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为明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03-27 浏览次数:5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高二下·海珠期中) 经考古发现,中国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已有1万多处,其主要文化遗存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

    A . 早期人类的单一性 B . 中华文明的多源性 C . 国家起源的复杂性 D . 远古传说的神秘性
  • 2. (2022高二下·海珠期中) 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才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彰显了(   )
    A . 中华文化具有特殊的包容性 B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 .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D .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 3. (2022高二下·海珠期中) 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朝代

    县制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层级

    郡县制

    郡——县

    二级制

    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

    东汉末期:州——郡——县

    二级制

    三级制

    A . 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B . 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 C . 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D . 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 4. (2022高二下·海珠期中) 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据如表内容可知,两者都(    )

    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

    顾炎武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

    A . 关注“人伦物理” B . 倡导心外无物 C . 主张“格物致知” D . 强调社会责任
  • 5. (2022高二下·海珠期中) 宋代是文艺世俗的时代,同时也是文艺迅速普及的时期。下表为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化的部分情况。这些变化主要源自(    )

    文学:诗文选本蔚成风气,白话小说大量出现

    书法:帖学兴起,碑帖印本广泛流通

    绘画:版画和年画成为新画种,民众喜闻乐见

    A . 市民阶层的兴起 B . 城市经济的繁荣 C . 崇文抑武的推行 D . 印刷技术的发展
  • 6. (2022高二下·海珠期中) 明朝中叶后,因“倭寇”侵扰,常行海禁,商贾裹足,东南沿海市镇趋向衰落。清初,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反清势力的存在以及害怕百姓与外人联合造反,统治者厉行海禁,宣布百姓出海为“自弃王化”,一律杀头,同时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    )
    A . 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需要 B . 反映出国内经济形势的逐渐恶化 C . 具有保守与进步的双重属性 D . 为抵御外来侵略提供了可靠保障
  • 7. (2022高二下·海珠期中) 明代松江地区农家收支情况如表所示,对表中的现象解读最合理的是(    )

    明前期

    明中后期

    东部

    西部

    东部

    西部

    收入

    7.5两

    62.5两

    35两

    80两

    支出

    21.88两

    68.65两

    31.25两

    74.6两

    收支相抵

    -14.38两

    -6.5两

    +3.75两

    +5.4两

    A . 松江地区实现了均衡发展 B . 引进作物新品种提高了粮食产量 C . 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质变 D . 市镇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 8. (2022高二下·海珠期中)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西式教育的开端。但当时很少有世家大族愿意将自己的子弟送来就读,学生中的相当部分人是年龄偏大的庸才,且大多数学生是冲着津贴来的。这现象说明(    )
    A . 中体西用的思想不合时宜 B . 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步履维艰 C . 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 D . 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激烈
  • 9. (2022高二下·海珠期中) 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了(    )
    A . 国际协商能保障华工的权益 B . 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经产生 C . 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 D . 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
  • 10. (2022高二下·海珠期中) 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公开出版,初版时印了1000本,很快销售一空。到1926年5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重印达17版之多。由此可知,当时(    )
    A .   中国工人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B .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指南 C .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逐步扩大 D . 上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 11. (2022高二下·海珠期中) 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按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亚里士多德提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据此可知,三者的思想(    )
    A . 一脉相承别无二致 B . 都崇尚中庸,追求和谐 C . 都追求民主,崇尚自由 D . 都包含一定的理性精神
  • 12. (2022高二下·海珠期中) 《十二铜表法》是最古老的罗马法文献,虽然它的大多数条款是对古代习惯的沿袭,甚至还有“以牙还牙”等原始残余,但它毕竟第一次用成文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 . 限制了贵族对司法权的滥用 B . 混淆了法律与习惯的界限 C . 有利于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 D . 使公民享有更多的权利
  • 13. (2022高二下·海珠期中) 人类文明的成长往往呈现世界性的特点。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内悬挂着一副清末民初一位学者写的对联:“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这说明他认同的观点是(    )
    A . 新旧文明与东西文明都是一成不变的 B . 人类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承与交融 C . 新旧文明与东西文明都是完全一样的 D . 人类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矛盾与冲突
  • 14. (2022高二下·海珠期中) 1965年,美国会通过了(移民和国籍普法),规定科学和艺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移民和美国国急需的熟练及非熟练劳工享有优先权,移民入境后从事美国)人不能或不愿从事的职业,且从事的职业不会弓引起已经从事此种职业的的美国人的失业或工资水平的下降。此规定(    )
    A .   有利于战后美国经济的恢复与重建 B . 取消了移民政策的种族歧视观念限制 C . 适应了美国解决“滞胀”问题的需要 D . 体现了美国移民政策的实用主义原则
  • 15. (2022高二下·海珠期中) 二战期间如同在一战期间一样,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受到了同盟国关于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决的宣传。当二战结束后,他们纷纷会以新的眼光加入本民族争取独立的浪潮中。可见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A . 法西斯集团覆灭 B . 启蒙运动兴起 C . 进步思想的传播 D . 战争规模的扩大
  • 16. (2022高二下·海珠期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雕版印刷技艺、中医针灸、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等分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这可以用来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
    A .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B . 注重探究事物发展规律 C . 具有精湛的制作工艺 D . 具备比较强烈的实用性
二、材料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 17. (2022高二下·海珠期中) 人口数量是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选自《中国历史人口变迁图及人口密度图》

    材料二: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但史料记载这一年的“口数”仅为4673万,每户平均口数仅为2.24。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宋朝统计的口数只包括男丁,即成年男子。如以汉唐史料所载户口比例,即每户5口左右推算,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

    ——摘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1. (1) 根据材料一,总结中国古代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
    2. (2) 材料二中,宋朝人口数量有史料记载和学者推算两种结果。你更认可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 18. (2022高二下·海珠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欧洲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和尖锐起来,新兴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为了给已经或即将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和典论基础。18世纪末在欧洲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思想革命运动,这就是启蒙运动。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

    材料二:启蒙运动提出和宣扬的自由和平等思想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虽然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但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特别是其中关于政治体制的论述,使人们开始对政治和政治权力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

    ——摘编自徐新主编《西方文化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启蒙运动对后世政治发展产生的影响。
  • 19. (2022高二下·海珠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下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论证。(说明:可以就图示中的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探讨论证,也可以对图示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20. (2022高二下·海珠期中) 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九品中正制的选举方法下,掌“铨衡之机”的州郡大小中正“皆取著姓士族为之”,门第高下成为官品高低的唯一依据。其结果只能是“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族寒人无寸进之路”。到了南北朝后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统一趋势的逐渐加强,加上农民起义的打击,门阀士族开始走向衰败。与此同时,庶族地主势力则日趋发展,对地主阶级内部权力进行重新调整和分配已成为时势发展的必然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九品中正制发生动摇,科举制已显现端倪。北齐严格策试秀才标准,北周“罢门资之制,实行选无清独”。隋朝统一全国后,为适应地主阶级内部关系的新变化,扩大中央集权的统治基础,正式废除九品中正制,创立了向整个地主阶级开放仕途的科举制度。文帝开皇七年(587),设立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以德才作为选录士人的标准。秀才一科也采用考试之法。炀帝大业二年(606),设置进士科,实行试策取士,分州郡和中央二级策试,录取标准主要依据策试成绩而非门第。由于隋朝立国时间很短,科举制还远未达到完备的程度,这一过程到唐朝时才完成。

    ——摘编自李春棠侯力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1. (1) 根据材料,概括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实行科举制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