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二轮复习...

更新时间:2023-04-17 浏览次数:54 类型:二轮复习
一、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二下·黑龙江期中) 孔子主张正名,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求整个社会严格遵守等级尊卑的伦理纲常制度。然而,他又高扬“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反对以出身贵贱作为判别人才的标准。这表明孔子(   )
    A . 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   B . 重视教育对社会秩序的作用 C . 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   D . 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 2. 根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西汉前期,工农商贾所生产和经营的产品,大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品和农民的生产资料;西汉中期以后,社会消费市场里的商品,大多是专供统治阶级消费的奢侈品。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
    A . 社会经济的发展 B . 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 C . “丝绸之路”的开通 D . 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 3. 盛唐时期规定,宰相进入内廷议事,必须有谏官随入,以便随时提出批评意见,谏官平时可以对君主和宰相面折廷争,也可以随时向皇帝“上封事”;肃宗时又明确规定,要求谏官必须10天上一次封事,直论朝廷得失。这反映出唐朝(   )
    A . 谏官确保决策正确 B . 君臣权力相互制衡 C . 制度建设不断发展 D . 宰相地位受到威胁
  • 4. 2012年6月,元上都遗址(含古城、防洪渠、墓葬群等)因整体格局清晰、保存较为完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为无人机拍摄的元上都遗址宫殿区俯视图。据此可知,元上都的兴建(   )

    A . 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的协调 B . 有效加强了北部边境的国防 C . 旨在疏解大都的非首都职能 D . 受到了传统华夏文化的影响
  • 5. 明正统八年(1443年),翰林院内阁侍讲学士刘球上书,触怒了宦官王振,被其矫旨杀害于狱中;同年,国子祭酒李时勉又被王振矫旨枷于太学门达三日,内阁诸臣无人敢与其理论。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 . 内阁职权发生变化 B . 宦官权力不受制约 C . 朝廷政治风气败坏 D . 特务机构渗透广泛
  • 6. 19世纪70年代,清廷内部针对边疆防守策略“应当在何处布防,如何展开布防?”这一问题,形成了海防和塞防之争,即海疆和陆疆防御何者为先。海防和塞防之争(   )
    A . 折射出国家实力的衰弱 B . 体现了清廷内部根本立场对立 C . 导致了中央权威的式微 D . 旨在应对西方列强的瓜分狂潮
  • 7. 民国初年,山西某乡绅针对当地政府实行放足的做法,指出:“妇女放足之令,吾晋并不稍宽,若仍不放,必行重罚,现时所行之政,莫此为要,殊令人难解。”这说明当时(   )
    A . 放足与否成为革命核心问题 B . 移风易俗遭到民众抵制 C . 政府执行力成习俗变革难题 D . 乡绅积极参与地方治理
  • 8. (2024高三下·浙江模拟) 《盛京时报》在1921年之后的“小说”征文中明确要求投稿须用“白话”语言进行创作,内容上也特别要求“勿为肤浅之言”,如“春之爱”征文要求“须以风光绮丽之文字,为细腻之描写,以明春之爱育万物,无所不用其慈”。这表明《盛京时报》的“小说”征文(   )
    A . 关注了社会时局的变化 B . 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 . 促进了文学革命的兴起 D . 协助了政府加强思想控制
  • 9. 下图所示为中国人民邮政于1954年发行的名为“勘察地下宝藏”的邮票,画面中的青年男女为矿产勘测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正在山谷中勘测矿产资源。该邮票的选题体现了(   )

