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18 浏览次数:26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39.0分)
  • 1. 为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广大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沿,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仁”的理念来源于(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兵家
  • 2. 美籍华裔史学家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主要表现是(    )
    A .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 . 行省制取代封国制 D . 郡国制代替郡县制
  • 3.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镶有八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鸦片(    )
    A . 摧残人的身体,扭曲人格,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的行为,传播疾病等 B . 摧残家庭成员身心、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贻害后代等 C . 诱发违法犯罪、影响国民素质、吞噬社会巨额财富、影响国计民生等 D . 以上选项都是
  • 4. 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学生总数的19.8%。这反映出(    )
    A . 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 B . 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 C . 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 . 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
  • 5. (2021·南充)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 .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 . 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C .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 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 6. (2021·河北) 《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一书中写到:“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间的差异和隔膜终究不能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永久地分割开来。无论是各自发展的需要,还是参与国际事务的需要,两国早晚会在相互接触、彼此合作中寻求各自国家利益的最佳结合点,这已经在两国建交以来的历史和现实中得到了验证。”可见,“两国”应是( )
    A . 中国、美国 B . 美国、日本 C . 美国、英国 D . 中国、俄罗斯
  • 7.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继续遏制中国,中苏关系更加恶化,为增强国防能力,保卫国家安全,我国十分重视国防科技,成功研制出(    )
    A . 原子弹、氢弹 B . 辽宁号航母 C . 人造地球卫星 D . 神舟载人飞船
  • 8. 如图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部的浮雕,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形。下列关于《汉谟拉比法典》说法错误的是(    )

    A .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B .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C . 《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的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D . 《汉谟拉比法典》主要是为了保护奴隶的利益不受侵犯
  • 9. (2021·宜昌) 有人认为:“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因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以及史学和人文科学,无一不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这一观点表明文艺复兴(   )
    A . 是一场复古运动 B .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 . 没有推动文艺领域创新 D . 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 10. (2022·泸县一模)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丰富了英国人、德国人、美国人的生活。下列各项中属于他们可以享受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

    ①驾驶汽车欣赏城市的夜景

    ②在电灯下分析企业经济数据

    ③使用电话谈生意

    ④搭乘火车外出考察

    ⑤使用现代炸药来开山架桥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④⑤
  • 11. 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是历史认识的两个层面。所谓历史叙事,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而历史解释则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召开会议并签署《慕尼黑协定》 B . 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 . 1945年2月,苏、美、英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D . 1945年9月,“二战”结束,这是世界正义力量和民主阵营团结一致、携手抗敌的结果
  • 12. 某校举行“世界文化名人故事大会”,主持人说道:他的作品猛烈抨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和地主的压榨,同时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下列作品是其代表作的是(    )
    A . 《高老头》 B . 《英雄交响曲》 C . 《罗密欧与朱丽叶》 D . 《战争与和平》
  • 13. 20 世纪 60 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 1960 年就有 17 个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之后,又有 15 个国家相继独立,到 60 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 41 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 84%。材料说明了(    )
    A . 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B . 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 . 国际间合作有利于应对全球挑战 D . 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 14. 某历史老师在进行总复习时制作了一个《战争专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摘自《三国志周瑜传》

    材料二: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而第三次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写出材料中所描述的这场战役的名称并指出这场战役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简述罗马第一次征服世界的过程。
    3. (3) 材料三中“南京大屠杀”发生在哪次战争中?列举此次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战役一例并指出其贡献。
    4. (4) 根据材料三,谈谈你的认识,不能照抄材料。
  • 15.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

    1. (1) 说出材料中①处会议的历史地位,②处会议是在哪一事件途中召开的?
    2. (2) 写出材料中“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并分析这次会议召开的意义。
    3. (3) 请将材料③处内容补充完整并指出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
    4. (4) 请你对上述材料确立一个主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纪录片《大国崛起》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融合的结果。美国的复兴(罗斯福新政),在经济方面,它取法于俄国的“大实验”;在政治方面,它模仿意大利独裁。不过在实质上它完全是资本主义的。美国以资本主义立国,但经济复兴计划中所采用之方法,如统制生产、强迫做工等,实与共产主义之苏俄相似。

    ——摘编自杨玉圣《大洋彼岸改革潮的东方效应》

    材料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的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摘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并分析该政策的实质。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俄国的“大实验”所指的历史事件。概括美国“经济复兴计划中所采用之方法,如统制生产、强迫做工等”所体现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简述“改革进入了新阶段”的作用。
    4. (4) 综合以上探究,概括上述三次改革调整在经济方面的共同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