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推荐作品 《国殇》 《燕歌行》 《...

更新时间:2023-04-13 浏览次数:38 类型:竞赛测试
一、基础过关
  • 1. (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 字音

    车错

    骖殪

    两轮

    四马

    天时

    薜荔

    鹧鸪

    拽埧

    1. (1) 车毂兮短兵接  错:
    2. (2) 余阵兮躐余行  凌:
    3. (3) 霾两轮兮四马  絷:
    4. (4) 玉袍兮击鸣鼓  援:
    5. (5) 天时兮威灵怒  怼:
    6. (6) 既勇兮又以武  诚:
    7. (7) 汉家烟尘在东北  烟尘:
    8. (8) 旌旆逶迤碣石间  逶迤:
    9. (9) 边庭飘飖那可度  飘飖:
    10. (10) 寒声一夜传刁斗  刁斗:
    1. (1) 城上高楼接大荒  大荒:
    2. (2) 惊风乱芙蓉水  飐:
    3. (3) 鬓云欲香腮雪  度:
    4. (4) 你本身做亭长几盏酒  耽:
    5. (5) 差发内拨还  旋:
    1. (1) 左骖殪兮右
    2. (2) 身既死兮神以
    3. (3) 美人帐下犹歌舞
    4. (4) 少妇城南欲断肠
    5. (5) 海天愁思正茫茫
    6. (6) 身当恩遇常
  • 5. 作者简介
    1. (1) 高适(700~765),字,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省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与并称“高岑”。
    2. (2) 柳宗元(773~819),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3. (3) 温庭筠(812~870),晚唐人。原名岐,字,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才思敏捷,相传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 ”。我国古代著名词人。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常自称为杜陵游客。能词,词风秾艳。辞藻华丽,为 之鼻祖,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 齐名,并称“温李”。
    4. (4) 睢景臣(约1275~约1320),一作舜臣,字,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元散曲家。作品今存不多,《高祖还乡》一首,以大胆辛辣之笔,嘲弄封建帝王尊严,颇具文学的特色。曾作杂剧三种,已失传。后人辑有《睢景臣词》。
  • 6. 文化常识

    【边塞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边塞诗题材开阔,内容包括:1.边塞风光;2.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3.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4.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等等。边塞诗代表人物是:、李贺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1. (1) 《国殇》

      蔽日、若云、交坠

      敌人强大凶猛

      霾四轮、

      楚兵英勇无畏

      带长剑、挟秦弓、首身离

      不可凌、神以灵、为鬼雄

      精神永存

    2. (2) 《燕歌行》

      出师、战败、被围、结局

      对比:

      士卒效命——汉将贪功

      士兵血战——汉将享乐

      ——今日汉将

      大漠、枯草、 

      慷慨悲壮

    3. (3)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首联

      起兴

      愁思茫茫

      颔联

      品格高洁

      颈联

      远望

      加深愁思

      尾联

      遭遇

      愁思更深

    4. (4) 《菩萨蛮》

      顺序

      起床情态

      妆残色褪

      梳妆画眉

      懒意洋洋

      照镜装扮

      无限情思

      穿鹧鸪衣

    5. (5)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迎驾

      骚乱

      滑稽可笑

      驾到

      旗队、仪仗、随从

      鄙视

      骂驾

      无赖

    1. (1) 《国殇》

      这首诗通过对场面的描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英勇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烈士们的崇高敬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精神。

    2. (2) 《燕歌行》

      这首诗描写了慷慨赴边、转战绝域的情景,高度赞扬了他们为国立功、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也表现了他们久战不归、两地相思的苦闷,并给以深切同情;同时还揭露了军中的事实,抨击了将帅的腐败无能。

    3. (3)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本诗是一首登临之作,也是一首诗。诗人借登楼远眺,抒发了自己政治上遭受打击被贬南荒的无比忧愤和孤寂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志同道合的患难之友的深情怀念和相聚无期的惆怅,含蓄地谴责了的迫害。

    4. (4) 《菩萨蛮》

      词人运用手法,展现了一个闺中女子从起床、  至穿衣的一系列动作,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极度优美而又无限幽怨。

    5. (5)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本曲以的手法,通过一位乡民的口吻,讲出了他所看到的刘邦返沛的滑稽情景,对那些一阔就变脸的政治暴发户极尽讽刺和嘲笑,揭开了皇帝道貌岸然的外衣,具有强烈的意义。

  • 9. (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 补写出句中空缺部分。
    1. (1) 《国殇》对阵亡将士进行热烈的礼赞的诗句是:“”。
    2. (2) 《燕歌行》用边塞的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的诗句是“”。
    3. (3) 《燕歌行》运用对比手法把矛头直指汉将的诗句是“”。
    4. (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作者感慨虽然与友人们共处南方,却不能互通寄信的句子是“”。
    5. (5) 温庭筠《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 ”。
二、【文本细读】
三、诗歌鉴赏
  • 16. (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辛稼轩神道

