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办事情时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树立正确世界观对人生发展至关重要
③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人生的思考
④平凡的人也必须形成系统化的世界观
①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
③劳动力的数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④文明的发展必须遵循内在的客观的规律
①充分尊重湿地在自然生态空间的主导地位
②积极开展实践,创造湿地与世界的新联系
③在世界的普遍联系中具体把握湿地的作用
④用综合的思维方法实现湿地的多方面价值
①控制量的积累,为稳定事物的质态创造条件
②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人们的认识要随之变化
③抓住时机,加速量变,努力实现事物的飞跃
④通过积极地干预,维护统一体的平衡与静止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②我国疫情防控措施的完善经历了辩证否定的发展历程
③新事物虽有强大生命力,也要我们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
④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坚持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解决
①人们借助抽象思维获得理性认识
②主体对客体能够进行能动地反映
③主体的认识水平受各种条件限制
④实践对象和实践手段都是客观的
①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②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地发展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①价值判断与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必然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④人们生活方式的选择是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①文化通过载体呈现,文化载体多种多样
②文化能够给予经济、政治以决定性影响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④国家推动文化发展,重视发挥文化功能
①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表明应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
③彰显了中华文化在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④意在发展先进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①团结奋斗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②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显著精神标识
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重点是弘扬团结奋斗的精神
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持续团结奋斗
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②中华传统文化能有效地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深厚的软实力
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三观”是文化的核心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用外来文化改造中华文化
②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加强文化交流
③立足国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
④努力消除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实现文化交融
①彰显了中国作为文化强国对世界文化的引领
②源自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
③离不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
④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中国天宫空间站的第二个科学实验模块——梦天实验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15时45分,实验舱与火箭分离并按照预期进入正确的轨道。11月1日4时27分,梦天实验舱成功实现与之前发射的“天和”舱完成精准对接,形成完整的“T”形结构。科学家计划将利用梦天实验舱在10年内完成1000多次科学实验。
此次梦天舱的成功发射,长征五号B火箭功不可没。为确保火箭各系统发射与点火时间不能相差超过一秒(“零窗口”发射),研发人员不断提升实验的可靠性,将相关搭建流程进行优化,并加强了火箭各部分装置对发射条件的适应性。
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的原因。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主动调整,不是被动之举,也不是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权宜之计。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有效打通国内循环体系,消除国内循环障碍,充分激发国内市场活力,才能最小化国际影响,增强我国在应对各种严峻复杂挑战中的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性。
2022年10月12日16时01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问天实验舱拥有强大的空间科学实验能力,不仅舱内实验能力比天和核心舱大幅提升,还能够开展大规模舱外实验。本次太空授课活动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天宫课堂”第三课课程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简介 |
1 | 问天实验舱介绍 | 展示介绍问天实验舱的基本情况以及科学手套箱、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和变重力实验柜等设施设备。 |
2 | 毛细效应实验 | 展示失重环境下液体显著的毛细现象,讲解毛细现象的重要性及其工程应用。 |
3 | 水球变“懒”实验 | 探究在微重力环境下,液体与液固混合体在相同冲击作用下的振动表现。 |
4 | 太空趣味饮水 | 展示在微重力环境下,使用超长吸管喝水的有趣现象。 |
5 | 会调头的扳手 | 展示微重力环境下的扳手旋转翻转的现象。 |
6 | 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 | 介绍生命生态实验柜进行的水稻种植和拟南芥种植研究项目,演示样本采集操作。 |
7 | 天地互动环节 | 航天员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天地互动。 |
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谈谈“天宫课堂”第三课为什么能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电视剧《那山那海》讲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革命老区观风寨雷家畲族青年雷恒水因家境贫穷,只身前往梅花渡谋生,而后在当地各级政府和扶贫工作组的扶持下,他找到了脱贫门路,做起了红膏蟳养殖,掘得第一桶金。又在扶贫工作员海妹的帮助下接受了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的黄花鱼育苗项目,并又获得了成功。但观风寨长期的贫困让雷恒水认识到,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出路。他冲破重重阻力、历经种种困难,成立了以村民股东为主体的集体企业,同时联合台湾畲族女商人创办海峡两岸生鲜食品公司,终于带领畲汉群众脱贫致富。
《那山那海》播出后,连续多天收视率第一。豆瓣网友表示:“这个作品做到了贴近生活,很接地气,剧中人物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奋斗的历程也特别感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谈谈《那山那海》取得较高收视率对文化创造的启示。
上世纪60年代,在“十年九旱”的河南林县,数十万林县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太行山悬崖峭壁之上,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克服重重困难,苦战十个春秋,穿山凿洞,凌空除险,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在壁立千仞的群山之中修建了总长1500多公里的“人天河”红旗渠,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林县人民的饮水灌溉和生活生存问题,更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