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③选贤任能、虚心纳谏
④科举制度的发展
观点 |
观点来源 |
锐旅怀忠节,群胡窜北荒。坚冰消巨浪, 轻吹集嘉祥。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 |
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撰《北征回銮诗》 |
不为长久之计,而用最下之策 |
苏轼《东坡应诏集》卷一策略二,作者为北宋中期文学家、高级官员 |
以屈辱换取苟安 |
历史学家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出版于 1941 年 |
对辽宋关系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 |
历史教授赵永春的论文,发表于 2008 年 |
史实 | 结论 | |
A | 《史记》记载:“然张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 促进了西南边疆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
B | 唐蕃会盟碑记载:“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 | 标志着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
C | 《元史》记载:“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 标志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基本奠定 |
D | 谢金銮的《续修台湾县志》:“元之末,于澎湖设巡检司,以隶同安。” | 说明了元代对西北疆域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
人物 | 代表作 | 内容 |
苏轼 | 《浣溪沙·端午》 |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
李清照 | 《行香子·天与秋光》 |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
辛弃疾 | 《青玉案·元夕》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贞观之治】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和同一家】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技术创新】
材料三: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
A
B
【制度创新】
材料四
材料五: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衡卿》
【开放交流】
材料六: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均选自人教自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一: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覆盖)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版,持就火炀(烘烤)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平坦的磨刀石)。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
材料二:忽作一声如霹雳,谓之“爆仗”。则蛮牌者引退,烟火大起。……或就地放烟火之类,又一声爆仗,乐部动《拜新月慢》曲……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材料四: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
——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
材料一: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代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