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

更新时间:2023-05-11 浏览次数:33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3高二下·武清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光是__________式浅阅读远远不够。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深度阅读,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对此,作家们往往采取__________的阅读方式,以接近深读状态。比如,王安忆每天浏览十万字不在话下,笑谈自己“泡在文字里才能喂饱”;毕飞宇则以“把玩古董”的心态细读作品妙处,好的作品一下午品读四五页心里就“美得不行”。“我们或许可以__________,成为过目不忘的读者,却无法天生成为洞若观火的读者。觉察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感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法国作家梭罗在经典著作《瓦尔登湖》中说过,“读书需要训练,就如同运动员所接受的训练那样,而且,人们差不多要终其一生,追求这个目标”。如果说有的阅读只是为了简单的功利,那么真正的阅读“不是那种用奢逸麻痹我们、让更高贵的感官一直沉睡的阅读,而是必须踮起脚尖、用我们最警觉和清醒的时间去进行的阅读”。对此,学者们__________地谈到,海量信息的自媒体时代,往往推送或抓取的仅是跟个体兴趣相关的“窄化”资讯。通过经典人文阅读,使读者能超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突破资讯隔膜。恰如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曾宣称,通过阅读小说,他在年轻的时候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浮光掠影    截然不同    天赋异禀    不约而同 B . 浮光掠影    大同小异    天赋异禀    见仁见智 C . 避重就轻    大同小异    博学多才    见仁见智 D . 避重就轻    截然不同    博学多才    不约而同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通过经典人文阅读,使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B . 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 C . 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使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 D . 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超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突破资讯隔膜。
  • 2. (2023高二下·武清开学考) 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屈原列传》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编年体通史 B . 《五代史伶官传序》    《新五代史》    北宋    欧阳修    二十四史之一 C . 《复活》    米考伯    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批判现实主义 D . 《五石之瓠》    《庄子》    道家    战国    致知在格物
二、单选题
  • 3. (2023高二下·武清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 能绝齐    虽蒙斧钺汤镬,甘乐之 B . 怀王悉发国中兵    使牧羝,羝乳得归 C . 此时降武    君我降 D . 与日月争光可也    生,何面且以归汉
  • 4. (2023高二下·武清开学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质胜则野(文:文采,华美。)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治国:治理国家。) B .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镇定。)    新沐者必弹冠(新沐:刚洗完澡。) C .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爱惜。)    人则反本(穷:贫穷。) D . 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崤山以东。)
  • 5. (2023高二下·武清开学考)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皆为陛下所成就

    A . 为降虏于蛮夷 B . 信而见疑 C .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D . 克己复礼为仁
三、现代文阅读
  • 6. (2023高二下·武清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人文研究来说,计算方法以往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而存在的,而今天已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一种新的人文研究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数字人文”。学者莫莱蒂曾设想一种建立在全部文学文本之上的世界文学研究,人们必须借助计算机对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进行采样、统计、图绘,分类,描述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做文学评论式的解读。为此,他提出了与“细读”相对的“远读”作为方法论。弄清计算机的远读与人的细读之间的差别,不仅能使我们清晰地界定计算方法在人文研究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人的阅读的价值。

    计算机是为科学计算而创造出来的,擅长的是“计数”,而非理解。要处理自然语言文本,计算机必须先将文本置换成便于计数的词汇集合,或者用更复杂的代数模型和概率模型来表示文本,这一过程被称为“数据化”。数据化之后所得到的文本替代物(集合、向量、概率)虽然损失了原始文本的丰富语义,但终究是可以计算的了。不过,尽管计算机能处理海量的语料,执行复杂的统计、分类、查询等任务,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

    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例如,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等人对数百万册数字化图书进行多种词汇和词频统计,以分析英语世界的语言演变,这属于前者;莫莱蒂用地图、树结构来分别展示文学作品的地理特征和侦探故事的类型结构,这属于后者。无论是宏观统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正如米歇尔所说,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人文材料的宏观研究提供了证据;但是要解读这些证据,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一样,是有挑战性的。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是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

