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电白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

更新时间:2023-04-26 浏览次数: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八下·电白期末) 某班同学创作了以“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为主题的黑板报,包括了开天辟地、星星之火、生死攸关、中流砥柱、钟山风雨、当家作主、伟大转折等板块。下列事件能入选“当家作主”板块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 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2. (2022八下·电白期末) “这场战争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也有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由于这场战争教训了美国人,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美国政府一直都小心翼翼地避免再度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卷入到战争中来。”这场战争(   )
    A . 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 B .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C . 使中美两国由合作走向了20多年的对抗 D . 有利于新中国国家安全与政权的巩固
  • 3. (2022八下·电白期末) 党政军领导干部和广大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讨论,自然科学界的许多学者也通过座谈会或撰写文章,用自然科学史上的大量事例和自身经验说明科学原理是通过实践不断检验才最后确立起来的。据此可知,这次讨论(   )
    A . 导致“左”的错误严重扩大化 B . 肯定科学及科学家的地位和作用 C . 将正常学术争讨转向阶级斗争 D . 形成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 4. (2022八下·电白期末) 1978年1月至11月底,经香港出国和去香港考察的人员达529批,共3 213人。其中,经党中央批准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4个。这些考察(   )
    A . 为改革开放作了准备 B . 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 . 为深化改革打下基础 D . 推动冤假错案平反工作
  • 5. (2022八下·电白期末)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
    A . 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 B . 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 . 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 6. (2022八下·电白期末) 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此举意在(   )
    A . 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B . 统筹城乡居民收入 C . 推动农产品商品化 D .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7. (2022八下·电白期末) 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随后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这说明经济特区的设立(   )
    A . 引进了外资和先进技术 B . 为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 C . 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 D . 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
  • 8. (2022八下·电白期末) 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经济开发区在海南建立 B . 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C . 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D .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
  • 9. (2022八下·电白期末) 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游超过1亿人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我国(   )
    A . 进出口贸易增长 B .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C . 公务出境人数减少 D . 人民文化水平提高
  • 10. (2022八下·电白期末)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   )
    A .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 B . 政权建设和党风建设问题 C .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 D . 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 11. (2022八下·电白期末) 下图是1951年吉梅魂创作的年画《你当模范我献花》。该年画意在说明(   )

    A . 民众积极支持“大跃进” B . 儿童全面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 C . 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 D . 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 12. (2022八下·电白期末) 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这表明邓小平(   )
    A . 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 . 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 . 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 . 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13. (2022八下·电白期末)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开会,全队人连夜抓阄分牲畜、家具,丈量土地,一个早晨就全部分好了。这体现了(   )
    A . 农民积极拥护国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B .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C . 民众自发改革原有经济体制的愿望强烈 D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 14. (2022八下·电白期末) 《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书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 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 15. (2022八下·电白期末) 1984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使我们对进行全面改革增强了信心,也给我们进行全面改革创造了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A . 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性质 B . 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C . 奠定了城市改革的基础 D . 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 16. (2024九下·东坡模拟) 1984—1991年,由国家指令性计划管理的工业产品产值比重由40%下降到了11.7%,国家统配物资由64种减少到了19种,国家定价的生产资料比重由60%下降到了18.7%,国家定价的社会零售商品的价格比重由50%降低到了5.9%。这一变化说明( )
    A . 国家经济出现了阶段性的困难 B . 经济体制改革在逐步推进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 . 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
  • 17. (2022八下·电白期末) 1985年,广州《羊城晚报》的一篇报道中写道:“一些大学教师利用周末,到珠三角的企业炒更(对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企业)周六接走周日晚送回。”材料中的“炒更”现象说明(   )
    A .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 . 调整国民经济方针的提出 D . 单一公有制下实行平均分配
  • 18. (2022八下·电白期末) 据下表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党的会议 观点或论断
    中共十二大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中共十三大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中共十四大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 . 政府宏观调控不断强化 D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 19. (2022八下·电白期末) 下图是“1980—1994年深圳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示意图”,图中数据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 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引进外资技术,扩大出口 C . 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D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0. (2023八下·湛江期末) 对于中国新冠病毒防控取得的巨大胜利,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说:“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的制度优势”。这里的“制度”主要指(   )
    A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经济特区制度
  • 21. (2022八下·电白期末) 邓小平曾指出,香港问题能够谈成,“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据此可知,香港回归祖国主要得益于(   )
    A . 中国政府的正义立场 B . 中国外交人员的谈判努力 C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 .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 22. (2022八下·电白期末) 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增长情况。这主要得益于(   )
    年份 企业/个 合同金额/亿美元
    1991 1 735 13.9
    1992 6 430 55.43
    1993 10 945 99.03
    A .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 . “九二共识”的达成 D . 《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
  • 23. (2022八下·电白期末) 1983年,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体现了共产党实事求是的原则 B . 反映了海峡两岸已达成统一共识 C . 强调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D . 指明了谈判是和平统一的途径
  • 24. (2023八下·湛江期末)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主要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 . 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B . 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 C . 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 .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 25. (2023八下·湛江期末) 亚非会议掀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建交高潮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从1955年到1964年,中国建交国增加了29个,除南斯拉夫和法国外都是亚非拉国家。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   )
    A . 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B .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C . “求同存异”方针取得显著成效 D . 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 26. (2022八下·电白期末) 下图反映了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总体来看,这种变化反映出(   )

