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蚌埠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

更新时间:2023-05-21 浏览次数: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形曲线,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

    N

    (K-N)K

    S1

    20

    0.90

    S2

    50

    0.75

    S3

    100

    0.50

    S4

    150

    0.25

    S5

    180

    0.10

    A . 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 . 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 . 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 D . (K-N)/K值为0.9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 2.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 B . 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 C . 年龄结构能够用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 .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密度的影响不大
  • 3.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 B . 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 . 图2中的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 D . 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 4.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研究种群的数量特征能够为生产实践服务。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某城市人口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其人口数量必然持续下降 B . “全面放开三胎”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C . 性别比例可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D . 标记重捕法可用来调查棉田中蚜虫的种群密度,调查结果与实际值有差异
  • 5.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不考虑迁入和迁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种群的数量变化除了“J”型和“S”型增长,还有稳定、波动和下降等 B . 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是因为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 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接近于0 D . 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 6.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图1是一块规格为1mm×1mm×0.1mm的血细胞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2是计数室某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分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载玻片厚度为0.1mm B . 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 . 该小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 D . 滴加培养液后,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计数
  • 7.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某科研小组调查一块面积为16 hm2的森林里灰喜鹊和画眉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一天捕获鸟共306只,将捕获的鸟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10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鸟网,捕获鸟共298只,捕获结果统计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捕获次数

    捕获鸟总数(只)

    灰喜鹊(只)

    画眉(只)

    第一次捕获

    306

    48(标记后放生)

    37(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获

    298

    43(其中6只带标记)

    32(其中8只带标记)

    A . 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不能影响标记对象的生活习性 B . 根据统计结果可估算出该区域灰喜鹊的种群密度为21.5只/hm2 , 画眉的种群密度为9.25只/hm2 C . 重捕时扩大调查的范围,重捕到的标记的个体数占重捕到的个体总数的比例上升 D . 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鸟的实际数量可能更少
  • 8.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部分个体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则所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偏大 B . 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所做标记应当醒目,以便再次捕捉 C . 计数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D . 运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 9.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生态学上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最低起始数量又称N值,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为该种群的瞬时增长量随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中K值为750个,N值为20个 B . 当种群数量大于K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小于K值时种群数量上升 C . 当种群数量小于N值时,种群数量下降;大于N值时种群数量上升 D . 若该种群的起始数量分别是75、300、800,则理论上种群的最终数量依次为0、600、600
  • 10.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常用的样方法包括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  ③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长白山脉东北虎的种群密度  ④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 . ①③④⑤⑥ B . ②③⑤⑥⑦ C . ①②⑤⑥⑦ D . ②④⑤⑥⑦
  • 11.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 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 . 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C . 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D . 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
  • 12.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图甲农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不出生率,②表不死亡率)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除图甲中的因素外,还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B . 由图甲可知该生物种群密度将增大,图乙中bc时间段对应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 . 若一段时间后,图甲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对应于图乙中的c点 D . 种群增长速率在图乙的b点时,捕捞经济鱼类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
  • 13.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被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降低,则实际的种群数量应比统计的结果偏大 B . 若标记个体没有混合均匀即进行重捕,则最终的统计结果偏大或偏小 C . 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也可用样方法 D . 采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的前提是调查的生物不活动或活动范围小
  • 14.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 .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雌雄个体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 . ④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D . 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出率和迁入率
  • 15.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合理的是(    )

    A . 图1、2所示为种群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3所示为曲线Ⅰ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 B . 鱼类捕捞在图1的e点、图2的g点和图3的i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C . 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曲线I和Ⅱ之间阴影部分代表生存斗争中死亡的个体 D . 图3曲线的i点,种内斗争最激烈
  • 16.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瓶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一般不同 B . 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C . IV内的种群数量先于Ⅱ内的达到最大值 D . 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
  • 17.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由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若图甲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②若图乙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后期添加一定量的同种菌种  

    ③图丙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不再适合生存  

    ④图丁曲线可用于指导渔业捕捞,为了获得最大可持续捕捞量,应在K/2点捕捞

    A . 一种正确 B . 两种正确 C . 三种正确 D . 四种正确
  • 18.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图所示模型能解释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 B . 甲图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C . 甲图中①②③④种群数量变化与乙图中abcd依次对应 D . 乙图中P为猎物的种群数量,H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
  • 19. (2023高二下·阜阳月考) 如下三图均与种群“S”形增长有关,对三图进行对比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足,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B . 当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速率约等于死亡速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C . 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D . 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速率等于死亡速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 20.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某生物实验小组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 mL培养液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图甲是小组成员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到的培养结果(样液稀释10倍;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经台盼蓝染液染色后,图甲双边线内有4个细胞为蓝色),图乙曲线a、b是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若每个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如图甲所示,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5×108 B . 图乙中t2时两批次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剩余量是a>b C . 血细胞计数板有两个计数室,一块盖玻片只能覆盖一个计数室 D . 视野中酵母菌存在“抱团”现象,可能与取样前没有充分振荡、摇匀有关
二、实验题
  • 21. (2023高二下·阜阳月考) 种群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样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图甲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株。
    2. (2) 图乙表示某区域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该图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种群数量。调查该区域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m2
    3. (3) 在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征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①当播种比例甲∶乙=8∶2时,甲的产量较甲∶乙=6∶4时(填“多”或“少”),原因是

      ②如果在该条件下农作物甲单独自然生长,则其种群将出现“”形增长,其环境容纳量K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综合题
  • 22.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种群存活力分析”是一种了解种群灭绝机制的方法,该方法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为标准。研究人员用这种方法对某地大熊猫的种群存活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初始种群规模、环境阻力的大小对大熊猫存活力的影响,结果如图。

    (注:环境阻力是指生存空间、食物的限制、天敌的捕食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因素。)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当环境阻力为0.01时,大熊猫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为
    2. (2) 由图可知,随着环境阻力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3) 当环境阻力为0,初始种群规模不小于40只时,推测该地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为,原因是
    4. (4) 对大熊猫的种群存活力分析,常需调查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它们属于种群的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指
  • 23.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图1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 (2) 图1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形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3. (3) 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填“K1”或“K2”)。
    4. (4)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1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
      A . 食物和天敌 B . 气候和传染病
    5. (5) 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会变小。
    6. (6) 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前4年该种群数量(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将呈形曲线增长。

  • 24.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四种情况I、II、III、IV,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经过a点所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某种渔业产品的数量增长符合I曲线,在保持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捕捞作业时,应该使种群数量保持在左右,原因是
    2. (2) 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
    3. (3) 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填“K1”“K2”或“0”),要调查蝗虫卵的密度,可采取法。图示模型为数学模型中的曲线,相较于数学公式,它的优点是
  • 25. (2023高二下·蚌埠月考) 油松是我国北方常见树种,高度可达30m,在建筑、造船、家具制造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为合理保护、开发林业资源,研究人员对某区域油松林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是研究人员调查的该地区阴坡与阳坡油松的图。据图推断,该地区油松的种群数量将会(填“增加”或“减少”)。
    2. (2) 图乙是研究人员绘制的油松死亡率曲线。据图分析,油松在阴坡比在阳坡上的整体死亡率(填“高”或“低”),可能与阴坡、阳坡的条件差异大有关。
    3. (3) 图乙中,阳坡油松以15年为周期呈现死亡率高峰,发生这种波动的原因是每当油松种群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填“种内”或“种间”)竞争加剧,引起植株大量死亡。这给我们合理利用油松带来什么启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