·汕尾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徐中行①,台州临海人。始知学,胡瑗②讲明③道学,其徒转相④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得瑗所授经⑤,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

    (选自《朱史·徐中行传》,有改动)

    【注】①徐中行:宋朝文学家。②胡瑗yuàn;宋朝教育家、思想家。③讲明:讲得明白透彻。④转相:(门生之间)互相。⑤经:指经书。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傅说于版筑之间

      必先其心志

      征于色,于声

      胡瑗讲明道学

    2.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选自《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B . 甲文开篇用排比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C . “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这个句子的断句是错的。 D . 乙文传记中叙写了徐中行“京师求学”的经历,展现他勤学苦读终成大器的人生。
    4. (4) 某同学最近对学业有忧虑,压力大,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写几句勉励的话给他,注意表达得体。
  • 9. (2023八上·汕尾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懒”到基因里的大熊猫

    黄 堃

    ①大熊猫总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它究竟有多懒?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英国阿伯丁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从新陈代谢的角度分析,发现大熊猫的能量代谢率低到与树懒相似,同时它的基因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②通过对大熊猫的观测,研究人员发现大熊猫每天消耗的能量远低于差不多大小的陆生哺乳动物,仅为预测值的38%。这个比例已接近在“懒”界享有盛名的树懒。

    ③与人相比,一只体重90公斤的大熊猫的代谢水平还不足同样体重的人体的一半。一个人就算站着不动,其代谢率也要高于“活动”状态下的大熊猫。

    ④给大熊猫戴上卫星定位设备后获得的观测数据也显示,大熊猫每天有大半天时间都是歇着的,平均每小时也就走20米左右。

    ⑤大熊猫这么懒也是有苦衷的。大熊猫的主食是竹子,但它的祖先却是实打实的肉食动物。尽管吃了这么多年竹子,但大熊猫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完全适应,其肠道依然保持着食肉动物的特征。就是今天,也时常有大熊猫饿极了下山到村里偷羊吃的消息。由于竹子营养及能量低且难以消化,大熊猫每天不得不进食大量竹子,以满足其生命活动需要。

    ⑥同时,大熊猫也需要尽量减少能量消耗,因此每天多吃少动、懒懒地待在那里就成了它的生活习惯。换句话说,这是“能量有限,节约使用”。

    ⑦缺乏能量来源还导致大熊猫的身体发生了从外到内的变化。利用热成像技术给大熊猫拍的照片显示,大熊猫体表许多地方的温度都较低,与同样黑白相间的动物如斑马、斑点狗等相比要低得多。这是能量代谢率低带来的后果之一,还好它有厚厚的皮毛,可以帮助保持体温。

    ⑧研究人员还发现,大熊猫体内一个名为DUOX2的基因发生了变化,这个基因与调控甲状腺激素合成有关,而甲状腺激素又能调节能量代谢。这个基因变化能帮助大熊猫适应低能量代谢率的生活,所以大熊猫可以说是“懒”到了基因里。

    1. (1)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标题点明说明对象、交代对象特征,新颖有趣,能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第⑦段加点词“之一”说明能量代谢低的后果不止一个,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C . 为了有效地节约能量消耗,大熊猫每天用于休息的时间,差不多占了大半。 D . 大熊猫没有保留祖先食肉能力,食物主要是竹子,彻底成为了“素食主义者”。
    2. (2) 在文中第②﹣④段中,作者是如何说明大熊猫的“懒”?请结合说明方法以及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3. (3) 缺乏能量来源导致熊猫的身体发生了从外到内的哪些变化?
  • 10. (2023八上·汕尾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敦煌的守护神

    ①1938年,樊锦诗出生在一个富庶人家,自小衣食无忧,却一路自律努力,20岁时,考入北大考古系。那时,樊锦诗的心中就有了一份深深的眷恋——敦煌。茫茫大漠中百千洞窟的壁画,日日夜夜都勾绕着她。

