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千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

    A . “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B . 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C . 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D .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
  • 2.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官职”。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
    A . 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 . 魏晋官僚“士族化”,仅参照等级品位因素 C . 唐宋人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 . 明清以“品位性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 3.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汉武帝亲自过问一切政务,让九卿和丞相不得直接奏事,与此同时,他还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 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汉武帝这一做法(   )
    A . 限制了各诸侯国势力的扩张 B . 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 . 缓和了中央各部门间的矛盾 D . 旨在调整中央决策机构
  • 4. (2023高二上·重庆市开学考) “在侵略者眼中,他们联合军的行为是正义的,是为帮助中国平定内乱而来的”,“腐朽的清政府竟然幻想依靠半宗教的势力去对抗现代化武器”。材料所述现象应发生在 (    )
    A . 鸦片战争期间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 甲午战争期间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5.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1940年侵华日军为确保武汉,发动会战。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六个集团军进行堵击。日军自5月1日起分三路先后攻占明港、桐柏、唐河、枣阳等地。中国军队转入外线的部队将敌反包围于襄东平原,一度克复枣阳。该材料描述的是(   )
    A . 太原会战 B . 徐州会战 C . 武汉会战 D . 枣宜会战
  • 6.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

    A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 B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D . 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 7.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也是世界历史的新的起点。这次会议的议题之一是(   )
    A . 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B . 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 讨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问题 D . 讨论亚非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
  • 8.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20世纪70年代中日双方签署了一份文件:“(一)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二)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该文件签署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 日本对华友好团体的推动 C . 符合中日两国的国家利益 D .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9.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罗马的法学家认为它是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适用于包括奴隶在内全体人类,是永恒不变的法律,一切制订法都应以它为标准。材料中的“它”(   )
    A . 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B . 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C . 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D . 在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
  • 10. (2024高二上·成都月考) 有学者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歪曲,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在作祟,资产阶级国家自然 成为统治阶级调整社会秩序的工具,他们组成“富人俱乐部”,对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本能的厌恶,以 白人“尊贵”的血缘纽带维系着“贵族”们的传统。该学者意在说明美国宪法(   )
    A . 具有鲜明的局限性 B . 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 . 承认了黑人奴隶制 D . 忽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 11.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1946年,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说:“我们坚持采取欧洲联合的方式,是希望促使欧洲人以欧洲大家庭员而非民族主义者的方式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乔治·凯南的这一倡议(   )
    A . 旨在服务于美国的霸权战略 B . 为欧洲的统一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C . 标志马歇尔计划的正式实施 D . 表明美国逐步放松了对欧洲的控制
  • 12.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人们对于牛、马的需求上升的同时必然导致了对草料需求的上涨。一时间,农村的草料成为了热销的商品。但草料易燃,并且堆放起来占地面积大,因此农民就会选择在城外的空地上放置草料进行售卖,形成草市。据此可知,草市的起源反映了(   )
    A . 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C . 古代中国以游牧经济为主 D . 广大农村出现了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
  • 13.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方举赞原是流动的打铁匠,因与英商老船坞的头脑是同乡,得到买卖老船坞旧铜皮、铜钉等机会,赚了钱。于是同别人合伙开打铁小作坊,以后发展为机器厂,这说明近代中国(   )
    A .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 产生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C . 诞生了早期民族资本家 D . 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 14.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下图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生动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该漫画的寓意是(    )

    (摩托车牌上文字分别是“工业化”、“农业合作化”)

    A . 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 . 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D . 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15.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调整对时代主题的基本判断和认识。党的十二大作出了“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维护”的论断,实现了我们党在时代主题判断和认识上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   )
    A . 缘于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 B . 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 . 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D . 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 16.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 .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C .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D .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 17.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据资料记载:在新航路开辟后的一个世纪内,西欧的黄金数量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西欧各国的物价平均上涨2倍左右,西班牙则高达4.5倍。西欧物价上涨对西欧的主要影响是( )
    A . 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价格革命 B . 导致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C . 使普通百姓的生活日益贫困 D . 推动西欧向资本主义的转型
  • 18.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所占世界技术成果比例的变化情况。对表中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时代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其他

