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61中学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04-17 浏览次数:54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24题每题2分共48分)
  • 1. (2022高三上·黑龙江开学考) 老子认为:“大道废,有仁义”“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孔子则说:“仁者,爱人”“君子义以为上,闻义不能徙”。这反映了二者(    )
    A . 阶级立场的迥异 B . 治世理念的分歧 C . 道德修养的高低 D . 所处时代的不同
  • 2. 周恩来1958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于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一论述(   )
    A . 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 B . 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 C . 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 D . 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
  • 3. 秦始皇下令焚书时,因人们均认为《周易》是占卜之书,《周易》从而成为“独不禁”的儒家经典。由此可知,秦朝时(   )
    A . 先秦学术得到选择性保留 B . 孔子的思想在民间广泛传播 C . 政府的文化政策较为开明 D . 占卜等活动的地位有所提高
  • 4. 朱熹小时候曾学习曹操的书法,当时他的同学刘共父学的是颜真卿的书法。刘共父批评朱熹说“我所学者唐之忠臣,公所学者汉之篡贼耳”。后来朱熹以此事告诫弟子们要“取法须端”。这个故事说明中国书法(   )
    A . 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B . 有“书以载道”的传统 C . 从自发开始走向自觉阶段 D . 促进了理学思想的形成
  • 5. (2021高三上·海淀期中) 以下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的言论,其中体现了民本主义思想的是(   )

    ①“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②“严者,治吏之经也;宽者,养民之纬也;并行不悖。”

    ③“天子之位也,是谓治统;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

    ④“德立而后道随之;道立而后政随之。”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6. 东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刘备“能尽时人之器用”,孙权身边“异人辐揍,猛士如林”。不过孙、刘集团只有联盟才能与曹氏政权抗衡,在这种抗衡中,孙刘联军也只能做到“守则有余,攻却不足”。这一状况反映出(   )
    A . 曹魏政权实力较强 B . 九品中正制助推各国人才流动 C . 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D . 蜀汉的正统地位受到士人怀疑
  • 7. 唐代幽州藩镇容纳了大量少数民族势力,他们融入幽州社会的主要方式是经商或者从军。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选择经商的人并未形成较大的商人群体,但选择从军的人却在军队中受到了高度重视。这表明(   )
    A . 藩镇重视军事功能 B .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C .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 . 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 8.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才使“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据此可知(   )
    A . 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B .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C . 分封制下难以形成家国一体 D . 秦始皇是设置郡县制的首倡者
  • 9. (2023高一下·米东开学考) 小张的历史笔记中记录以下关键词: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励军功等。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
    A . 齐桓公首霸 B . 商鞅变法 C . 郡县制确立 D . 百家争鸣
  • 10. 1914年1月,北洋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规定保息期自开机制造之日起,继续三年,第六年起每年按照所领保息金总额的1/24摊还。北洋政府的这一规定(   )
    A . 缩小了政府的税收来源 B . 挫伤了小商人投资热情 C . 开启了创办实业的热潮 D . 利于大量吸引社会资本
  • 11. 武昌起义后,一些先进女性或组织女子北伐队,直接参加革命战争;或组织女子医疗队,参与战场救护工作;或组织女子后援会,为革命军队募捐筹饷;等等。据不完全统计,辛亥革命前后参加各种革命活动的妇女,有姓名可查者有380多人,其中有54人加入了同盟会。这种现象说明(   )
    A . 女性获得同等参政权利 B . 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 . 民主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D . 封建伦理道德秩序崩溃
  • 12. (2023高一下·米东开学考) 《宋史》载,989年,宋太宗下诏:“庶人、商贾、伎术、不系官伶人,只许皂白衣、铁角带,不得服紫”。1117年,提举淮南东路学事丁璀指出:“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故制。”这些记载反映出(   )
    A . 政治决策左右社会风尚 B . 经济发展改变民众生活 C . 理学思想固化官员思维 D . 商业进步瓦解传统伦理
  • 13. 1955年国务院规定:“聚居人口不足10万的城镇,必须是重要的工矿基地……确有必要时方可设置市的建制”。1962年国务院规定:凡是人口10万以下的城市,即使是重要林区和矿区,都应撤销市的建制。这反映了(   )
    A . 国家工业化战略被迫中断 B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开始 C . 国民经济正处于调整阶段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启动
  • 14. 顾炎武著作颇丰,其中多是为研究“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而作。据此可知,顾炎武(   )
    A . 主张重建儒家信仰体系 B . 具有经世致用的精神 C . 改变了学术发展的方向 D .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15. (2023高一下·米东开学考)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史者垂于来今以作则者也。”材料主要强调了(   )
    A . 史学应注重对过去的记述 B . 史学应重视“经世”功用 C . 史学应遵循社会运行法则 D . 史学应突出史鉴的功能
  • 16. 下表为武昌起义以后地方督抚出身背景统计表。地方督抚出身背景的变化(   )

