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②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开放是正确的选择
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和正确的选择
④中国共产党具备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①是近现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②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③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④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多重矛盾
①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人员行使自由裁量权
②依法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③处理好政府和公民、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④政府树立法治思维,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①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
②作为社会治理的准绳,能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具有平等性,体现着全民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④具有强制性,能够杜绝社会不法行为的发生
①扩大了社区居民民主管理权利
②发挥了村民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③提高了基层政府对村委会的领导水平
④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1956年底 |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
改革开放以来 |
逐步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1997年 |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12年 |
党的十八大提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
2017年 |
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 |
这主要说明( )
①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
②广大党员是打赢防汛救灾战役的根本力量
③基层党组织负有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职能
④党始终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为民族振兴提供了制度保证
②统一思想、集中智慧、凝聚力量,不断创新执政理念
③通过强有力的政治领导确保党和国家沿正确方向前进
④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赶考之路
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②管得住行,筑牢防线的操守
③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与担当
④履职尽责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①国家发改委起草《“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
②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建议》
③人大代表审议,全国人大通过《“十四五规划”纲要》
④中央文件起草组充分调研,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形成“建议草案”
①是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根本途径
②是一种最真实、最广泛、最管用的民主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的阶级性和普遍性
④体现了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①依法用权,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担当使命责任
③贯彻落实依法行政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协商民主政治
①弘扬全面依法治国理念,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②充分发挥特赦感召效应,消除不利社会和谐因素
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法律维护司法公正
④承续明刑弼教优良传统,展示执政自信、制度自信
①促进司法公正,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
②打破时空限制,让法律知识更好地走近大众
③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④创新普法宣传形式,为公民诉讼提供新途径
①道德是法律的底线,法律是道德的基础
②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
③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④道德靠人的信念约束,法律靠国家强制实施
①严禁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②应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③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④坚持制定法律和认可法律的有机统一
①能更好地维护与发展人权,体现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②表明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发展
③表明国务院切实履行经济职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④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①与时俱进地落实依法治国各项工作
②依法统筹党和政府行使国家的最高权力
③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
④保证更好地统一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①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②广大党员要代表人民利益、用好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
③党要不断探索执政规律,更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事业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着眼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措施、强调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并作出全面部署。为描绘战略蓝图,强化规划引领作用,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指出,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因势利导,分类施策、突出重点。2019年9月1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指出党的农村工作必须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切实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把农民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作为制定党的农村政策的依据。为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贯彻实施,把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法律规范,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这部法律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于2月22日发布。文件指出,要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在乡村创新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
结合上述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角度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在乡村振兴中应该怎样发挥作用?
2021年12月2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今年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民主协商。
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民为邦本,法系根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实践特色的法典。
材料一: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针对意见反映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积极回应社会热点诉求,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民法典规模宏大、卷帙浩繁,整部法典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作为逻辑主线,共7编,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关乎14亿人民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权利宣言书”。从呱呱坠地享受百般关爱到两鬓如霜儿孙绕膝;从清晨迎接第一缕阳光,到下班回家休息打开电视,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民法典打交道,受法律规制,受法律保护。实施民法典,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谢资清认为,“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年学生来说,学习民法典不仅是一次普法的过程,更有利于树立契约精神、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并建议各行各业尽快开展学习民法典的活动,为法律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