    蒸汽时代

    39.4%

    16.8%

    9.2%

    24.3%

    10.3%

    电气时代

    15.8%

    91%

    17.7%

    40.4%

    17%

    信息时代

    4.3%

    4.0%

    10.0%

    64.3%

    17.4%

    A . 科技发展影响国家实力 B . 工业革命改变社会结构 C . 美国崛起源于制度先进 D . 阶级矛盾导致英国衰落
  • 19. (2024高三下·广州期中) 凯恩斯认为: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经济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为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政府采取扩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开支,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其主张(   )
    A . 基本否定了市场经济作用 B . 提倡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C . 促使欧美摆脱了滞胀困境 D . 看到了经济危机产生根源
  • 20.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日本采取了多种贸易保护措施。80年代初,日本数控机床和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喻起,里根政府对日采取了惩罚性关税、汇率、进口限制等多种经济手段。这些措施(   )
    A . 违背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B . 阻断了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C . 体现区域经济集团矛盾冲突 D . 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 21.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同时吸收道家学说,将法家理论系统化。“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的这一观点受道家哪一思想影响(   )
    A . 逍遥无所恃 B . 无为而治 C . 道法自然 D . 万物齐一
  • 22.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王阳明《传习录》载:“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由此判断,下列不属于王阳明主张的是(    )
    A . 良知需通过外在探求实现 B . 良知在贤愚之间没有差别 C . 良知是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 D . 致良知是成为圣贤的途径
  • 23.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王阳明认同“心即是理”,李贽强调真情实感,提倡“童心说”,王夫之认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据此可知,他们的共同点可能是(   )
    A . 隐含平等与叛逆色彩 B . 替新兴市民阶层代言 C . 为理学正统地位辩护 D . 脱离了先秦儒学规范
  • 24.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下图中为龙字的演变历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二字体是研究先秦历史的珍贵资料 B . 图三字体整齐安定,平衡对称 C . 图四字体唐朝才开始出现 D . 图五字体兼具多种字体的长处
  • 25.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
    A . 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 .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 . 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 26.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据民国时期《申报》记载:“兼省长阎锡山以国民学校原为儿童略识字,能通晓告白、报纸等而设,然查所选教材皆为文话,于实际上甚不适用,因拟将小学所用课本一律改用白话,俟征集妥协编辑完全后,即敕令一律改用云”。这一记载可说明(   )
    A . 阎锡山强烈支持新文化运动 B . 新文化运动广受社会基层的拥护 C . 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D . 白话文运动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
  • 27.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称:“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而非保守的……三,进取而非退隐的……四,世界而非锁国的……五,实利而非虚文的……六,科学而非想象的。”上述言论意在(    )
    A . 强调新青年关乎国家兴亡 B . 提倡向西方学习抵抗外来侵略 C . 厘清新青年的六大特征 D . 抨击并全面否定传统儒家学说
  • 28.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据此可知(   )
    A . 俄国革命经验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B .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急需扩大 C . 当时中国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 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危害深远
  • 29.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论述应出自毛泽东的(   )
    A . 《新民主主义沦》 B . 《论人民民主专政》 C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 . 《论十大关系》
  • 30.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B . 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C . 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D . 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 31.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据统计,1977年中国有570万人报考大学,年龄最小的仅十三四岁,最大的则有三十六七岁,27万人荣幸成为“七七级”,“老少同学”成为这时期一种特别现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国家的考试制度从此稳定 B . 考试的公平公正得以体现 C . 国家的人才短缺得以解决 D . 高考的年龄结构得以优化
  • 32.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尽管全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疟疾消灭计划,但它依然在制造令人难以想象的苦难。1967年,为了治疗疟疾,中国启动专项计划。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一种挽救全球数百万生命的医学进步,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医学进步”是指创制出(   )
    A . 人痘接种法 B . 青霉素 C . 牛痘接种法 D . 青蒿素
  • 33.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苏格拉底即使在被自己同胞不公正地判处死刑之时仍大谈“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贵",认为人生价值莫过于此。这说明苏格拉底(   )
    A . 坚定地捍卫法律尊严 B . 对民主缺陷感到无奈 C . 始终践行“美德即知识" D . 无声地反抗社会精英
  • 34.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的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人们幸福观的变化与诸多因素有关,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 . 启蒙家“理想"蓝图已实现 B . 人文精神的弘扬解放了思想 C . 西方享乐思想流行较普遍 D . 人们追求精神和物质的享受
  • 35.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浪漫”一词原指中世纪时用罗曼语(古代法兰西方言)写成的诗歌或传奇,多以英雄冒险与奇妙经历为主。到了18世纪后半期,此词用来比喻与现实相区别的想象中的世界,和“野性”“幻想”“不可思议”等形容词相近。“浪漫”词义的演变反映出(   )
    A . 启蒙运动推动文艺发展 B . 对“崇尚理性”的反思 C . 西方重视历史文化传承 D . 批判现实成为社会潮流
  • 36.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关于“历史事实”,学界有多种见解。有学者将“历史事实”范畴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确实发生过的历史事实(圆圈甲);史料中的历史事实,即历史本体的残存和遗迹(圆圈乙);史书中的历史事实(圆圈丙),并据此绘制了表示“历史事实”不同构成的示意图。下列项中,对图示中网格部分的“历史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

