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阅读报纸,得知起义成功,欢欣异常。 11月4日,江苏宣告独立。11月5日,苏州光复。闻之喜极。 11月6日,找老师改名,原字“秉臣”,为去掉“臣”字,改为“圣陶”。 11月8日,赴校剪辫。 |
_____________,春花烂漫井冈前。
南瓜红米味饶美,绿水青山气相连。
万颗赤心何灼亮,两支劲旅胜钢坚。
红军正是擎天柱,艰苦斗争不穿棉。
材料一:
材料二:传统就是古板?传统文化就是老一套?错!关键是用什么表现形式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被受众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接受。2021年河南春晚有一个叫《唐宫夜宴》的节目突然“出圈”,作品讲述的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洛阳上阳宫设宴,一群体态丰腴的小妮们赴宴表演途中发生的趣事。节目主创陈琳和团队成员每年都会到博物馆采风。当在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看到唐三彩乐舞俑生动的舞蹈形象后,她开始思考:如果舞蹈能赋予唐乐舞俑灵魂,她们会带领现代人看到一个怎样的大唐?
——摘编自河北青年报:《是谁复活了这群“唐朝小胖妞”?》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以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东欧为科技合作主体,特别是同苏联进行大规模的科技、经济合作。同时,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亚非国家也建立了科技合作交流关系。
——吴贻康《新中国60年的科技外交》(2010年)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1978年,中国开始与西方主要国家陆续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尤以1979年中美科技协定为最大的框架协定,拉开了与西方进行官方合作的序幕。到80年代末,我国已在世界范围内基本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方位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局面。
——摘编自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等(2013年)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他要求“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过去十几年,自主创新的方针经受住了考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精神。
——徐冠华《中国科技发展的回顾和几点建议》(2019年)
材料:
时代 | 对内战的看法 |
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 南北方的学者们都从本地区的立场出发,竭力为本地区的社会或政治集团进行辩护,指责对方应该为这场战争负责。 |
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 | 认为内战是无法避免的,内战加速了美国工业化进程,使美国在19、20世纪之交成为世界大国。 |
20世纪以后 | 认为导致南北之间冲突的是经济基础,内战主要是南北之间彼此竞争的社会经济和阶级之间的斗争,堪称“第二次美国革命”。 |
20世纪30年代 | 认为内战是一个由狂热的废奴主义者和一代无能的政客所铸成的愚蠢的大错误,是没必要发生的。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 认为内战通过战争的方式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联邦的统一,促进了美国国家的整体发展。 |
20世纪60年代 | 人们一改此前对战争可能具有正义性的肯定,认为在热核战争的时代,战争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甚至是全人类的毁灭。 |
20世纪70年代后 | 认为在美国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移民社会里,不同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知识背景出发,要达成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 |
——摘编自徐良:《从内战史研究看150年来美国史学思潮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