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 |
概况 |
第一条 |
江浙、淮南、荆湖之米六百万石,及菽一百万石,从长江入淮河,再经汴水入京 |
第二条 |
陕西之果五十万石、及菽十万石,自三门、白坡入黄河,再入汴水进京 |
第三条 |
陈、蔡(今河南东南部)之果四十万石及菽二十万石,从闵河入汴水再入京 |
第四条 |
京东之粟十二万石,从五丈河运送至京 |
图《宋代蹴鞠纹青铜镜》
外国白银输入中国统计表
1570—1579年 |
5万两 |
1580—1589年 |
89万两 |
1590—1599年 |
70.3万两 |
1600—1609年 |
104.1万两 |
1610—1619年 |
103.7万两 |
表中的数据统计说明,当时( )
秦汉 |
隋唐 |
宋辽金元 |
明代 |
清前期 |
|
粮食 总量 |
417.6亿斤 |
626.4亿斤 |
82亿斤 |
1 392亿斤 |
2 088亿斤 |
人均占有量 |
985.75斤 |
988.7斤 |
1 457.87斤 |
1 192.94斤 |
780斤 |
材料一:二里头时代(约距今3800~3500年)的二里头都邑,就是当时的中央之邦;二里头文化所处的洛阳盆地乃至中原地区,就是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化与后来的商周文明一道,构成了华夏早期文明的主流,确立了以礼乐文化为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
——许宏《最早的中国》
材料二:至北宋时期,石介对当时“中国”一词的概念进行了总结性的界定……在地理上,“中国"是指以“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中。
——郑炜、崔明德《辽金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经郝经的阐发,元人的“中国观”完备形成,其要点是:“中国”的疆域,是元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
——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材料一: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科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萌芽并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受到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根本上说,古代科学家研究科学的三种动机,即出于国计民生的需要,出于“仁”、“孝”之德,出于经学的目的,都是围绕着儒家的价值观而展开的。由于古代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甚至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来源于儒家经典,因此,在科学研究以及科学著作中,大部包含某些现成的、普遍适用的儒学理论及诸如“气”、“理”之类的儒学概念。古代的科学研究由于与儒家的经学研究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围绕着前人的著作而展开的,所以一直有尊崇经典的传统。尤其是,明清之际,西方科学传到中国,当时中国的科学家大都持“西学中源”的观点。并且采取引中国古代经典解释西方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一科学研究方式依然是承袭了儒学的经学方法。
——摘编自乐爱国《论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在西方学者看来,人文主义对西方近代科学的诞生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人文主义的核心就是提倡人性,鄙视神性;崇尚理性,鼓吹个性解放和人的自由。在这种思想的激励下,人们的研究重点逐渐从宗教神学的思辨问题转向人生和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由于受人文主义的影响,欧洲各国不仅创办了许多学校,而且学校里所讲授的内容同样受人文主义的影响。人文主义的教育观和教育内容不仅培养出了大量的艺术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一流科学家。同时,开放的民主政治制度和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也是促进科学繁荣的重要条件。而这些正是人文主义传统所结出的果实。近代科学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方法也同样是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诞生的;先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经验方法。后来是经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的结合。
——摘编自钱兆华、申玉香《人文主义对西方近代科学诞生的影响》
材料: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为重振中央权威进行了一系列努力和改革。唐肃宗后期,盐铁使刘晏改进食盐专卖制度,增加政府收入;整顿漕运,降低成本,提高安全系数及运输效率;平抑物价。唐德宗时期,宰相杨炎筹划两税法,一方面简化了税收名目,另一方面扩大了征税面,使百姓负担更为合理,也使政府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唐朝政府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藩镇的斗争。唐宪宗(年号元和)即位后坚主用兵,命将得人,很快讨平剑南西川、夏绥、镇海、淮西、淄青等藩镇。声威波及河朔三镇,此时藩镇对抗中央的局面似乎已经结束,“元和中兴”达到了顶峰。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