    需要补充的是,当考查单篇文本的文本特征(例如计算一篇文档中所有单字的出现频率),或者分析其内部结构(例如提取一部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对话网络)时,数据量也会增长到个人无法处理的程度。所以,上述对文本集合所做的讨论在单篇文本层面也是成立的。

    一个普遍存在的对数字人文的评判依据,是看数字人文能不能更好地回答传统人文学者所关心的问题。严格说来,只有当数据量或者数据精度超出了个人阅读理解的能力范围时,才有理由借助计算机来对文本或者文本集合的特征予以量化描述,进而提供给人去进行深入解读。数字人文不仅仅是新的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赋予我们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我们现在可以问,五千年来全人类使用最频繁的词是什么。透过这类问题,可以获得观察超长历史时段文化现象的新视角。

    (摘编自王军《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梳理》)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数字人文的概念提出之前,计算方法已被引入人文领域,在研究中发挥作用。 B . 选择远读还是细读的方法,取决于阅读的对象是大规模的文本集合还是单篇文本。 C . 要实现莫莱蒂设想的世界文学研究,首先应进行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的数据化。 D . 数字人文不仅为文本处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而且为人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转述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本人的说法,有助于论证应该更全面地看待远读。 B . 文章区分“计数”与“理解”,是为了论证计算机不能处理某些特定类型的文本。 C . 文章第四段讨论单篇文本层面的问题,对前文补充论证,使得论证更加周密。 D . 文章同时肯定计算机远读和人的细读的作用,有助于避免人们对远读的误解。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文研究的主体,在数字人文中实现了从具体的学者个人向计算机的转变。 B . 远读不是要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只是要揭示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 C . 和人的细读相比,远读的理念和做法体现出大数据时代的跨学科取向。 D . 数字人文的价值,就在于将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阅读的文本都进行数据化并做研究。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7. (2023高二下·武清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侈之俗,日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选自贾谊《论积贮疏》)

    相关链接: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农功。

    (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有删节)

    1. (1) 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侈之俗    淫:过度 B . 天下财产何得不    蹶:枯竭 C . 禹、汤之也    被:遭受 D . 三曰农功    劝:劝说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畜积足恃    尔无忘乃父之志 B . 生之有时用之无度    《小雅》怨诽不乱 C . 日日长    然秦区区之地 D . 有饥穰    迩事父,远之事君
    3. (3)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B .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C .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D .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4. (4)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属于反面论述要重视积贮的一组是(   )

      ①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②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③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④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⑤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⑤ D . ③④⑤
    5. (5) 选出对阅读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 《论积贮疏》一文紧紧围绕“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一中心论点,引古证今,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正反对照,有条不紊,令人信服。 B . 这两篇文章的文体都属于“疏”,“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的文字。 C . 《论积贮疏》第三段从国家存亡高度说明不积贮的危害,从反面论证积贮的重要。 D . 《论贵粟疏》一段提出“以粟为赏罚”的具体措施,层层推进;逐层深入,论述严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6.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②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传序》)

    7. (7) 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相关链接体现了积贮贵粟的哪些意义。
五、诗歌鉴赏
  • 8. (2023高二下·武清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 怀

    陆游

    万里驰驱坐一饥,自怜无计脱尘鞿。

    身留幕府还家少,眼乱文书把酒稀。

    客路更逢秋色晚,故山空有梦魂归。

    芋羹豆饭元堪饱,错用人言恨子威

    【注】①子威:西汉乐昌侯王商的字。王商为人敦厚,因不满大将军王凤专权,二人心生罅隙。后皇帝听信王凤谗言,免去王商官位。三日后,子威去世。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写诗人因为生计不远万里策马疾行,奔波劳走,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 颔联从“身留幕府”和“眼乱文书”两个角度,概括了诗人常态化的生活样貌。 C . 颈联上下两句先虚后实,虚实相生,丰富了诗歌内容,拓展了诗歌想象空间。 D . 末句用典,揭示了想粗茶淡饭果腹尚不能遂愿的原因,照应前文,深化了感情。
    2. (2) 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 9. (2023高二下·武清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大学之道》)
    2. (2)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
    3. (3) ,治乱之条贯。(《屈原列传》)
    4. (4) 天下云集响应,。(《过秦论》)
    5. (5)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6. (6)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
    7. (7) 《过秦论》一文中“”两句形象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六、现代文阅读
  • 10. (2023高二下·武清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大鼓

