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27 浏览次数:87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3·榆林一模) 西周时期,周王经常进行巡视活动,奔波于王畿内外,驻扎于离宫别馆,巡至重要路线及地区时会召见诸侯、处理政事以及征伐异族等。周王的这些活动意在(   )
    A . 维系血缘宗族 B . 改善民众生活 C . 管控地方势力 D . 推动民族交融
  • 2. (2023·榆林一模) 据《后汉书·安帝本纪》记载,永初元年(107年),朝廷从江南的丹阳、吴郡、豫章调粮赈救江北饥民。时隔七年后,朝廷又从江南的零陵、桂阳、丹阳、豫章、会稽等郡调粮北运,或赈济饥民。由此可知,当时(   )
    A . 南北经济形势出现逆转 B . 长途粮食贩运贸易活跃 C . 江南农民赋税负担加重 D . 江南地区农业得到发展
  • 3. (2023·榆林一模) 朱熹在研究《梦溪笔谈》后说:“日月食皆是阴阳气衰。徽宗朝曾下诏书,言此定数,不足为灾异,古人皆不晓历之故”时人“问:‘自古以日月之蚀为灾异。如今历家(研究历法的人)却自预先算得,是如何?曰:‘只大约可算,亦自有不合处”’。由此可见,朱熹(   )
    A . 具有一定的理性趋向 B . 主张学术为现实服务 C . 严格区分天理与人欲 D . 强调士人要独立思考
  • 4. (2023·榆林一模) 千叟宴是清代宫廷中敬祝皇帝的大宴。下表所示为清朝历次千叟宴概况,对这一做法解读合理的是清朝(   )
    次序 时间 预宴人数/人 年龄起点/岁
    前奏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汉4240/旗 2605 65
    第一次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旗680/汉340 65
    第二次 乾隆五十年(1785年) 合3000 60
    第三次 嘉庆元年(1796年) 合3056 官60/民70
    A . 皇权统治须依托儒学 B . 民族隔阂逐渐消除 C . 标榜仁德以笼络臣民 D . 国家财力日益衰弱
  • 5. (2023·榆林一模) 《盛京时报》在1921年之后的“小说”征文中明确要求投稿须用“白话”语言进行创作,内容上也特别要求“勿为肤浅之青”,如“春之爱’’征文要求“须以风光绮丽之文字,为细腻之描写,以明春之爱育万物,无所不用其慈”。这表明《盛京时报》的“小说”征文(   )
    A . 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 . 关注了社会时局的变化 C . 协助了政府加强思想控制 D . 促进了文学革命的兴起
  • 6. (2023·榆林一模) 1944年5月,中央西北局规定:“奖励边区内的地主商人创立工业,并欢迎边区外的工商业家来边区发展工业。”1945年3月,边区政府规定:“经营工业、运输业三年免收营业税;资金不足者,边区政府酌量予以贷款之协助,原料及产品享受政府减免或免税之奖励。”这些政策(   )
    A . 孤立了国民党统治集团 B . 推动了边区私营工业的发展 C . 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D . 保证了边区抗战物资的供应
  • 7. (2023·榆林一模) 下图为刊登于1955年11月27日《解放日报》上的一幅漫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 .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取得 B . “一边倒”方针的调整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 D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8. (2023·榆林一模) 罗马国家的立法不完全依照立法机关的立法程序来进行,大多是通过最高审判机关的司法实践和法学家的活动完成的。最高裁判官审理案件时所颁布的“告示”,被国家授予特权的法学家撰写的法律条文和其对法律作出的解答,均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古代罗马(   )
    A . 法律体系完备 B . 法律条文实用 C . 案件审判随意 D . 立法形式灵活
  • 9. (2023高一下·电白期末) 15世纪前,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已大量使用香料,他们为了从东方大量输入香料,必须交付巨额黄金,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国的金银矿藏极其贫乏,没有足够的金银来从事香料贸易,这使两国经济状况恶化加剧。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是(   )
    A . 东西方商路阻断 B . 市场需求的扩大 C . 商业革命的开展 D . 货币制度的变革
  • 10. (2024高一下·金华期中) 一位当代英国学者评论说,法国大革命时代的知识分子没有意识到,理性和善良的意图还不足以改变人类的命运,“当历代人累积的经验被视为陈规、偏见、盲从和迷信而被抛弃时,错误也就铸成了”。该评论反映出(   )
    A . 启蒙思想逐渐传播 B . 人文主义的深远影响 C . 法国革命振奋人心 D . 理性主义具有局限性
  • 11. (2023·榆林一模) 据统计,到1949年,欧洲新出现的跨国利益集团组织多达48个,有的靠行业属性联合,有的靠生产者、消费者等身份属性联合。其中,法、德、意、比、荷、卢六国的跨国组织中最活跃,经济社会力量在行业层面的联合也更为深入。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 根源于美欧经济联系加强 B . 促进了马歇尔计划提出 C . 有利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D . 开启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
  • 12. (2023·榆林一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的城市管理以治安和政治管理为中心,仍实行坊市制度。宋代,随着坊市制度的瓦解,此前的坊门已经废弛,街、坊地界划分已经混乱,在州府及以上城市中形成了以厢统坊的厢坊制,并出现厢坊、壁隅交错并存,行政、民事、赋役、军事等交叉管理的格局,县级城市中则主要以坊进行管理。具体职能方面,厢主要管理行政和治安。壁和隅是军事性机构,其区划与厢、坊交错,主要管理军事、防火和治安,民事则主要由州县政府管理。而坊作为宋代城市中最普遍存在的城市基层管理单位,起初具有行政管理与治安管理等职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厢坊制交叉管理使得坊作为管理单位的特点逐步淡化,成为征收赋役的基层单位,坊与巷日渐混同。

