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②是中国共产党履行国家职能的重要抓手
③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自警自励的政治智慧
④是中国共产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传承升华
①秦汉文化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④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①化生产力的作用日益凸显
②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基础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④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①文化氛围是摸得着、看得见的
②增强群众的文化体验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
③农村的文化特质可以通过文化墙展示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需要营造一定的文化环境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色彩
③不同文化互学互鉴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
④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①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生活体验培养的
②商业贸易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古代文化传播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④人口迁徙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①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②集中展现民族文化,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③发挥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④发挥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①会徽设计的创意来自于设计师的灵感
②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创新能有效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①是党团结人民、凝聚人心的最直观、最感人最具魅力的力量
②是党面对新时代严峻挑战和各种风险的力量
③是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永远站在历史制高点的决定力量
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实践中所体现和反映出来的真理力量的源泉
①哲学是人们追求思想解放的源泉和动力
②哲学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人类智慧
③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④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能够坚定人的信念
①决定各种哲学基本性质和方向的问题
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关系的问题
③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划分标准的问题
④人与世界相互关系中的首要问题
①意识反映外部事物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②意识的内容根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实践
③艺术家创作的“拉伊卜”的内容具有主观性
④吉祥物“拉伊卜”是创造者对现实的直观反映
用镊子作笔,以粮食为墨。小米、绿豆、燕麦、芝麻、玉米……这些看似“名不见经传”的五谷杂粮,却是河北省馆陶县寿东村的致富“金饽饽”。当地村民用五谷杂粮作画,大力发展粮画产业,摘下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在河北省率先跨入“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行列。
五谷是中国传统原始的美食,五谷粮食画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舌尖上的美画。五谷粮食画是以各类植物种子和五谷杂粮为本体,通过粘、贴、拼、雕等手段,利用其他附料粘贴而成的山水、人物、花鸟、卡通、抽象等形象的画面,运用构图、线条、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对其进行特殊处理所形成的图画。
“五谷”在佛教和道教规仪中,地位极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则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杜甫在《忆昔》中描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于是就有市坊之间悄然兴起的五谷粮食画制作,寓意并庆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清乾隆时五谷粮食画是敬献皇帝之贡品。但粮食画历经千年沧桑,几经传承断代,走进濒危的边缘,保护与拯救“五谷艺术”成了当务之急。
有人建议,应该将五谷粮食画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该建议的合理性。
青少年红色教育是关系培养红色接班人的千秋大计,应把革命传统优势与新理念新技术新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科学施教、精准施教。
突出针对性。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让青少年从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中感受理想信念的力量。
突出实践性。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精心组织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活动,引导青少年牢记历史、缅怀先烈,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
突出艺术性。积极运用新媒体加强传播,运用卡通画报、动漫视频等可视化方式传播红色文化,让青少年在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文化产品中受到思想启迪。
突出主体性。创设教育情境,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体作用,帮助青少年在真学真懂之上增强对共产主义的使命感,在主体自觉之上增强对学习成长的责任感。
结合材料并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青少年红色教育要突出针对性、实践性、艺术性、主体性的原因。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5万多首诗、2000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目前,《中国诗词大会》已带动全民重温曾经学过的古诗词的热潮,特别是在我国中小学校,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如开设传统文化社团,举办“品味经典诵读经典”、“古诗朗诵”,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等方式让孩子通过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材料二:《平“语”近人》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与创新,其成功之处在于把握住了一个“近”字。亲近中华历史文化:每一集的经典佳勺,源自千古名篇,至今还广为流传。贴近我们所处的时代:这些典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精选的总书记用典是党的领导核心与普通百姓的贴心话、连心语。切近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把严肃的理论思想转化为亲民的大众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