    张丽

    ①在鄂北,要问张大鼓是谁,乡亲们一定会说,是那个“赶酒席”的,这样说着的时候眼里露出不屑。湖北人都知道打鼓说书,登上大雅之堂叫湖北大鼓,走村串户叫赶酒席。

    ②赶酒席是一种讨钱的营生,低人一等。张大鼓只在外乡赶酒席,敲鼓击板信口编词,看见老人唱福禄吉祥人安康,看到孩子唱五子登科中状元,讨的是碗热饭。只有在真正的酒席上与人搭档,他打鼓说书,搭档拿一空碗挨桌等客人打彩,最后才坐上残席。

    ③张大鼓干这营生,整个家当就是云板、小鼓和鼓签,没有一个安生的窝。好姑娘不愿嫁他,差一点的他看不上,高的不成低的不就,打了一辈子光棍。

    ④年轻时张大鼓可风光了,依现在的说法那叫星,粉丝方圆几十里。他要说书,太阳还没落山,家家大人派娃娃去占场子。场子设在稻场,几十个娃每人画个圈,放上板凳、凉席、竹床,等到晚上一家人看戏。张大鼓白皙清瘦,嗓音明亮,扮女角时眉目生辉,兰花指纤巧玲珑,细腰风摆杨柳,活像个大姑娘。十里八乡的叫他张大鼓,谐音张大姑,掩盖了他当老师的称号。

    ⑤张大鼓正业是民办教师,教一年级语文。他教书随意随性,把生字生词融于日常用语,四言八句信手拈来,或说或唱,有板有眼,要人哭就哭,要人笑就笑,不少学生听入迷,尿湿了裤子。

    ⑥张大鼓会说书,先在本村演,又被外村请,后来演到了乡里。乡里书记喜欢听,说是曲艺,叫湖北大鼓,还称张大鼓是民间艺人。乡里的戏台搭得高,张大鼓一曲《王大妈学文化》才演完,台下掌声如潮。观众热情高,非要他再演一曲,张大鼓在兴头上,加演了《亲生的儿子闹洞房》。这是曲新戏,人人夸他唱绝了,绝对是那个事。没想到他一下台丢了饭碗,原因是戏里的张善良抛弃妻子,而乡里的书记恰巧与糟糠之妻打了脱离,准备停妻再娶。张善良是现代陈世美,书记呢?大家同情张大鼓,说早晓得这结果,不该让他加演的。张大鼓哈哈一笑,连说带唱:您呀们谁也莫要怪,常言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其实啊,人生比戏呀——更精彩!不久,张大鼓远走他乡。

    ⑦再见张大鼓是二十多年后,我九十岁的婆婆(奶奶)在腊月二十五寿终正寝。婆婆平生心肠好,亲邻到得齐,酒席摆了二十多桌。那天下着雪,我坐的一桌席摆在厅堂,天井口拉着雨布,冷风还是一个劲地灌。上菜期间不时有烧水的倒茶的拿碗来打彩。酒席正酣,突然一声鼓响,云板撞击有声。只见天井边支了个小鼓,一清瘦的老人立于鼓前,左手执云板击节,右手拿鼓签敲击鼓面或鼓边,铿锵有声。他头上飘雪花,嘴里冒热气,嗓音醇厚,吐字清晰。看模样,听唱腔,我觉得好生熟悉,正纳闷,有人大叫,咦——张大鼓!真是的——张大鼓!我惊奇地站起身,喊了声张老师。张大鼓点点头,用鼓签示意我坐下(老家的规矩,没放鞭炮不能离席)。坐席的堂哥看张大鼓继续说唱有些忿忿不平:个赶酒席的还摆么架子,省城回的领导打招呼还不当事哈。显然,张大鼓听到了这句话,鼓签一点换了唱词:这位大哥休要怪,这屋里婆婆我记在怀,那还是个腊月天,婆婆的一碗热鸡蛋,让我过了个暖和年哪——哪字拖得长,悲悲切切。席间鸦雀无声,所有的眼睛耳朵都追着张大鼓:小鼓一击云板响,各位乡亲听端详,今天我来唱一唱。(转说词)您要问我唱么事,(转唱腔)我唱的是一曲孝子戏,孟宗哭竹那一呀场。孟宗哭竹和天仙配是我们老家的故事,一个是哭竹救母,一个是卖身葬父,同样的孝行感天动地。