    ——摘编自寇博文、贾莹《宋代江南城市基层管理研究——以厢坊制为例》

    材料二:自16世纪以来,伦敦作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不断扩张。面对经济、社会的剧烈变化,伦敦的城市形态日趋落后,城市环境不断恶化,政府消极被动的管理方式,并不能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1 666年,伦敦大火为城市重建提供了契机。在王室主导下,依靠不断深化的经济社会变革,伦敦依据大火后的城市实际状况,折中设计师提出的重建方案,统一新建建筑规格,着重修建基础设施和标志性建筑,城市功能日趋完备,从而完成城市形态的转变。完成城市转型后的伦敦,自身活力大大提升,也引领了其他城市的建设风潮。

    ——摘编自刘聚《近代早期伦敦城市治理转型研究(1666~1720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厢房制度形成背景及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英国伦敦城市治理转型成功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与近代英国城市治理的异同。
  • 13. (2023·榆林一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其对民主政治建设进行实践和探索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时期,探索出不同的民主政治实践形式,实现不同性质和内容的民主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工农政权”到“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再到联合政府的提出,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摘编自侯彬、彭生智《试论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14. (2023·榆林一模)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朝在建立之初,承袭隋朝制度,实行府兵制。唐玄宗后期,贵族、豪强地主之间的土地兼并问题日趋严重,使得折冲府(府兵的基层组织)户口大量流失,折冲府兵员严重不足。专门的禁卫军替代府兵承担宿卫京师的职责,府兵逐渐沦为权贵的仆役。与此同时,边境形势日益恶化,边将腐败日益严重,府兵纷纷逃亡,甚至不惜自残以逃避兵役。天宝八年(749

    年),管理府兵的折冲府已经无兵可交,唐政府不得不停止征发府兵,改行募兵制,即招募士兵永久驻扎边境军区,赐予其田地,甚至允许士兵携家前往边境。这些士兵主要来自流民及原来边防兵员。每个军区有固定的名额,边防健儿固定从属于相应的军区,承担所属军区征战、防御的职责。实行募兵制以后,唐朝军队总体数量减少,但是核心战斗部队趋于稳定,战斗力大幅度提高。随着募兵制的推行,相应的节度使制度也成熟起来。

    ——摘编自郭绍林《唐代军事制度述要》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兵制改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兵制改革的影响。
  • 15. (2023·榆林一模)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8年10月底,随着一战临近尾声,奥匈帝国的民族地区纷纷宣布独立,帝国的主体奥匈也解除了共主联邦关系。1918年11月3日,帝国军队与协约国军队达成停火协议。1919年9月10日,美、英、法、日、意等战胜国同战败国奥地利在巴黎附近的圣日耳曼宫签订《圣日耳曼条约》。条约规定奥匈帝国正式解散,奥地利承认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南斯拉夫王国独立,并将克赖纳和卡林西亚两个省的部分领土及古斯滕兰、南提罗尔割让给意大利,将布科维纳归还治罗马尼亚。不仅如此,还规定奥地利废除普遍征兵制,由志愿兵组成的军队不得超过3万人;经国际联盟行政院的同意,禁止德国和奥地利合并。由于奥地利国家弱小,它只有借助德国才能翻身,又因两国都受到协约国的制约,1938年德国和奥地利还是合并了。

    ——摘编自张卉妍《一战全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圣日耳曼条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签订的主要目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圣日耳曼条约》。
  • 16. (2023·榆林一模)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陶行知的一生都和乡村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从1917年到1926年,陶行知在领导平民教育运动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中国乡村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乡村学校是当时中国乡村改造的中心。1927年,陶行知创办晓庄学校,将教育作为改造乡村社会重要工具。他在《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一文中指出,“办学和社会改造是一件事情……改造社会若不能从办学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内心”。1 931年,陶行知创建山海工学团;次年,他提出工学团融做工、科学、政治于一体,将“普遍的军事训练,普遍的生产训练”列为“六大训练”的前两位。全面抗战爆发后,陶行知避居西南,在合川县郊(今属重庆市合川区)创办了育才学校。1946年1月,他还为在重庆创办的社会大学撰写了《社会大学颂》,表示“乡人不出村,能知万里远。个个考博士,行行出状元”。同年7月,陶行知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

    ——摘编自吴擎华《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陶行知有关乡村教育的主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陶行知提出这些主张的时代背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