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月一...

更新时间:2023-03-24 浏览次数:18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宜川一模) 嘉靖十四年(1535年),明世宗令贵州独立开科,并增加云南、贵州两省的解额(举人参加考试的名额)。四川解额在乡试解额制度制定的初期就多于山东、山西、陕西三个北方行省,但不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文化教育,四川都无法与这三个省份相提并论。由此可知,当时(   )
    A . 政治生活强调公平正义 B . 民众文化素养普遍较高 C . 科举选拔实现地域平衡 D . 朝廷扶持边远地区发展
  • 2.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是人民代表机构,建立在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基础上。但是,帝国议会的立法必须获得联邦议会多数代表的同意,而联邦议会则由君主任命的各邦代表组成。这反映出德意志(   )
    A . 逐渐走上了和平渐进的发展道路 B . 传统政治与民主政治交织 C . 帝国议会的权力受到挤压和否定 D . 分权制衡的原则得到贯彻
  • 3. (2023·宜川一模) 秦汉之前,土地买卖主要在贵族之间进行,平民之间的土地买卖并不普遍。而到汉代,社会各阶层都卷入到土地买卖中来,贵族官僚所交易的地块较大,而平民百姓进行的多是小块土地的买卖。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   )
    A . 豪强地主势力逐渐崛起 B . 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 C . 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D . 国家财政收入面临困境
  • 4. (2023·宜川一模) 下表内容为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对此表解读准确的是(   )

    时间

    日本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921〜1929 年

    3.0%

    1.7%

    4.3%

    9.4%

    7.1%

    1930〜1937 年

    9.9%

    2.7%

    6 7%

    -3.9%

    -0.3 %

    A . 日本在工业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B . 经济危机并未波及日本和英国 C . 大萧条导致欧美国家经济陷入困境 D . 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分化重组
  • 5. (2023·宜川一模) 2020年2月14日,墨西哥经济部在官方公报上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装有金属齿的拉链作出反倾销初裁,决定继续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对涉案产品征收海关申报价96.66%的临时反倾销税。这从侧面反映了(    )
    A . 经济全球化面临着阻力 B . 新兴国家经济实力增强 C . 国际贸易竞争日益加剧 D . 发达国家主导贸易规则
  • 6. (2023·宜川一模) 武帝即位之后曾提出:“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受命之符”即符合天意,受天命而立的凭据。而“灾异之变”取决于其统治是否符合天意,符合天意就能避免灾异,呈现祥瑞,达到治平。材料可用于阐释,汉武帝时期(    )
    A . 儒学重现实政治轻人伦道德 B . 政治制度受到鬼神论影响 C . 儒学神学化产生的政治动因 D . 统治者自省和谨慎的态度
  • 7. (2023·宜川一模) 下面是明朝官方改编、刊行《列女传》的目录(部分)。据此可知,明朝(   )