    ②大四,北大考古系组织学生到各地实习。樊锦诗毫不犹豫地报名去敦煌,和她同去的是另外三名男生。踏入甘肃最西部的敦煌,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迎面而来。这里缺水,只能一日两餐,渴了喝苦咸的盐碱水。没有固定住所,将就睡在破庙里,半夜老鼠绕着她肆意乱跑,吓得她彻夜难眠。白天要去悬崖峭璧上的洞窟实习,攀爬时,简易的蜈蚣梯摇晃得厉害。为了减少攀爬次数,她就不下来吃饭,每天早上揣两个干馒头上去。为了减少去厕所的次数,她甚至不敢多喝水。不过这些她都无暇顾及,因为洞窟里是另一重世界:天衣飞扬,色彩奔放,线条悦动……敦煌,这颗深埋大漠的遗珠 , 让樊锦诗在这片梦归之处如痴如醉。然而在江南长大的弱女子,终究抵不住大漠的极端天气。实习的第三个月,她便病重卧床,不得已提前结束实习返校。60个小时的硬座后,樊锦诗拖着浮肿的双腿,站在北京火车站。心里想着:再也不去了。可是毕业分配时,敦煌研究所来信,要招之前来实习过的四位学生。樊锦诗的名字,赫然在列。父亲担忧她的身体受不住风沙侵蚀,写信恳请校方斟酌,却不知道樊锦诗偷偷扣下了信。1963年,她毅然再赴敦煌 , 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一片云蒸霞蔚之下,她将小我忘得一干二净。

    ③樊锦诗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在敦煌。因无人帮她照顾孩子,每天离家前,她只能将儿子捆在襁褓里,安放在床上。孩子再大些,会翻身了,她又把被子摞起来搁在床沿上,防止他摔下来。每天下工回来,走近窗口,她都屏气凝神。听到孩子的啼哭才敢长舒一口气,要是没声音,她就吓得只敢推开一个门缝,看看孩子在不在。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过了四个月,樊锦诗实在独木难支,便将孩子送回了丈夫老家,托人照顾。樊锦诗常说:“我至今对这个家怀有深深的歉疚,尤其是对孩子。”

    ④1986年,樊锦诗终于有了调离敦煌的机会,可她却离不开了。丈夫需要妻子,孩子需要母亲,敦煌需要樊锦诗,她毅然选择了后者。她的丈夫彭金章知道妻子对于莫高窟的痴恋,做出了从武汉大学调入敦煌研究所的决定,成全了妻子。至此,距离他们结婚已经整整过去了19年。彭金章去世后,平生最不爱接受采访的樊锦诗,破天荒地参加了《朗读者》节目。“老彭很喜欢看你们的节目。”这对分居19年、一生风雨同舟的老夫妻,将小我的儿女情长与敦煌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⑤1600多年历史的莫高窟,至今保有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这些瑰宝不但面临着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与日俱增的游客更会对窟内的彩塑和壁画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樊锦诗心里着急, [A]“莫高窟是人类的无价之宝,万一有闪失,我们就是罪人。”于是樊锦诗萌生了一个想法: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敦煌石窟得以“永生”。2014年“数字敦煌”上线,游客在电脑前就可以看到莫高窟的清晰全景,宛若在石窟中游览一般。这是樊锦诗带领着莫高窟人,用12年的时间,在戈壁上创造的奇迹。那时,樊锦诗已经快80岁了。

    ⑥樊锦诗原本是内向、柔弱的性格。然而现在她雷厉风行,说一不二。正是这样的个性,让她在商业化洪流中第二次挽救了敦煌。彼时,敦煌方面有意对莫高窟进行商业开发,甚至提出了上市打算,要将莫高窟变成地方的摇钱树。一旦将文物牵扯入利益纠葛,壁画保护将难以为继。樊锦诗反应迅速,坚决反对这一方案。她率领同事,北京、兰州两头跑。一次次耐心讲解,一次次据理力争,终于停止了莫高窟商业化的脚步。她欣慰地说: [B]“将来我滚蛋下台的时候,大伙能说句‘这老太婆还为敦煌做了点实事’,我就满足了。”

    ⑦[C]57年,樊锦诗在黄沙里,在碧空下,守护着敦煌。数年前,樊锦诗与双胞胎姐姐会面。姐妹二人站在一起,姐姐似比她要年轻许多。樊锦诗身着素衣,眉目间已满是风沙吹过的沧桑。

    ⑧“心里可有心酸不平?”

    ⑨“无怨无悔。”樊锦诗回答。

    (摘自《我心归处足敦煌》,有删改)

    1. (1) 樊锦诗先是决定“再也不去了”,后又“再赴敦煌”,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2. (2)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二段中化波浪线的句子。
    3. (3) 文中[A][B][C]三个句子表现了樊锦诗的哪些品质? (答出四点即可)
    4. (4) 结合本文内容并联系实际,分析题目“敦煌的守护神”有何深意?谈谈我们该如何做自己理想的“守护神”
三、作文(50分)
  • 11. (2023八上·汕尾期末)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青春的火炬翩翩起舞,情感的飞瀑一泻万丈......

    请以“把写进青春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如“拼搏”、“乐观”、“奉献”、“奋斗”等等;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