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开元盛世 ②大定之治 ③文景之治 ④康乾盛世
①广设赈灾仓库 ②修建都江堰 ③开通大运河 ④兴建洛阳城
1)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但丁额不废 2)不论土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 3)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垦田数为准,分别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分摊 4)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 |
①五四运动 ②国民党一大召开 ③卢沟桥抗战 ④共产党诞生
材料一: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摘编自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材料三: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重新燃起新的希望,深信目前的处境尽管艰难,但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辛亥革命与前此的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政府面临着多种威胁政权的问题。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农村绝大多数农民仍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城市中投机商人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材料二: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广袤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场以备战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建,二是迁。一方面国家资金大量投入三线地区,在内地建设大型的钢铁、煤炭、水电、机械等工业基地,并修筑成昆、川黔等重要交通干线;另一方面则是将东部地区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等以“一分为二”或者全迁的方式,或并入内地既有企业,或另建新厂。
——摘编自徐有威等《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三: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某杂志设计了纪念特刊如下:版块一:改革开放的起点;版块二:经济体制的探索;版块三:开放格局的形成;版块四:综合国力的提升;版块五:理论建设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