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仿...

更新时间:2023-04-10 浏览次数:3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B .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落后 D .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2. 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而最佳的体系就是时代特征。下面是通过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建构的时空定位,其中②的特征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C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3. 如图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驼背上左右两侧各坐两个乐俑,中央为一着绿袍起舞的男性胡俑。四方乐手神情专注,正在演奏胡乐。该文物折射出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 . 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 B .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C . 艺术创作成就斐然 D . 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 4. (2022七下·泉州月考)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官)通签书施行”。据此,通判的作用是(   )
    A . 分散知州的权力 B . 收归地方财赋于中央 C . 超越知州的权力 D . 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
  • 5.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     )

    A . 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 . 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 . 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D . 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 6.
    清代徐扬所绘的《盛世滋生图》(局部),图中广告反映了(   )

    A . 商业的繁荣 B .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C . 人口增长 D . 文学艺术的传播
  • 7. (2018·孝感) 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 . 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B . 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C .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D . 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 8. 侵略与反抗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图示属于近代中国哪一条约的主要内容(   )

    A . 《天津条约》 B . 《辛丑条约》 C . 《南京条约》 D . 《马关条约》
  • 9. (2022八上·长春月考) 如图漫画(   )

    A . 反映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 . 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C . 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D . 讽刺了晚清官员的盲目排外
  • 10. 下图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国海军机构示意图,由此推断甲午海战,中国失败的原因是(   )

    A . 清政府军事体制的落后 B . 日本舰队数量比中国多 C . 中方军事指挥失误、避战自保 D . 日本采用行省制,有利于统一调度海军力量
  • 11. 如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 .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 .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 12. (2021·鄂州)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100多年前的“庚子赔款”就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一座大山。与“庚子赔款”相关的那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A .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 .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D .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 13.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

    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

    A . 国民大革命蓬勃开展 B .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 . “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14. (2022九上·和平期末)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31年,九一八事变

    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B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1937年,淞沪会战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D

    1940年,百团大战

    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2021·潍坊) 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为礼服。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装是裙子。这一规定的实质是南京临时政府(   )
    A . 重视服饰身份象征 B . 强制推行服装统一 C . 大力推进社会平等 D . 全面学习西方文化
  • 16. 下表是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   )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年

    173

    0

    77

    396

    A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 .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发展 C . 社会性质变化导致离乡人口增长 D . 社会动荡不安加剧人口流动
  • 17.
    下图所示为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是由于我国(   )

    A . 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B .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C .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 . 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 18. (2021·安徽) 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 . 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 . 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 .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 19. 当地时间2019年9月7日,印度探月工程“月船2”号失联,后确认坠毁。印度在通往强国之路上的每次努力,都让人想起古印度时期种姓制度的深远影响。下面关于该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种姓制度下人人平等,可以相互通婚,没有职业的区分 B . 种姓制度主要是维护刹帝利的利益 C . 早期的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D . 该制度的等级划分由高到低分别为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
  • 20. (2021·恩施) 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

    A . 西欧城市的兴起 B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 西欧庄园的出现 D . 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 21. 某同学预习新课上网查阅的线索图,由此判断出,他学习的相关内容是(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 法国大革命 C . 美国南北战争 D . 美国独立战争
  • 22. (2022·晋中一模) 下图是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依次是(    )

    A . 《拿破仑法典》  《独立宣言》  《权利法案》 B . 《权利法案》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拿破仑法典》 C . 《独立宣言》  《权利法案》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拿破仑法典》
  • 23.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
    A . 法国大革命前的欧洲 B .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 24. 有学者指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政策转变,它要求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运用国家资本主义,以与资本主义结盟的策略代替单纯的计划和行政划拨手段。由此可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
    A . 建立独立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B .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 . 强化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D . 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
  • 25.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罗斯福总统为使人民有工作可做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 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B .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C . 推行“以工代赈” D .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
  • 26. (2021·达州)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匹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

    B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日本偷袭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D

    德国的分裂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A . A B . B C . C D . D
  • 27.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
    A . 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 . 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C . 多个世界中心的崛起 D . 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 28. (2021·扬州三模) 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约25亿;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2011年,世界人口达到70亿,世界人口过快增长(   )

    ①使犯罪率明显上升        ②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③使世界粮食问题凸显    ④给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随带来新的挑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9.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发表感言:……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守老祖宗的宝贝,故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在这里,屠呦呦带领团队(   )
    A . 成功提取了青霉素 B . 成功提取了青蒿素 C . 自主研究人造卫星 D . 研制原子弹爆炸成功
  • 30.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其中,标志“战争转折点”的事件是(   )

    A . 莫斯科保卫战 B . 德国投降 C . 日本无条件投降 D . 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31.
    棉花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号称“白色黄金”的棉花不仅带来了温暖,而且创造了一个关于劳动力、生产和销售的全球故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清朝前期),棉花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棉织业等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凡棉布御寒,贵贱同之。棉花……种遍天下。……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淞江,浆染尚芜湖。凡布缕紧则坚,缓则脆。……织机十室必有,不必图。

    材料三: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空间变化

    ——宋应星《天工开物》

    注:图中⚪代表棉花生产、消费中心

    ——[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四:18世纪60年代,英国商人、发明家及制造商为降低劳动成本,促成了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纺织工具的发明。1780年后的20年中,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增长了近200倍,至1815年,凭借这些出口,英国几乎在全球棉纱和棉布贸易中击败其他世界竞争对手。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可能。

    1861年,棉纺织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为欧洲商人带来巨大财富,也使美国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给这个新生国家带来危机。以至英国商人担忧,全球棉花市场的最大原料供应链可能被切断。·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手工工场没有像同时期的欧洲主要国家那样发展为近代工业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空间变化,指出15世纪末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四,指出美国解决这场“危机”的方式。
    3. (3) 综合上述材料,从棉纺织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是什么?
  • 32. 依据下列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在历史进程中,面对危机和挑战,人类必须加强团结台作。

    信息一:

    图①联合国旗帜

    图②

    图③

    信息二:举国同心,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天使白”“嫩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全国人民心手相牵,亿万颗心同频共振,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 (1) 图①是联合国旗帜,联合国是哪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什么?
    2. (2) 图②文件的签署,标志着什么?各签字国作出了怎样的承诺?此文件签署之后,各个国家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局势,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是什么事件?
    3. (3) 图③是哪一组织的旗帜?这一组织的成立,起到了什么作用?
    4. (4) 结合信息一,信息二,谈谈你的感想?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7世纪起,英法美德等国先后通过革命或改革等方式,颁布法律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使国家主权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的议会手中,资产阶级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取得了胜利,成为新社会的统治阶级。这一政治模式否定了君主专制,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臧荣主编《历史必修1》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从英国先后扩展到法、德、美等许多国家。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之成为经济附庸,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各国争先恐后地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20世纪初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材料三:历史上出现的国际秩序,都是在战争结束后由战胜国提出并建立起来的,反映了战后的力量对比,体现了战胜国的利益。因此新秩序建立的时间都较短,但是,冷战的结束没有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区别,国际主要力量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设想来确立新的国际秩序。因此,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必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将不可避免的充满矛盾和斗争。不管怎样,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演变,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力量。

    ——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

    1. (1) 据材料一,指出欧美主要国家最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并概括这一模式的影响。
    2. (2) 据材料二,概括世界经济发展趋及其核心推动因素。
    3.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国际秩序的发展历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