    A . 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B . 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作用 C . 第三世界主导了联合国 D . 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 27. (2022八下·电白期末) 时事政治漫画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漫画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B . 美国放弃敌视中国政策 C .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 . 中国国防力量不断增强
  • 28. (2022八下·电白期末) 大熊猫作为我国的珍稀国宝,在外交中取得了自己的独特地位。2020年12月,根据中美相关机构发布的消息,大熊猫“美香”一家三口留美的时间将再延长3年。中国首次向美国赠送大熊猫“玲玲”和“兴兴”作为友谊大使始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据此推测这一年应该是(   )
    A . 1956年 B . 1970年 C . 1971年 D . 1972年
  • 29. (2022八下·电白期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交往不搞同盟、不搞对抗,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界,积极编织伙伴关系网络,中国的朋友几乎涵盖了所有国家和地区。同时,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这说明当今中国(   )
    A . 专注于实现睦邻友好的外交 B . 积极塑造不结盟的大国形象 C . 致力于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 D .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原则
  • 30. (2022八下·电白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这些梦想得以成真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 .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 .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 31. (2022八下·电白期末) 回顾历史,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既取得了不少成就,也出现过一些失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1958年8月27日的《人民日报》上有这样的标题:《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的《人民日报》上有这样的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斤纪录》。

    材料四: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不用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五:中国人口众多,又是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农村和农业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不同而造成了贫富差距。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召开秘密会议。会上大家一致同意并签订了一份有三条内容的保证书: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摘编自陈思《改革破局——建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1) 材料一图示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哪一项重要措施?该措施使得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运动的开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有何重大意义?
    3. (3) 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支持和倡导后,农村开始逐步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影响?
    5. (5)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经验教训?
  • 32. (2022八下·电白期末) 台湾近代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发展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陆军自海上分别登陆台湾西岸及南端,海军陷旗后(高雄),凤山不守,台南陷于重围。刘永福以援断饷绝,事不可为,西去厦门。十月二十一日,日军入台南。不及万人的义勇军及黑旗军对抗数万人,明知势不可侔,仍能喋血奋战四月有余。

    ——郭廷以《中国近代史纲》

    材料二:此次受降典礼,于1945年10月25日上午九时,在台北市中山举行。依照受降书,台湾及澎湖列岛,全部交还中国。现在台湾业已光复,我们应该感谢历来为光复台湾而牺牲的革命先烈,及此次抗战的将士,并感谢协助我们光复台湾的同盟国。从光复台湾的筹划到受降接收的历史昭示,台湾与祖国大陆命运相连,两岸同胞荣辱与共。今天,我们纪念台湾光复,回顾中华民族从屈辱中奋起的斗争历史,展望中华民族的未来,对于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摘编自李永梅《光复台湾的筹划与受降接收》

    材料三: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台湾能够光复的主要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党和政府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什么?材料中提到的“‘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指的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祖国统一的历史必然性。
  • 33. (2022八下·电白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土地政策经历了数次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情况

    批次 进程
    第一批 1950年冬到1951年春,在1.2亿农村人口地区进行
    第二批 1951年冬至1952年春,在1.1亿农村人口地区进行
    第三批 1952年冬到1953年春,在3 000多万农村人口地区进行

    材料二: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比较项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
    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
    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材料三:1958年,全国又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但运动脱离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六七十年代,农业生产举步维艰。1978年,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创造出“包干到户”的尝试,其他一些省份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试行包产到组。这些大胆的尝试,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对于新的责任制形式,中央明文规定,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只有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一般并不加以提倡。1980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改革实践,同年,中共中央指出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在中央的支持下,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 (1) 材料一中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从1950年至1954年,中国农村贫农、中农占有土地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推进过程的特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关于农村土地政策的制定,你可以总结出哪些历史经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