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信宜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期中...

更新时间:2023-06-27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高一上·信宜期中) 在漫长的石器时代是不可能产生私有制和阶级的。当人类开始使用金属工具,并出现剩余产品的时候,私有制的产生才有了物质基础,占有他人劳动产品、进行经济剥削才成为可能。这说明(   )
    A . 金属工具的使用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B . 私有制的产生是阶级出现的根本原因 C . 阶级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D . 私有制和阶级是一对“孪生兄弟”
  • 2. (2023高一上·五华开学考) 奴隶社会把人类带入了文明时代,是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但同时,奴隶制度也是一个最野蛮的制度。下列观点能够论证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制度的是(   )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社会的劳动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③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④奴隶一无所有,奴隶主不给奴隶生活资料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3. (2022高一上·信宜期中) 法国的“黄背心”抗议运动,再一次证明高度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仍然解决不了下层多数人民大众的贫困问题,更解决不了人类的公平、正义问题。造成下层多数人民大众贫困的根本原因是( )

    ①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周期性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制度
    ④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4. (2022高一上·信宜期中) 170年前诞生的《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通过阅读该宣言,我们可以了解到(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②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④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5. (2022高一上·信宜期中) 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6. (2022高一上·信宜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味着(   )

    ①马克思主义给黑暗的中国送来了光明,指明了出路

    ②中国开始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③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而发生改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2022高一上·信宜期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人民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

    ②实现了中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过渡的转变

    ③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④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8. (2022高一上·信宜期中) 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最早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 .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 土地改革的完成
  • 9. (2022高一上·信宜期中) 1981年6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历史证明,当时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其完全正确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有积极的历史影响 B . 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国情 C . 过渡时期总路线具有科学性、前瞻性 D . 为后来的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 10. (2022高一上·信宜期中) 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年。下图是中国入世20年来所取得成绩的部分数据。

    对上图解读正确的是(   )

    ①开放的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②中国履约守信,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③加入世贸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④经济全球化带给中国的机遇远远大于挑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2022高一上·信宜期中) 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三中全会简要回顾。

    会议

    召开时间

    中心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

    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

    经济体制改革

    十三届三中全会

    1988年9月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届三中全会

    1998年10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8年10月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3年11月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十九届三中全会

    2018年2月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研讨的问题,说明(   )

    ①中国改革重点已经由农村转向城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③党坚定不移地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④改革开放是党永不改变的初心和使命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2. (2022高一上·信宜期中)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围绕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在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的过程中,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A . ③—①—④—② B . ③—④—②—① C . ④—③—②—① D . ①—④—②—③
  • 13. (2022高一上·信宜期中)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工作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1956年党的八大、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2017年党的十九大都准确分析和把握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下列对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 三次主要矛盾的判断都适应了我国基本国情的变化 B . 主要矛盾的变化共同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路线 C . 对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D . 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经济基础要适应上层建筑的变化
  • 14. (2023高一上·湖南期中) 2018年12月初孟晚舟被无理拘押,本质是美国试图阻挠甚至打断中国发展进程,遏制中国崛起的政治事件。在习近平主席亲自关心下,经过中国党和政府的严正交涉和不懈努力,2021年9月25日晚,孟晚舟坐上政府包机顺利回到了祖国。这充分表明(   )

    ①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伟大工程

    ②中国党和政府坚决维护中国公民、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③新时代伟大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

    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5. (2022高一上·信宜期中) 下列关于“十四个坚持”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

    ②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③重在加强党的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6. (2022高一上·信宜期中) 十九大通过了关于《中同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③引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

    ④新时代中国精神上的时代精华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 17. (2022高一上·信宜期中) 资本主义未来将经历长期的、痛苦的瓦解过程。它的瓦解不需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目前,发达工业国家普遍存在三大长期趋势:首先是经济增长持续下滑,2008年后这一现象更加严重;其次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负债持续增长,无论是政府、还是金融机构都背负上沉重债务;最后是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状况恶化。长期以来,稳定的经济增长、良好的货币政策和社会平等被视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获得合法性的前提。这些条件如今都在逐步消失。

    “资本主义的瓦解不需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请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分析这句话。

  • 18. (2022高一上·信宜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孙中山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他的《建国方略》一书中构想了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其中提出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把中国沿海、内地、边疆连接起来;修建160万公里的公路,形成遍布全国的公路网,并进入青藏高原;开凿和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三峡大坝,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电力事业;在中国的北部、中部、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世界水平的大海港;大力发展农业、制造业、矿业等,孙中山擘画的蓝图,显示了他对中国的卓越见解和强烈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年大会上指出,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的设想,祖国大地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国防更坚强。孙中山致力于建设的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请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知识分析:

    1. (1) 孙中山的振兴中华的宏伟蓝图在当时为什么没能实现?
    2. (2) 今天的中国能够实现孙中山当年提出的建设蓝图的根本原因?
  • 19. (2022高一上·信宜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2020年是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来,深圳奋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19年的2.7万亿元,年均增长20.7%,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财政收入从不足1亿元增加到9424亿元,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经济特区建设40年的实践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也为各国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分享了发展利益。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 20. (2022高一上·信宜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此外,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 (1) 根据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简要概括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必备条件。
    2. (2)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请从“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中任选两个角度,谈谈青年学生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放飞青春梦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