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3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3高一下·石阡月考) 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地区人口分布(    )
      A . 平原多,高原少 B . 北方多,南方少 C . 东南多,西北少 D . 内陆多,沿海少
    2. (2) 影响该地区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A . 地形 B . 水源 C . 矿产 D . 经济
    3. (3) 影响该地区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 气候 B . 水源 C . 植被 D . 地形
  • 2. (2023高一下·石阡月考) 小王是铜仁石阡人,从小一直生活在石阡。下表示意小王的一段经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数码

    时间

    经历

    2004年9月

    在石阡县上小学

    2016年9月

    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2018年8月

    到国外旅游两个月

    2019年3月

    到贵阳某中学实习

    2019年9月

    到贵阳某中学从教

    1. (1) 小王的经历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有( )
      A . ②⑤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④
    2. (2) 小王在北京上学期间发现,每年春节前后,北京市人口数量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节前人口数量迅速减少,节后人口数量迅速增大。北京春节前后人口的变化属于( )
      A . 人口自然变化 B . 人口迁移 C . 人口流动 D . 人口分布
  • 3. (2023高一下·石阡月考) 近年来,春运期间民工从珠三角地区返回到中西部的“摩托大军”规模显著缩小。驾驶私家车返乡数量大幅增加。完成下列小题。
    1. (1) 影响民工返乡交通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收入水平 B . 舒适程度 C . 交通条件 D . 区域差距
    2. (2) 春运期间,这种交通出行方式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
      A . 缓解珠三角地区城市空城化 B . 制约珠三角地区产业向外转移 C . 加快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 D . 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交通压力
    3. (3) 我国国内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流动(    )
      A . 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B . 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 . 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D . 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 4. (2023高一下·石阡月考) “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下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与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   )
      A . 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 . 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C . 人口地理分界线 D . 200mm等降水量线
    2. (2) R省区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   )
      A . 气候湿热 B . 土壤贫瘠 C . 地表崎岖 D . 经济落后
  • 5. (2023·辽宁模拟) 生态移民具有扶贫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闽宁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西部,其陆续接纳了来自宁夏西海固(范围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的西吉县、海原县、固原县、泾源县、隆德县、彭阳县等)6个山区经济落后县的4万多名移民,成为中国贫困地区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典范。下图示意闽宁镇区位和样本村区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西海固4万余名移民迁往闽宁镇的主要原因是闽宁镇(    )
      A . 有扶贫政策扶持 B . 气候湿润 C . 降水丰富 D . 土壤肥沃
    2. (2) 与闽宁镇相比,移民原居住地西海固(    )

      ①生态环境脆弱②人口密度过大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④工业污染严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3. (3) 支撑闽宁镇成为生态移民社区的根本因素是(    )
      A . 发达的交通系统 B . 较大的市场规模 C . 较高的人口素质 D . 较大的产业规模
  • 6. (2023高一下·石阡月考)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交界,乌蒙山腹地,总面积2.69万平方千米。毕节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2020年11月23日实现全部脱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制约毕节市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 . 耕地资源 B . 矿产资源 C . 气候资源 D . 森林资源
    2. (2) 未来一段时间内毕节市人口发展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 . 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 . 接纳大量海外移民 C . 开垦荒地,发展山地农业 D . 发展生态旅游经济
二、综合题
  • 7. (2023高一下·石阡月考)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世界人口,他们找来了著名学者邦奇等创建的“人类大陆图”“世界人口分布图”等资料,请你根据他们的研究步骤,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下图“人类大陆图”

    材料二:“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距海远近人口所占比重图”

    材料三:下图“不同海拔分布的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比例”

    1. (1) 结合材料一发现: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上人口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半球纬度。
    2. (2) 结合材料二发现:从海陆位置看,距海岸200千米以内的陆地占整个陆地面积的16%,距海岸200千米以内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0.2%,据此得出:世界上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地区。
    3. (3)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人口稀少,其中①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该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②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③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该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④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4. (4) 结合材料三发现:从地形看,世界上50%以上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形类型)地区。
    5. (5) 结合上述材料:世界上的人口分布主要受等因素的影响。
  • 8. (2023高一下·石阡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某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密集程度的指标。下图为2015年我国的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二: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空间的一道分界线,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下表反映了我国人口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格局的变化。

     

    东南部

    西北部

    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人/km2

    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人/km2

    1953年

    94.80

    139.51

    5.20

    5.83

    2000年

    94.59

    303.78

    5.41

    13.23

    2010年

    94.41

    325.84

    5.59

    14.68

    1. (1) 描述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 (2) 据表分析1953年—2010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变化特征。
    3. (3) 人口分布不均是否意味着人口分布不合理?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 9. (2023高一下·石阡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留守儿童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当地留守儿童比例一度高达90%。近年,随着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实施,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体数量持续减少。目前,四川、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贵州等省份的留守儿童数量仍较多。

    材料二:我国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图。

    1. (1) 结合材料,描述我国留守儿童的空间分布特征。
    2. (2) 指出雷山县荣防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目的地,并分析原因。
    3. (3) 2009至2019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就业比例有什么变化?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10. (2023高一下·石阡月考)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西线调水能解决西北缺水问题,预计调水成功后,西北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可增加一个亿。而三峡水库的建设,淹没大量土地,百万移民需安置。下面左图为南水北调路线图,右图为三峡水库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西北地区通过滴灌、喷灌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粮食产量大大增加,使西北地区人口增加。

    材料三:温哥华大学教授比尔里斯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全世界都像富裕的美国人和德国人那样生活和生产,那么我们为了得到原料和排放有害物质还需要20个地球。”

    1. (1) 材料一表明什么因素制约环境承载力的大小,请结合材料分析。
    2. (2) 材料二和三说明了哪两个因素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它们与环境承载力呈什么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