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有意义的人生总是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相关联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劳动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把理想信念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①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②建设者尊重客观规律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③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①价值观不同,人们的行为选择也会不同
②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提高个人素质
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④价值观会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①事物是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中不断发展的,我们终究有一天能够触摸到真理的真相
②人的实践是无限的,人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无限性让我们可以无限接近于真理
③真理即是一种认识,标志着主观符合客观,是一种哲学范畴,我们追求且终会达到
④真理是正确的认识,世界上只能存在着一个真理,除了这个真理的一切都只是谬论
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不同场合,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他与书的“不解之缘”,号召大家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读书治学的追求。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到“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这些古语阐明实践的重要性。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反复性与无限性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202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2022年,全国各地“喜迎二十大”,掀起了传承红色基因,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活动。为使红色基因不仅有史可讲、有址可寻、有物可看,依托南湖革命纪念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助推建立了一批以爱国主义、党史、国防、法治、科普和绿色为主题的教育实践基地。积极探索“互联网+红色基因”教育形式,利用互联网和微信、微博,通过数字化技术、动画、微电影、微作文等形式,在青少年中唱响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主旋律。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规划》制定的依据。
党的二十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经大会同意写入党章。斗争精神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新时代10年,我国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我国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敢于斗争的结果。
坚持敢于斗争是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2296名党代表由全国各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他们中很多是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党员。在这些杰出代表中,有带领乡亲们奔向幸福的“新农民”朱霞;有求精争当先锋,创新攻克难题的钢铁工人唐笑宇;有铸强国利器,护万里海疆的科研工作者王军成,有扎根乡村基础教育,立志做山村学子的“引路人”的刘秀祥……尽管来自各行各业,但他们的身上具备共同的特质,那就是矢志报国,建功立业,攻坚克难,自强不息,一辈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无畏、无怨、无悔。
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相关知识,谈谈在这些二十大代表的身上你能得到哪些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