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洋浦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

更新时间:2023-03-19 浏览次数:4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 (2023九上·长春期末)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ㅤㅤ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走向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要经过层层磨砺淬炼。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越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就会变成生命的zī养。

    ㅤㅤ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gòu,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ㅤㅤ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 (1) 根据文段中的拼音依次写出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2. (2) 文中画横线句子属于以下哪种复句形式()
      A . 并列复句 B . 条件复句 C . 转折复句 D . 因果复句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方案。
    4. (4) 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不……,便……”的句式再写一句。
  • 2. (2023九上·长春期末) 古诗文默写。
    1. (1) ,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2) 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
    3. (3) 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4. (4) 李商隐在《无题》中以“春蚕”和“蜡炬”为喻,表达对情人思念的名句是:
    5. (5) 《水调歌头》中表现了苏轼乐观豁达乐观以及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二、阅读。(45分)
  • 3. (2023九上·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ㅤ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ㅤㅤ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ㅤㅤ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大观:雄伟景象。

      B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排空:一扫而空。

      C .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暮:傍晚时分。

      D .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2. (2) 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 (3) 语段中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 4. (2023九上·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ㅤㅤ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水胜;临水之观,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有好奇之士 , 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 , 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ㅤㅤ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释】①蕲(qí):祈求。②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③沙:指金沙堆。④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⑤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位于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水胜

      独往

      有好奇之士

      ④尽童隶而登焉

    2.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观中秋 B . 盖有 C . 诚有好奇 D . 色正黄
    3. (3)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

      ②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4. (4) 同是赏月,本文与《岳阳楼记》写月的句子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链接材料简析。

      【链接材料】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5. (2023九上·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解读书法内涵,感悟文化之根

    ①泱泱华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虽历经岁月沧桑,却更显芳香。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在数字化与传统书写冲突尖锐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抛弃传统的书写转而依赖于键盘,不必再传承中国书法了呢?

    ②在我看来,中国书法必须传承和发展。对中国书法的废弃,会严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数字化的今天,我们应该认真解读中国书法的内涵,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圣火更好地传承下去。

    ③中国书法生于文人的世界。文人们用优美的线条、刚柔兼济的笔锋对汉字进行艺术化创造,将其形态与意蕴之美诠释得淋漓尽致。且看颜体,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正气凌然,展现出其堂堂正正、不卑不亢的气质;而怀素的狂草则全然不同,笔画简练飘逸,潇洒自如,无需刻意而为,笔下自有一番乾坤,展现出的则是基存天地于心的浩荡,以及遨游天地无所待的逍遥。可见,书法并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形式,更是历代读书人展现自身审美与理想的重要途径,也是读书人修身养性,积极入世的重要表达。

    ④中国书法长于文人的世界,兴盛于文人的时代。从追求曲线美的金文书法到派别众多的两汉书法,我们看到了读书人对于书法的热爱与初步探索;从平和潇洒的魏晋书法到刚健大气的隋唐书法,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繁荣,更是一代又一代文人对于前人成果的继承与发展。可以说,书法艺术能够拥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在于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继承与大胆创新。

    ⑤从这番对中国书法的解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书法之所以能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正是因为中国书法融入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内外兼修的人文情怀。而天人合一、内外兼修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中国历代书法爱好者把中国书法这种中国传统文华的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内外兼修之根紧密连接起来,中国书法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⑥作为新青年的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数字化与汉字书写和中国书法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应把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内外兼修的情怀融入书写和书法中,将书法的精髓融入到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潮流中,将数字化的快速传播等优势与书法发展相结合,促进二者共同发展,和谐共生。

    ⑦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大中华。中华文明之所以长盛不衰,正是因为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表现形式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其中。新时代的青年们,我们更应该深刻解读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感悟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内外兼修之根,更好地传承中国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⑧愿中国书法,更具魅力;愿中国文化,与天地并存;愿中华文明,与日月齐光!