    卷次

    名次

    第一卷

    母仪传

    第二卷

    贤明传

    第三卷

    贞顺传

    第四卷

    辩通传

    第五卷

    母仪传

    第六卷

    仁智传

    第七卷

    节义传

    A . 政府强化社会伦理道德观念 B . 儒学注重提高女性修养 C . 儒家思想呈现出平民化趋势 D . 等级尊卑秩序亟待重构
  • 8. (2023·宜川一模) 苏格拉底认为,不是传统的权威、约定的流俗、俗世的习惯等决定人们应该如何生活和行动,而是要保持一颗好奇的求知心和一股执着的求知欲。要排除一切有碍于追求智慧的事物,勇敢地向智慧挺进。这一观点(   )
    A . 凸显了美德的本性是知识 B . 体现了理性主义精神 C . 旨在激发公民的参政热情 D . 呈现出主观主义色彩
  • 9. (2023·宜川一模) 1481年,达·芬奇创作的《三博士来朝》在整体上以建筑最低端为画面的上下分界线,其上下部分非常符合黄金比例的构图美学。这反映了(   )
    A . 达·芬奇全新的科学艺术理念 B . 古典主义绘画注重画面结构 C . 人文主义文化蕴含科学意义 D . 理性主义对宗教观念的冲击
  • 10. (2023·宜川一模) 《唐会要》规定:“伎术官(宫廷中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皆本司定,送吏部附申······唯得本司选转,不得外叙。”神功元年(697年)敕:“自今以后,本色出身,解天文者进官不得过太史令······医术者不得过尚药奉御······”这些规定(   )
    A . 体现出唐政府对科技活动的限制 B . 有利于唐代科技的规范有序发展 C . 顺应了唐朝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 . 不利于后备科技人才力量的补充
  • 11. (2024·肇庆模拟) 英国皇家学会,全称“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成立于1660年,其主要任务是:给政府提供关于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科研经费和人事任免等事项的咨询服务;出资举办讲座以及颁发奖金、奖章;等等。这表明,英国(   )
    A . 大众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高涨 B . 科技进步离不开国家的干预 C . 国家资助科学研究的力度加大 D . 国家力量助推近代自然科学
  • 12. (2023·宜川一模) 下表内容是近代中国的部分知识分子的观点。这些观点反映出(   )

    人物

    观点

    著作

    康有为

    承认竞争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欧洲各国时时处于竞 争中,所以,物质发达。中国要想在生存竞争中立足、获 胜,必须以物质为基础

    《物质救国论》

    梁启超

    此义一明,于是人人不敢不自勉为强者、为优者,然后可 以立于此物竞天择之界。无论为一人,为一国家,皆向此 鹄以进

    《梁启超文集.政论》

    邹容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 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 者也

    《革命军》

    A . 进化论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B .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 . 进化论思想影响日益广泛 D . 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
  • 13. (2023·宜川一模) 辛亥革命后,旧的体制、规范、观念、风习、信仰、道路·····都由于皇权崩溃,开始或毁坏,或动摇,或日益腐烂。正因为此,强大的保守顽固势力便不断掀起尊孔读经、宣扬复辟的浪潮,想牵引局面恢复或倒退到“前清”时代去。为此,部分知识分子(   )
    A . 发动二次革命摧毁封建根基 B . 积极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C . 掀起新文化运动以解放思想 D . 寻求联俄联共的革命新道路
  • 14. (2023·宜川一模) 20世纪30年代后期,知识分子对“大众”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与五四时期相比,“大众”的内涵被进一步细化和分化,随着时代的变换有了阶级的内在规定性,显示出“大众”作为一种全新的政治主体兴起初期的混沌状态。这一转变是由于(   )
    A .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C . 革命的领导阶级发生变化 D .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
  • 15. (2023·宜川一模) 下图为1950年李桦创作的版画《学习》,表现了工人的日常学习生活,画中墙上的文字“努力学习,建设祖国”正是这幅作品想要表达的含义。该作品(   )

    A . 发挥了革命教育的精神 B . 契合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C . 根植于丰富的艺术想象 D . 深受苏联艺术风格的影响
  • 16. (2023·宜川一模) 1748年庞贝古城的发掘,使古代大量建筑、日常生活用品、雕刻、绘画重见天日,人们看到了带有英雄主义精神的艺术形式,于是,一股学习和研究古代艺术的热潮在法国掀起。这类艺术(   )
    A . 追求理性和艺术形式的完整 B .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憧憬 C . 注重细节刻画,表现社会现实 D . 手法夸张,极力表现自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25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共 52分。)
  • 17. (2023·宜川一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王阳明的心学在明代中叶横空而出,就像一个力量硕大的“劈山神”,一斧子下去,一直束缚人们心灵的封建僵化的伦理观念就开始动摇了。王阳明心学对待民众的核心是亲民。他不仅承认凡人可以成为圣人,而且提出人本来就是圣人,重视普通人、士人,甚至百姓。针对当时官场腐败、道德沦丧的现状,具有王阳明思想的许多人敢于大胆进言,指责世道的不公。王阳明教导弟子,不去逃避现实,要“知行合一”,在事功之中去拯救国家、拯救百姓。阳明心学承继儒学入世之精神,激发人积极奋发的生命状态,激励人们修心、强心,堂堂正正做人。它不是自私的养生哲学,只“治一人一身”,不仅要讲修身明性,还要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个性在心灵上与社会自觉统一。这对于现代社会树立文化自信、解放发展潜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引领作用。在学术方面,王阳明的思想更是开一代新学风,跳出了几千年来的条条框框,追求个性的体现,描写最真实的现状。