    A . 客观发生过,且留有史料,但尚未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B . 客观发生过,有确实的史料留存,又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C . 客观发生过,却未留存史料,依靠类比推论等方法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D . 未曾发生过,却错误地记载于史料之中,又被错误地当作历史真实而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二、材料解析题(37题19分、38题12分、39题15分)
  • 37.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五四运动后,《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广泛传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着某些契合点。近年来,关于《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时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团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6卷

    材料三:李大钊在1919年7月《每周评论》上发表的《阶级竞争与互助》一文提出:“一切形式的社会主义的根萌,都纯粹是伦理的。协合与友谊,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就可以发现出来社会主义者共同一致规定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协合、友谊、互助博爱的精神,就是把家族的精神推及于四海,推及于人类全体的生活的精神……”同年,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写道:“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的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致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我们主张物心两面的改造,灵肉一致的改造。”

    材料四: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1. (1) 材料一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理论诞生的时代背景?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大同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概括指出孙中山对大同思想的新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政策由此发生了怎样变化?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对大同思想有何新发展?为此李大钊所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活动?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第二次结合”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成果各是什么?文中的“第二次飞跃”带来了哪些成果?
  • 38.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们应当观察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与后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并且随着这些发明的应用又引起了无数的变迁。由此看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星宿,比这三种发明对于人类发生过更大的力量与影响了!  

    ——弗朗西斯·培根

    根据材料,就“技术发明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层次清楚)

  • 39. (2023高二下·千阳期中)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淳熙元年(1174)、淳熙二年(1175),南宋在内政方面出现的最大问题是行用会子的弊端。宋孝宗诏令有关臣僚讨论应对“会子危机”的问题,任职于仓部的辛弃疾进奏了一篇《论行用会子疏》,提出应对“会子危机”的策略。“朝廷用之自轻故耳”“世俗之徒见铜可贵而楮(楮币即纸币)可贱,不知其寒不可衣,饥不可食,铜楮其实一也”“往时应民间输纳,则令见钱多而会子少;官司支散,则见钱少而会子多。以故民间会子一贯,换六百一二十足。军民嗷嗷,道路嗟怨”“夫会子之所以轻者,良以印造之数多,而行使之地不广”。政府“姑住印造”,停止滥印会子。

    ——摘编自《宋史·辛弃疾传》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时期“会子危机”的主要表现。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弃疾应对“会子危机”的主要主张并简析其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