    1. (1) 请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
    2. (2) 第③④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3. (3) 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6. (2023九上·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默读父亲

    邓 皓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我十岁那年,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儿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冬天吃冰棍儿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到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距医院足足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儿,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服给穿上。可当父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看电影却被拦在门外一般张惶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呆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豫思忖了半刻,用极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木讷、敦厚且瘦黑而苍老的父亲给我丢人啊!看看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才放心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体师生钦羡的眼光时,你爸爸却躲在操场的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4个同学,每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对别人羡慕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路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儿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眼泪。我心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别人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着父亲的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我才知道父亲是进城抽了500cc血给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的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④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经无能为力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的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爹疼满崽”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疼”字是贯穿全文线索。 B . 第①段中,朗读父亲所说的话,语气中应该包含着对卖冰棍人的埋怨。 C . 第④段加点词“极力”传达出父亲满怀着对儿子的不舍与牵挂。 D . 第④段划线句子是议论句,揭示文章的中心,升华主题。
    2. (2) 通读全文,按时间顺序梳理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我”的心理

         父亲行为

      突发奇想

       冬天买冰棍

      初二

      任性而虚荣

      17岁

    3. (3) 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来展现父亲的形象,请结合第②段划线句子简要分析。

      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服给穿上。

    4. (4) 文章中两次出现“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5. (5) 文章以“默读父亲”为标题,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 7. (2023九上·长春期末) 班主任张老师带领大家开展《艾青诗选》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读书卡。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读诗要关注意象

    《我爱这土地》(节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除“土地”外,艾青的诗歌里还经常出现哪个意象?

    读诗要体会情感

    《黎明》(节选)

    当我在那些苦难的日子,/悠长的黑夜,把我抛弃在失眠的卧榻上时/我只会可怜的凝视东方/……我永不会绝望,/却

    只以燃烧着痛苦的嘴/问向东方:“黎

    明你怎不到来?”

    联系 1937 年的年代背景,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感情是:

    读诗要品味语言

    《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从“含着笑”“洗”“提”

    “切”“掏”“扇”等神态、动作描写中可看出大堰河

    的美好品质。

  • 8. (2023九上·长春期末) 下面对《水浒传》的描述,与原著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水浒传》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 . 《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C . 《水浒传》中描绘了108位英雄聚义梁山的情形。在众头领中,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主张梁山好汉走“招安”之路的代表人物是宋江。       D . 《水浒传》中的众好汉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反抗压迫,英勇斗争。其中“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血溅鸳鸯楼等故事脍炙人口。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 9. (2023九上·长春期末)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ㅤㅤ材料一:

    ㅤㅤ校服样式的发展演变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受文化的影响最为明显。辛亥革命后,留学之风渐行,西式的制服被带回了中国,并逐渐走进新式学堂,成为学生喜爱的统一服饰。“五四”新文化的春潮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给人以简洁大方之感的中山装是当时最典型的中国式男子校服,白色对襟短袄搭配黑色过膝裙,因其有着浓厚的学院气息,而成为了当时女子最流行的校服样式。新中国成立之初,受苏联的影响,干部服、列宁装、白衬衫配蓝裤子的“工人装”走进校园,使校服样式逐渐呈现多样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义务教育对学生的体能日渐重视,中小学校开始普及适宜运动的校服,各式各色、舒适随性的运动装充分展现了学生蓬勃的气息。纵观中国校服的发展史,其样式一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ㅤㅤ中国的传统色彩观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人传统的道德、思想、文化中,色彩成为社会规范的标识,成为人们内在意识外化的具体表现。中国人对色彩的崇拜使得他们十分看重每款校服的颜色,并希望借助颜色传达某种意愿。

    ㅤ材料三:

    ㅤㅤ校服被誉为“学生的第二皮肤”,现下正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又一载体。很多学生以校服为画布,用绘画、喷涂等形式在上面进行创作,那些富有个性化的山水、人物、商标、logo、签名、语句等层出不穷,昭示着学生独特的审美意趣。

    1. (1) 上述材料对校服的介绍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的?()
      A . 时间顺序 B . 空间顺序 C . 逻辑顺序 D . 倒叙
    2. (2) 请用适当的词语补充出下面的校服颜色可能表达的积极寓意。

      红色——活跃、、健康

      白色——冷静、、朴素

      蓝色——智慧、、纯净

    3. (3) 你如何看待这种“校服涂鸦”的行为?请简要阐述你的理由。(50字左右)
四、写作。(5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