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池州市名校2023年中考历史调研(一)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55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2023·池州模拟) “(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材料中"他"开"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    )
    A . 提出“仁者爱人” B . 提倡“以德治国” C . 主张“有教无类” D . 创办私学
  • 2. (2023·池州模拟)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它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来自其他古代文明的文化因素,并将其融入自身的文明体系之中。这些其他文明的文化因素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这说明丝绸之路(    )
    A . 是由张骞开辟的 B . 沟通了世界各地 C . 促进了文明交流 D . 促进了物资交换
  • 3. (2023·池州模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元恪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建的。洞中主佛(见图)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袈裟,而是身着宽袍大袖袈裟。这一崖壁上的艺术最能证明北魏时期(    )

    A . 石窟艺术的高超 B . 民族文化的交融 C . 统治者的地位高 D . 鲜卑贵族的南迁
  • 4. (2023·池州模拟) 下表是北宋时期被列入正史列传的人数统计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
    北宋 北方 南方
    列入正史列传人数(个) 所占比例 列入正史列传人数(个) 所占比例
    前期 278 84.5% 51 15.5%
    中期 274 63.9% 155 36.1%
    后期 121 40.3% 179 59.7%
    A . 地域是官员选拔决定性因素 B . 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才培养 C . 正史列传作者偏袒南方人士 D .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 5. (2023七下·攸县期末) “围侧夷敌,君臣志全版图……以铁血铸丰碑于宝岛,以豪气勒精神于东土。煌煌兮功德光天庭,浩浩兮丹心著史书。”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 强化了君主专制 B . 巩固了西南边疆 C . 维护了祖国统一 D . 巩固了西北边疆
  • 6. (2023·池州模拟) "随着五口开放后中外贸易的扩大,英、美等国廉价棉织品在中国的大规模倾销,中国原有的利用手纺车和手织机纺织出的土布丧失了市场,摧毁了传统的中国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形态。”材料旨在说明(    )
    A .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B .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开启了经济近代化 C . 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 D . 《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 7. (2023九下·攸县模拟) “□□会议以前,共产国际的指示,从来都是尚方宝剑……中国共产党经过14年的艰苦努力,付出了无数生命的代价,终于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路线,自己安排自己的领导人。”材料中的会议(    )
    A . 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B . 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 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D . 为中国实现和平建国带来曙光
  • 8. (2023·池州模拟) 毛泽东称其为“时周转换的枢纽”,周恩来称之为“停止内战、发动抗战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蒋介石谓之曰“中国五千年历史绝续之所关”“转祸为福之道也”。他们共同评价的是(    )
    A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 台儿庄战役取得重大胜利 C . 重庆谈判的顺利举行 D .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 9. (2023·池州模拟) 下表为1949年4月底《南京日报》部分头条。这些头条反映了(    )
    时间 头条
    1949年4月20日 对共军渡江要求,政府将加以拒绝
    1949年4月21日 政府正式答复中共,并盼先行成立临时停战协定
    1949年4月23日 中共发动全面进攻,当局采取紧急步骤
    1949年4月25日 百万市民夹道欢呼,解放军进入南京
    A .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B . 中共开始战略进攻 C . 人民反对解放战争 D . 解放战争形势变化
  • 10. (2023·池州模拟) 邓小平说,“一国两制”之所以能够行得通,“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由此可见,香港、澳门的回归根本得益于(    )
    A . “一国两制”适合国情 B . 港澳同胞回归心切 C . 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 D . 国际社会大力支持
  • 11. (2024八下·全椒期末) 1972年,尼克松在周恩来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说:“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这说明(    )
    A .   中美两国之间的分歧无法逾越 B . 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思想 C . 国家利益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 D .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 12. (2023·池州模拟) 在古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古巴比伦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雕刻着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浮雕。上述材料反映出的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
    A . 都位于大河流域 B . 都建立严格等级制度 C . 都发展农业经济 D . 都利用宗教神化王权
  • 13. (2024九下·商水模拟) “世界各地区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固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他地区、国家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要证明上述观点,一个有力的历史证据是(    )
    A . 亚历山大东征 B . “三角贸易” C . 工场手工业 D . 文艺复兴
  • 14. (2023·池州模拟) 读下图,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加快了英国(    )

    英国各行各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据【英】迪思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A . 城市化进程 B . 殖民扩张步伐 C . 农业的发展 D . 战胜封建主义
  • 15. (2023·长丰一模) “真正的民主,即民众自治,永不能通过虚伪和暴力的手段来实现。”上述主张最有可能出自(    )
    A . 林肯 B . 章西女王 C . 甘地 D . 卡斯特罗
二、辨析改错(8分)
  • 16. (2023·池州模拟) 制度创新促进社会发展。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
    1. (1) 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国家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2. (2) 隋炀帝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3. (3) 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议会制共和国,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4. (4) 1993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17. (2023·池州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4年10月,孙中山在上书李鸿章失败后,遂创立兴中会。《兴中会章程》提出“振兴中华”这一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的口号。孙中山写道:“近之辱国丧师,翦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驱除鞋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摘编自郑大华、张弛《近代“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摘编自《抗日战争燃起中国现代国家的梦想》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前提、提供制度保障,使得全民族共同汇聚成为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磅礴力量。

    ——摘编自《新中国使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原因。
    2. (2) 相比材料一,材料二中"中华民族"内涵有什么新变化?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
    3. (3)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三观点的正确性。
  • 18. (2023·池州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人们对吉典的兴趣并没有完全消失,相反,中世纪的某些特征在文艺就兴时期仍表现得非常明显。文艺复兴不再被认为是与漆黑一团的中世纪相对立的时期,它也不是一个明显的断代时期或转折点,而是从中世纪转向现代文明的一个过渡时期。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法国启蒙达动的开拓者伏尔泰推崇中国儒家学说,对孔子尊崇有加。他说:“孔子只诉于道德,不宣传神。"……伏尔泰重视中国文化,完全是为了"为我所用",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

    ——摘编自《理性之剑——重读伏尔泰》

    材料三: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摘编自《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表现方式。如何理解文艺复兴“是从中世纪转向现代文明的一个过渡时期"。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的原因。并举一例受启蒙运动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最近25年来”发生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思想变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 19. (2023·池州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到1945年战争就要结束时,人们相信和平已经来临。苏联的斯大林、美国的罗斯福和英国的丘吉尔,在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商议战后事宜,一个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然而,这幅政治版图不久便被画上新的标记。一年后,丘吉尔说了这样一句名言:“一道铁幕已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60年过去了,世界格局再一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摘编自《大国崛起》

    1. (1)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给材料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依据材料一,二战后“一个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的标志是;"世界格局再一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的原因是。(填写编号即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的世界格局的状况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