    A . 男女平等化的社会新风 B . 国家工业化的时代浪潮 C . 人民支援抗美援朝的热情 D . 广大青年强烈的制度认同
  • 10. 2015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乡镇、街道、县区和设区的市等先后设立1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这些“开在家门口”的立法联系点让老百姓可以直接参与国家立法。这一做法(   )
    A . 维护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威严 B . 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C . 借鉴了西方基层民主自治的经验 D . 强化了对立法机关的群众监督
  • 11. 《汉谟拉比法典》在前言和结语部分都提到:法典的制定来自神的旨意,后世若违背法典就是违背神意,必然遭到“神罚”。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   )
    A . 宗教祭司对世俗贵族的支配 B . “王在法下”政治传统的深远影响 C . 商品经济和契约精神的发展 D . 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较低
  • 12. (2023高二下·衡阳) 19世纪初,一位西方政要在主持重建被战火摧毁的国家图书馆时表示:“让我们保存遗存的文献,不是用密室和锁链挡住公众的视线……不是让其在时间的流逝中损毁,而是用许多副本保存,将其置于防止意外损坏的地方。"这一言论从侧面反映了(   )
    A . 印刷书的积极作用 B . 自由和平等的启蒙思想 C . 战争对文化的破坏 D . 公民是文化传承的主体
  • 13. 某学者认为:尽管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引起美国内战的主要原因,但战争的胜利是北方的胜利,而不是黑人的胜利。该学者旨在说明,这场战争(   )
    A . 以废除奴隶制为根本目标 B . 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加剧了黑人和政府的矛盾 D . 建立了统一联邦制国家
  • 14. 拥有先进思想指导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必不可少条件。但最重要的是,布尔什维克党从一开始,就自觉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由此可见,十月革命的胜利(   )
    A . 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实现 B . 成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C . 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D . 为国家推行新经济政策奠定了基础
  •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西方世界的人们通常在接受两方物质文化的同时,会用自己的“本土价值观”对其进行精神文化的过滤。牛仔裤、麦当劳一旦为非西方世界的人们所接受,它们似乎也就与美国的价值观和文化精神失去了联系,该现象表明(   )
    A . 发展中国家面临机遇与挑战 B .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C . 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D .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并存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5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东汉党锢之祸,士大夫遭到镇压,加之战乱动荡,人口流失,察举选官无以为继。为此,曹魏的陈群提出“九品官人法”的新型选官制度。中央任命一些“贤有见识”的人充任中正官,派他们分赴各地,按家世、才干、道德,对每一个充任官员的备选者进行质量评级,共分为九品。在这种中正制选官实施过程中,从一开始的重家世,后来发展到完全按照家世门第来评定士人的品级。为了防止庶族假冒士族,世家大族编写谱牒(家谱),谱牒学成为一门学问。这种选官制度加强了门阀世袭化,削弱了中央权威,其后果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寒门永远当不了大官,致使选拔制度失去了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作用,向贵族政治退化。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 (1) 根据材料,概括“九品官人法”创立的原因,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弊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南朝时应对上述弊端所采取的措施,并进行说明。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1年8月11日,中共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同年8月20日,书记部出版《劳动周报》,宗旨是“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它深受工人喜爱,发行了16.5万份。同时,以“唤醒工人的觉悟”为方针,书记部还创办了工人补习学校。到1922年,书记部共建立100多个工会组织,拥有会员90万名。1922年5月1日,书记部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中共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和《罢工援助》。1925年5月,书记部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至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摘编自刘宋斌等《中国共产党创建史》

    材料二: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下茶陵县城。毛泽东立即指示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保卫商店、邮局和学校。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立即号召广大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土地革命在茶陵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28年1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实施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临时政纲明确规定和保护广大工农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

    ——摘编自戴雪梅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进历程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活动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进行政权建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权建设的历史意义。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兼顾“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的“发现”时期。那时的学者对什么都感兴趣。如维吉尔在1499年写成《论发现》一书,对万事万物都要问个“首次发现”的问题,甚至“神(God)”这个词最初是如何使用的也要弄个清楚。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技术同样引人注目。下图所示是萨通的《六翼:文艺复兴科学家》目录:

    第一翼文艺复兴的框架:探索与教育

    第二翼数学与天文学

    第三翼物理、化学与技术

    第四翼民族史

    第五翼解剖与医学

    第六翼达·芬奇:艺术与科学

    ——摘编自周春生《文艺复兴史研究入门》

    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围绕材料信息提取出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4年以前,欧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些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已波及全球各个角落。然而,战争的浩劫却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1918年12月,当威尔逊(时任美国总统)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宏伟的五年计划。欧洲大多数人士认为,这一计划是不切实际的,注定要失败的。然而,30年代初期,大多数观察家意识到,改变前俄罗斯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的剧变是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是对自由社会的价值和制度的挑战,并且似乎表明了它作为社会和政策体系的可行性,甚至部分追求进步的人们,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民众情绪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人士对“苏联模式”态度的转变,并说明其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