    张以宁

    长啸秋云白石阴,太行天党气萧森。

    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

    岁晚《阴符》仙蠹化,夜寒雄剑老龙吟。

    青山万折东流去,春暮鹃啼宰树林。

    注:  ①辛稼轩神道:辛弃疾葬于江西上饶,其墓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②天党:即上党,太行山最高处。辛弃疾年轻时任抗金义军掌书记,随首领耿京抗金,活跃在太行山区。③《阴符》:兵书。④宰:坟墓。

    有人评价这首诗“意境苍凉,情怀悲壮”,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

  • 17. (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赏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 18. (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前两联是说,卖松人把生长在深山大谷中耐寒的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作者能理解卖松人的这种求利心情。 B . 诗歌的后两联是说,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长安富贵人家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 C . 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也对长安富贵人家不识松树价值的鄙薄进行了批判。 D . 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翠楼”的对比,“瘦叶”“淡花”与“桃李”的对比,更能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2. (2) 本诗语言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四、阅读
  • 19. (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              。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 )。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          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公众和网友为此          之时,科学家则对“嫦娥四号”所携带的月球车有着更多期待: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            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遐想  限制  亢奋不已  源源不断 B . 联想  限制  亢奋不已  不绝如缕 C . 遐想  制约  兴奋不已  不绝如缕 D . 联想  制约  兴奋不已  源源不断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所以无论人们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能被看见 B . 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半球,即正面的半球能被地球上的人们看见 C . 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 D . 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地球上的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B . 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C . 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D . 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 20. (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 下面是一封写给某杂志社主编邮件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尊敬的主编:

    您好!

    我是一名在校高中生,也是尔公众号的忠实粉丝。近期,我想用您的平台讲一个励志故事,以此来勉励我们班的同学更加拼命学习,希望您能同意我的诉求。

    ……(正文部分省略)

    此致

    敬礼!

    小溪

    2019年4月2日

  • 21. (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 参照下面的一段话,以“诗歌”为话题,另写一段文字。(句式大体一致即可)

        一笔一画一世界,落墨千年香如故。青山绿水中掩映着汉字的形,古刹庙宇间隐藏着汉字的义。神奇的方块字,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等过程,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承载着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 22. (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国殇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气势豪放,高昂激越,写战败不消沉,写死亡不哀怨,是一曲悲壮而鼓舞人心的英雄赞歌。 B . 本诗把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记叙中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抒情时又以记叙为基础。 C . 本诗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讴歌了将士们的献身精神,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与诗人的其他作品表现手法相同。 D . 诗中对战斗中的几个典型场面加以高度概括,简练、精当。诗中写的是将士的群像,既写出了他们英姿勃勃的外貌,也写出了他们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
    2. (2)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②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23. (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下列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③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zhǎn):吹动。③文身:身上刺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1. (1)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来到柳州,登“城上高楼”,遥望好友们的贬所,只见辽阔而荒凉的“大荒”,此时,自己的“愁思”正如“茫茫”的“海天”。 B . 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 C . 颔联表面上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景象暗喻世间人事,直接明白。 D . 颈联以“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自然贴切。
    2. (2) 请结合首尾两联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主旨情感。
  • 24. (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醉后赠张九旭

    高  适

    世上谩相识 , 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 , 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注:①张九旭:即张旭。字伯高,吴县(今属江苏)人,排行第九。以草书著称,人称“草圣”。又喜饮酒,与李白等合称“饮中八仙”,人称“张颠”。②谩相识:轻易随便地认识,结交。③书自圣:书法上自然而然地超凡入圣。④《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个典故:“孔文举(即孔融)有二子,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是描写诗人对张旭总的印象,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张旭的与众不同,给人以强烈印象,令人肃然起敬。 B . 张旭兴来之时其书法就会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他沉醉在书法艺术之中,其言语就更加狂放不羁。 C . 颈联写得十分传神,读者仿佛看到一位白发垂垂、蔼然可亲的老者,不问世事,一身悠闲,轻松自得。 D . 尾联承接上联,诗人化用典故发问,描写张旭的醉眠生活,形象生动可感,张旭的狂放个性跃然纸上。
    2. (2)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25. (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戏题阶前芍药

    柳宗元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洧赠 , 悠悠南国人。

    注:①此诗为干谒诗,此时作者赋闲在家。②欹(qī):倾斜的意思。③溱洧赠:《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古之芍药为香草名。④南国:江南。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开头先把芍药与众花对比:凡花已随春而凋谢,唯有芍药开在今晨,突出芍药不同凡花的美好形象。 B . 三、四句诗人把芍药比作醉酒微醺的窈窕佳人,“留”字赋予芍药人格化,更富有情趣,作者对芍药的赞扬跃然纸上。 C . 五、六句诗人展开想象:惠风和畅,芍药频频向诗人摇手,诗人被芍药的美姿吸引,独自欣赏到夕阳西下。 D . “戏”为诗眼,七、八句用戏谑的口吻说:芍药沁人的芳香飘进窗内,好似来与静卧的人亲近。
    2. (2) 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 26. (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含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来,“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处寻。”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为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昚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