    ⑧张大鼓用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行腔报字,以四平调为基本曲调,一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时而是皱眉喘息的孟母,时而是焦虑恸哭的孟宗。在他虚拟的动作里,寒风怒号,冬竹摇曳。他的手法、眼法、身法和步法灵活多变,哀婉的说唱之间插以多变的鼓板牌子,把肃杀的寒冬、救母的迫切演染到了极点。一时间端菜的举着托盘不上菜,坐席的拿着筷子不下箸,就连孩子也停止了喧闹。突然间,鼓板如骤,地裂石开,嫩笋簌簌而出。张大鼓双手合拳:“有道是,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⑨一曲终了,满座哗然。坐席的客人等着打彩,才发觉张大鼓没带搭档。我霎时明白他是来报答婆婆的一碗热鸡蛋的。父亲为张大鼓单开了一桌,我过去为他敬酒,恭恭敬敬地叫他老师。张大鼓连喝三杯满面红光,说今几个高兴啊,赶了一辈子酒席,第一次有当官的学生来敬酒。喝到最后出门,脚步踉跄。好在,雪什么时候停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小说中“赶酒席”是求人打彩、低人一等的营生,暗示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世俗观念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对某些工作仍存在着歧视。 B . 张大鼓借张善良抛弃妻子的故事讽刺书记与糟糠之妻打了脱离,招致了书记的报复,酿成了其人生悲剧。 C . 小说中“那天下着雪……天井口拉着雨布,冷风还是一个劲地灌”说明了故事背景,也衬托了后文张大鼓冒雪顶风说书的形象。 D . 因在我婆婆(奶奶)逝世的酒席上发觉张大鼓没带搭档,父亲可怜他,为他单开了一桌。 E . 张大鼓是一个普通人,在作者的笔下却非常鲜活,他讲课生动,说书精湛,为人乐观,知恩图报。
    2. (2) 人物形象的鲜活是由于塑造方法得当,请结合文本第⑧段内容,分析其塑造人物的方法。
    3. (3)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小说的结尾句“好在,雪什么时候停了”的表达效果。
七、语言表达
  • 11. (2023高二下·武清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学习英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中国人对亲戚的称谓远比西方要复杂。我们称呼父亲的姐妹为姑姑,称呼母亲的姐妹为姨妈,而在英语中这两者都统称为aunt。划分更细致的是父亲的兄弟辈,一般来说我们称呼父亲的哥哥为伯父,他的配偶我们一般称为伯母,称呼父亲的弟弟为叔叔,他的配偶我们一般称呼为婶娘,而在英语中则统一用uncle代表。

    你认为中西方家庭产生这样不同称呼的原因是什么?请运用《乡土中国》中的相关知识或概念加以分析说明。(150字内)

八、写作题
  • 12. (2023高二下·武清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12月31日,中国青年网新年献词《2023年,陪着你慢慢变好》,其中提到:2022年,每个人都不容易。“我们叩问生命。因为,有一些人,有一些事,永远地停留在了2022。我们是悲伤的,是无力的”,但“我们追寻信仰。虽然,信仰战胜不了死亡。但是,信仰可以给予我们向上生长的力量”;“我们渴望真实。真实很简单……可以是面对各种不确定,保持沉默不说谎”;“我们仰望梦想。我们坚信,世上一切伟大的梦想,都是由一个个平凡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最终生成磅礴的力量”;“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在这个不可阻挡无法限量的年岁里,我们愿意陪着你,也愿意世界陪着我们,慢慢变好”。2023年,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重塑未来。新年之际,当你回首往事,或展望未来时,你认为是什么会让我们慢慢变好呢?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