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

更新时间:2023-05-31 浏览次数:79 类型:期末考试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 1. (2022八下·东莞期末) 某同学在学习“历史伟人——毛泽东”的专题中,收集到一张图片,请你给图片配上适当的解说词(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B . 西藏的和平解放,实现了民族团结 C . “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D . 我们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 2. (2022八下·东莞期末) 2015年4月18日,身上留有6个弹孔的80岁老战士李继德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我看见已经爬到地堡下的黄继光,猛地弓着腰起了一下子,堵上了枪眼子。”李继德所回忆的这一史实发生于(   )

    A . 北伐战争 B . 第五次反围剿 C . 解放战争 D . 抗美援朝战争
  • 3. (2022八下·东莞期末)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在建国初期就多次推动农村变革,其中哪一次是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A . 土地改革 B .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 . 建立人民公社 D . 开展大跃进运动
  • 4. (2022八下·东莞期末) 马克思主义文献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界定有三个要素:公有制、计划经济、民主。其中公有制主体地位在我国确立于(   )
    A . 1949年 B . 1956年 C . 1978年 D . 1993年
  • 5. (2022八下·东莞期末) 美国司令官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这里的战争指(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 侵略越南战争 C . 抗美援朝战争 D . 两伊战争
  • 6. (2022八下·东莞期末) 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从中可以读出的历史信息是(   )

    ①创作的时间是1958年﹣1960年间

    ②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

    ④我国掌握了粮食高产技术。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7. (2023八下·淮南期末) 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③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④西藏和平解放

    A . ①③②④ B . ④①③② C . ②④①③ D . ④①②③
  • 8. (2022八下·东莞期末)

    如图书籍真实再现了文革期间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强烈批评,同林彪、康生等进行坚决的斗争的历史,当时被诬称为“二月逆流”。对这一斗争理解错误的是(    )

    A . 这是一股违背历史发展的逆流 B . 这是一场正义凛然的二月抗争 C . 这场斗争发生于1967年2月 D . 这场斗争受到了压制和打击
  • 9. (2022八下·东莞期末)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

    A . 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 B . 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 C . 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D . 三大改造的继续
  • 10. (2022八下·东莞期末)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是因为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 . 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 D . 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 11. (2022八下·东莞期末)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

    A . 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 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 C . 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 D . 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 12. (2022八下·东莞期末) 历史学主张史论结合,依据史实做出合理评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史实

    评论

    A

    1953年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促使中国与西方国家纷纷建交

    B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C

    1972年,尼克松访华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2022八下·东莞期末) 哪次会议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二大 D . 中共十三大
  • 14. (2022八下·东莞期末)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我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的掌握了核技术,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垄断,在这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

    A . 王进喜 B . 焦裕禄 C . 袁隆平 D . 邓稼先
  • 15. (2022八下·东莞期末) 下图是刘老师上历史课时展示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这节课将复习的主题是( )

    A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 工业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C . 农村工作开创新局面 D . 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失误
  • 16. (2022八下·东莞期末)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为了怀念邓小平同志,某校举办了“邓小平事迹图片展”活动。下列图片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②① C . ①③④② D . ③①②④
  • 17. (2022八下·东莞期末) 在历史知识竞赛中,当主持人说出“拓荒牛”、“一夜崛起之城、经济特区的代表”时,小明同学抢先说出了正确答案,他的答案应该是(   )
    A . 珠海 B . 汕头 C . 海南 D . 深圳
  • 18. (2022八下·东莞期末) 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粮食生产年增长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杂交水稻技术的不断提高    ④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9. (2022八下·东莞期末)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  )

    ①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        ②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

    ③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

    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⑤ C . ①②④⑤ D . ②③④⑤
  • 20. (2023八下·连州期末) 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    )

    A . B . C . D .
  • 21. (2022八下·东莞期末) 我国拥有核武器的意义在于(    )

    ①加强了弱小国家的军事防御力量  ②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③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④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22. (2022八下·东莞期末) 在前几年,曾有15家主流媒体公布了征集到的流行语,如:下海、农民工、上网、炒股、汉堡、科学发展观、雄起……若给这些流行语定一个最准确、合理的主题,应该是(   )
    A . 对外交流,大国崛起 B . 加入世贸,市场经济 C .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 D . 西部开发,解放思想
  • 23. (2022八下·东莞期末) 20世纪,我国先后发生了三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第二次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请说出第三次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领导人是(   )
    A . 孙中山 B . 陈独秀 C . 毛泽东 D . 邓小平
  • 24. (2022八下·东莞期末) 以下对如图所反映历史主题的概括,最贴切的是(   )

    A . 武昌起义的枪声开启了中国革命新模式 B .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点 C . 中国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独立和复兴 D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25. (2022八下·东莞期末) 我国从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大经济特区,到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再到加入全球最大自贸区。这一过程说明(   )
    A . 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贸易格局 B . 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C .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 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世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小题14分,第22小题11分,共25分。
  • 26. (2022八下·东莞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材料三:《社会主义好》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1. (1) 依据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分别写出A、B、D三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2. (2)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从经济、政治两个方面各举一例有关中国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3. (3) 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事件之后,美国对中国实行怎样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 (4)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歌曲表达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情感
  • 27. (2022八下·东莞期末)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三围伟人,他们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三次飞跃。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

    ﹣﹣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二: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为谋求“民生幸福”。“民主自由”有什么主张和重大实践?
    2. (2) 材料二中民族独立的具体标志是什么?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在工业领域有什么英明举措?
    3.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船的方向”出现了什么问题?“小平南巡”有什么重要意义?
    4. (4) 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历史的三次飞跃,你有何感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