    说明:新式学生含北洋武备学堂学生和留日士官学校学生

    A . 提升了清廷应对革命的能力 B .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 . 影响着清末民初的政治走向 D . 使清廷旧式官僚体制走向崩溃
  • 17. (2023高一下·米东开学考)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认为,“人间百行,皆以自我为中心,此而丧失,他何足言”;李大钊鼓励人们特立独行,“以觉醒之我,实现青春之我”。这说明他们(   )
    A . 主张国家至上 B . 呼吁人的解放 C . 批判伦理纲常 D . 提倡民主科学
  • 18. (2023高一下·米东开学考) 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代表大会宣言提出“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首次将反帝反封建、建立独立的民主共和国确立为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奋斗目标。这次会议召开于(   )
    A . 1921年 B . 1922年 C . 1923年 D . 1927年
  • 19. (2020·武汉模拟) 1937年至1939年,武汉与广州取代上海和北平成为文学活动的新的中心。1939年的重庆“文学活动十分活跃,几乎像二十年以前文学革命期间的北京一样。”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
    A . 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 B . 近代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动 C . 文化中心的逐渐西移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
  • 20.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操兵之道,不独执旗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 可见戚继光更强调士兵的(   )

    A . 队形操练 B . 武艺训练 C . 阵法演练 D . 习惯养成
  • 21. (2023高一下·米东开学考) 下表为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武帝继位后的第一个年号)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在当时(   )

    人物

    事件

    出处

    汉武帝

    诏丞相、御史、列侯、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同时,可卫给“罢治中、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贤良”奏。

    《汉书·武帝纪》

    董仲舒

    以《对策》请黜刑名,崇儒术,兴太学。“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者皆师尊之。”