    (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如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 B . 由于诗人们借“柳”“柳絮”以言“愁”,因此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 C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意象,它在《诗经》中就已出现。 D . 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B . 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 C .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D . 文中引用许浑“蒹葭杨柳似汀州”诗句,意在证明“柳”在古代具有相思的意象内涵。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可知,把杨柳作为两种树的合称确有不妥之处。 B . 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皆指柳的证据。 C . 无论是许浑、冯延巳,还是刘禹锡等,都有写柳的诗句,可见柳意象在古诗中广泛存在。 D . 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作为隐者的象征,与陶渊明辞官归隐,种柳于屋旁,自号“五柳先生”不无关系。
  • 27. (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世表,字景昇,东魏郡魏人也。少丧父,举止有礼度。性雅正,工尺牍 , 涉猎群书。太和二十三年,尚书仆射、任城王元澄奏世表为国子助教,颇失意。后转司徒记室。侍中崔光,乡里贵达,每称美之。遇患归乡。永平中,除兖州左将军府司马,非其所愿,复以病解。延昌中,除清河太守,治官省约,百姓安之。正光中,拜前将军、通直散骑常侍。西征,以为从事中郎,摄中水兵事,自当烦剧,论者皆称其能。还都,拜司空长史。孝昌中,青齐频年反乱,诏世表持节慰喻。还都,转尚书右丞。后加征虏将军,出行豫州刺史。值萧衍将湛僧珍陷东豫州,州民刘获、郑辩反于州界,为之内应。朝廷以源子恭代世表为州,以世表为东南道行台,讨之。于时贼众强断小殷关,驿使不通。诸将以士马单少,皆败散之余,不敢复战,咸欲保城自固。世表时患背肿,乃舆病出外,呼统军是云宝谓之曰:“湛僧珍所以敢深入为寇者,以获、辩皆州民之望,为之内应。向有驿至,知刘获移军欲迎僧珍,去此八十里。今出其不意,一战可破。获破,则僧珍自走,东南清服,卿之功也。”乃简选兵马,付宝讨之。促令发军日暮出城比晓兵合贼不意官军卒至一战破获诸贼悉平湛僧珍退走唯郑辩与子恭亲旧亡匿子恭所。世表召诸将吏,众责子恭,收辩斩之,传首京师。敕遣中使宣旨慰喻。复以世表行豫州事,行台如故。还朝,加左将军,兼尚书东道行台,沿河分立镇戍,以备葛荣。行达青州,遇患卒,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魏书·曹世表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促令发军/日暮出城/比晓兵合/贼不意官军卒至/一战破获/诸贼悉平/湛僧珍退走/唯郑辩与子恭亲旧亡/匿子恭所。 B . 促令发军/日暮出城/比晓兵合/贼不意官军卒至一战/破获诸贼悉平/湛僧珍退走/唯郑辩与子恭亲旧/亡匿子恭所。 C . 促令发军/日暮出城/比晓兵合/贼不意官军卒至一战/破获诸贼悉平/湛僧珍退走/唯郑辩与子恭亲旧亡/匿子恭所。 D . 促令发军/日暮出城/比晓兵合/贼不意官军卒至/一战破获/诸贼悉平/湛僧珍退走/唯郑辩与子恭亲旧/亡匿子恭所。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尺牍,古代书写用的木简规格多为一尺左右,故称“尺牍”,后来相沿成为书信的通称。 B . 兖州,九州之一,古代中国分为九州,具体指称说法不一,一般指的是《周礼》中的九州。 C . 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使异域外族时才执旄节作为凭证,“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 D . 尚书,中国古代官职名,最初掌管文书奏章,后来由于理事日繁,分部掌管,各部长官为尚书。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世表博学多才,初仕曲折坎坷。他博览群书,为官后受到同乡贤达崔光的称赞,但他入仕之初所任官职不如愿,多次转任、解职。 B . 曹世表为政有方,任上取得实绩。他担任清河太守期间,施行简约的政策,让百姓感到安宁;青州、齐州连年发生叛乱,他平定了叛乱。 C . 曹世表忠心为主,带病讨伐贼兵。他奉命去讨伐湛僧珍等贼兵,其他将领在道路不通、兵马很少的情况下只想自保,而他抱病出城备战。 D . 曹世表胆识过人,富有军事才能。他清楚地了解湛僧珍等人的情况,所以制订了出其不意攻打刘获的计划,最终湛僧珍撤退逃走。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西征,以为从事中郎,摄中水兵事,自当烦剧,论者皆称其能。

      ②获破,则僧珍自走,东南清服,卿之功也。

五、写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