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萨拉热窝事件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 |
B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C | 日本偷袭珍珠港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
D | 德国的分裂 |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
①使犯罪率明显上升 ②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③使世界粮食问题凸显 ④给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随带来新的挑战
材料一: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清朝前期),棉花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棉织业等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凡棉布御寒,贵贱同之。棉花……种遍天下。……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淞江,浆染尚芜湖。凡布缕紧则坚,缓则脆。……织机十室必有,不必图。
材料三: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空间变化
——宋应星《天工开物》
注:图中⚪代表棉花生产、消费中心
——[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四:18世纪60年代,英国商人、发明家及制造商为降低劳动成本,促成了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纺织工具的发明。1780年后的20年中,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增长了近200倍,至1815年,凭借这些出口,英国几乎在全球棉纱和棉布贸易中击败其他世界竞争对手。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可能。
1861年,棉纺织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为欧洲商人带来巨大财富,也使美国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给这个新生国家带来危机。以至英国商人担忧,全球棉花市场的最大原料供应链可能被切断。·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在历史进程中,面对危机和挑战,人类必须加强团结台作。
信息一:
|
|
|
图①联合国旗帜 |
图② |
图③ |
信息二:举国同心,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天使白”“嫩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全国人民心手相牵,亿万颗心同频共振,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一:从17世纪起,英法美德等国先后通过革命或改革等方式,颁布法律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使国家主权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的议会手中,资产阶级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取得了胜利,成为新社会的统治阶级。这一政治模式否定了君主专制,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臧荣主编《历史必修1》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从英国先后扩展到法、德、美等许多国家。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之成为经济附庸,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各国争先恐后地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20世纪初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材料三:历史上出现的国际秩序,都是在战争结束后由战胜国提出并建立起来的,反映了战后的力量对比,体现了战胜国的利益。因此新秩序建立的时间都较短,但是,冷战的结束没有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区别,国际主要力量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设想来确立新的国际秩序。因此,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必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将不可避免的充满矛盾和斗争。不管怎样,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演变,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力量。
——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