    《史记·儒林列传》

    《资治通鉴》

    卫绾

    免丞相职,丙寅,以魏其侯窦婴为丞相,武安侯田蛤为太尉,“上雅向儒术,婴蛤俱好儒”,给请立明堂以朝诸侯。

    《汉书·武帝纪》

    《汉书·武帝纪》

    A . 黄老之学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 B . 儒学以强劲的势头开展起来 C . “外儒内法”治国理念初步形成 D . 儒学的正统地位已开始确立
  • 22. 王阳明指出:“大凡人只是此心,此心若能存天理,是个圣贤的心。口虽不能言,耳虽不能听,也是个不能言、不能听的圣贤。”这反映了王阳明(   )
    A . 注重个人的内心反省和修养 B . 侧重良知和社会道德伦理 C . 反对宋代以理学为官方哲学 D . 认为心是圣贤的唯一标准
  • 23. (2023高一下·米东开学考) 魏源指出“诚知夫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今古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尚可称之日夷狄乎?圣人以天下为--家,四海皆兄弟。故怀柔远人,宾礼外国,是王者之大度;旁咨风俗,广:览地球,是智识之旷识。”魏源旨在(   )
    A . 论西学中源实现变法革新 B . 融中西文化促进制度变革 C . 用传统观念推动学习西方 D . 借中体西用淡化夷狄观念
  • 24. (2020·模拟) 1985年以来,形成了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指导性价和市场价所占比重占到70%以上,在农民出售的农产品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达到52%,工业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中市场调节的比重占到37%左右。据此可知(   )
    A . 对外开放不断步伐加快 B .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遭到削弱 C . 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D .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二、主观题(共52分,请根据答题卡题号及分值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魏源龚自珍一样,主张变法革新,认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富强,除因为拥有装备精良的军队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建立了一套近代化的工业。中国要想强盛起来,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养兵练兵之法,也应当着手建立近代工业。……他强调在发展近代工业时,应“尽得西洋之长技”,并相信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兴盛的国家。在《海国图志》中,魏源还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据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改革家、哲学家、伟大的诗人。从欧洲,他借来的不是机器,也不是制度。……他施以技巧和灵活性,把借来的东西熬成了一处药方,对症下药,用来使这个病人——“大革命后的中国”复生。

    材料三: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经过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强国富民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源作《海国图志》的主要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借来的东西”“药方”的含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失误。“走向强国富民的道路”的含义是什么?
  • 26. (2023高二下·米东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最初使用海贝作为货币。商朝后期,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使用布币、刀币、固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将各种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 式在此后被长期使用。由于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又有囤积或铜铸器皿的习惯,所以铜钱流通 量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商业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 的纸币“交子”,作为辅币使用。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于是明朝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明朝中后期,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银元。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 元为法定货币。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规定白银国有化,禁止白银外流,这为抗战胜利 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银圆券,但仍以失败告终。币制政策是国民党政权垮台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根据地种类庞杂、折算不变的货币。为此,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法定货币。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等

    1. (1)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货币制度发展历程的特征。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币诞生的背景。
    3. (3)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货币制度对社会治理的影响。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07年英国在弗吉尼亚建立第一块殖民地,荷兰、法国等国的移民接踵而至。英国颁布鼓励北美殖民扩张的《特许状》,到1783年北美接受了将近100万来自欧洲的移民。其中自由移民大多来源于母国的上层社会,包括与王室关系密切的贵族、冒险家、商人,后来多成为殖民地的管理者。另一部分是契约工,多是来自非洲的黑人。因贴有“契约”标签而被称为“非自愿”移民。移民到北美的英裔、荷裔等众多族裔之间混血通婚,造就了“美利坚”民族,民族意识不断高涨。独立后的美国积极引进欧洲熟练的手工业技术人员。林肯时期,国会颁布了鼓励外国移民开发西部的《宅地法》和鼓励外国移民定居美国的《鼓励外来移民法》。总而言之,来自于不同国家的移民为北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沈坚《地理大发现后流向新大陆的移民潮》

    材料二:1984年10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农民进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在小城镇落户,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之后人口迁移规模迅速扩大,宏观迁移流向发生逆转。从延续数百年的向北、向西开发自然资源富集区、边疆地区、人口稀疏地区的迁移流转变为向东部沿海地区、东南沿海等地的迁移。1984年以来的十年间,省际年间迁移人数由120万增加到320万,迁移率由1‰左右上升到2.5%以上。关于城乡间人口迁移的统计数据表明,在1990—1995年的五年时间内,农村迁向市镇人口达1194.71万人,而接下来五年这一数字高达5065.50万人次,“民工潮”的蓬勃兴起,推动和加快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摘编自李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移民过程中的特点,并分析移民对北美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 28.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南京条约》的签订

    图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图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图四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

    1. (1) 图一和图二条约签订的背景各是什么?规定“开放重庆为商埠”、“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的条约分别是哪一个?
    2. (2) 图二至图三各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 (3) 据图四,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