    ——摘编自李克《心途:王阳明的传奇人生》等

    材料二: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改革运动。

    ——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

    材料三:16世纪初,在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神学辩论《九十五条论纲》中,马丁·路德确切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框架,他认为赎罪的核心并不是向神父认罪,而是教徒本身进行思想的悔过和行为的悔改。只有通过内心的忏悔,才能得到内心的救赎。“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石,并成为后几代宗教改革家们手中鲜明的信念旗帜,它强调个人的独立思维作用和自我反省能力,个人的存在和思考不需要依附于包含教会在内的任何世间的组织。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进一步拓展了人的思想独立性和自我纠错与控制能力,尊重个人的价值和作用,而非依附于任何宗教组织的附属品。

    ——摘编自黄艳《从宗教改革看西方世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演变》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心学的特点,并说明王阳明心学的“价值引领作用”。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和马丁·路德在思想上的相通之处,并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影响巨大的主要原因。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思想解放的认识。
  • 18. (2023·宜川一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是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环境发生巨大变动的时期,也是中国内外压力较大的时期。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的对外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不再实行“一边倒”方针,改为实行依靠第一中间地带国家、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国家、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和苏联霸权主义的战略,这一战略又被形象地称为“两个拳头打人”战略。这一战略,使中国顶住了来自苏联和美国的巨大压力,但也使中国面临险恶的安全环境。“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极左的对外政策使得中国在国际上陷入被孤立的境地。为改变不利的国际处境,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调整对外政策。

    ——摘编自伍绍勤《198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研究》

    注:材料出处中的“1980年代”应写为“20世纪80年代”,为尊重原文,此处不做改动。

    材料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所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极为严峻,只有与中国相接的东部边界比较和平稳定。中国和俄罗斯都表示认同《中苏联合公报》继续作为两国关系的指导原则,在原有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俄罗斯在融入西方的过程中处处碰壁,其逐渐意识到一个贫弱的俄罗斯不可能得到西方的尊重。因此,俄罗斯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提出了“既面向西方,也面向东方”的政策,并提高了对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视程度。俄罗斯一方面继续寻求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积极发展与近邻中国的东亚关系,以求改善自身的地缘政治环境,重塑世界大国形象。

    ——摘编自方海燕《新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俄关系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内 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 19. (2023·宜川一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人物形象比起西方器物更能直观、多维度地反映一定时期中国人看待西方的态度和价值取向。下表内容为20世纪初期部分作品中所反映的西方人物形象。

    书名

    作者

    对西方人物的态度

    《新中国未来记》

    梁启超

    视西方硕学鸿儒为中国人学习的典范重点,通过对西方 名人的崇尚和敬仰之情,寄托了作者本人的政治理想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胡人

    对于西方人物基本上还原本来面目居多   

    《孽海花》

    曾朴

    对于西方人物形象的描写呈现英雄的倾回   

    《黄绣球》

    颐琐

    采用仰视的角度书写小说中的西方人物形象,以西方女 杰为视点

    -摘编自邹小娟《1900年代中国小说中的西方形象》

    注:材料出处中的“1900年代”应写为“20世纪初”,为尊重原文,此处不做改动。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