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能把想象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
②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③这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的结果
④谁能在科技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
①量变体现质变并保存质变的成果
②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③量变与质变的有机结合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④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①坚持辩证思维的动态性和整体性
②运用联想思维去认识一事物
③坚持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
④坚持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知的
②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③创造性思维促进了认识和实践的发展
④科技创新使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①把供销社、国营食堂与计划经济直接挂钩,属于形而上学的思想
②解决人们的疑惑与担心,需要政府加强宣传教育与有效市场监管
③对供销社、国营食堂等话题的讨论,反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供销社、国营食堂的兴起能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巩固其主体地位
①坚持利用创新思维,突破古镇保护开发的外在制约
②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遵循古镇保护规律
③坚持遵循逻辑推理,切实把握古镇保护的条件关系
④坚持把握辩证分合,正确处理古镇保护和开发关系
①准确把握事物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坚持适度原则
②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做到破立并举
③从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坚持全面而具体地认识事物
④在整体性与系统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坚持稳扎稳打
①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
②综合方法把注意力放在“点”上
③体现了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④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
①聚合思维要求从中心向四周思考和解决问题
②发散思维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
③逆向思考能创造出事物没有的新功能
④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要善于联想
①以概念作为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
②抽象概括了描述对象的形象特征
③具有思维表达的情感性严谨性特征
④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反映认识对象
①一切原因都是产生相应结果的依据,把握因果规律能够推及事物发展的结果
②根据各种内外矛盾及各种矛盾方面的力量对比关系判断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向
③人们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科学预见事物前途和趋向
④人们能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把握现实性与可能性辩证关系科学预见未来
①具有“先知先觉”的基本品质
②具有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③帮助人们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
④助于人们趋利避害、防患未然
①金受热体积膨胀,银受热体积膨胀,铁受热体积膨胀,所以,金属受热体积都会膨胀。
②声和光都可以直线传播,都可以反射和折射;因此, 声有波动性质,光也有波动性质。
③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发展;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所以我国会取得进一步发展。
④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新陈代谢,大熊猫是生物, 所以,大熊猫可以进行新陈代谢。
①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携手合作、协商共赢关系。
②国与国之间已经形成了“拉手”和“拆墙”关系。
③中国与他国之间既坚持“拉手”“拆墙”,又坚持信任协商。
④中国坚持发展与他国之间合作共赢的关系。
①尊重了质量互变规律,加强日常训练以适应飞行要求
②采用了分析方法,对航天员的各方面素质分别进行考察
③借助了选言推理,考虑航天员是否具有完成航天任务的能力
④运用了综合方法,全面考虑航天员各方面素质对执行任务的影响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成效明显。但同时,一些地方和学校对“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开门办思政课、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课程教材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的学校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亟需深化。
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要求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思政课教材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分层分类开展“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点,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材料二:建设思政“大课堂”,需要善用社会大课堂,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设立了首批453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广东有14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入选,其中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4家单位入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将积极与大中小学学校共同挖掘、打造系列现场教学课程,联合开展现场教学、VR教学、志愿服务、支部共建等合作,不断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培育时代新人。
——全国统筹。全国一盘棋,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实行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鼓励主动作为、率先达峰。
——节约优先。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双轮驱动。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内外畅通。立足国情实际,统筹国内国际能源资源,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和经验。统筹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对外斗争与合作,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坚决维护我国发展权益。
——防范风险。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可能伴随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
“敢为天下先”是“深圳十大观念”之一,在经济特区发展的时代语境中,这是创新者的自我期许,也是变革者的坚毅志向。
率先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实行招聘录用、竞争上岗,开劳动力商品化先河;率先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最早推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石破天惊的种种创举,铭刻在特区发展史中。如今,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的重大历史使命,深圳正在以国家战略为己任,以综合改革试点牵引战略战役性改革。个人破产条例、数据条例等多部法规“破冰”出台,全国首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体系发布,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持续发挥效应……一批有力度、有分量的改革创新成果,不断释放着“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气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原则,共同构建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我国还将陆续发布能源、工业建筑等领域具体实施方案。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成长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能源。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发表演讲时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中国将破立并举、稳扎稳打,在推进新能源可靠替代过程中逐步有序减少传统能源,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破解碳达峰碳中和难题。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的革命事业要“经常自己批判自己,往往在前进中停下脚步,返回到仿佛已经完成的事情上去,以便重新开始把这些事情再做一遍”,强调“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列宁指出,“错误终究是错误,必须对它进行批评,必须为纠正它而进行斗争”。
◇中国共产党一大就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严格要求;党的二大在党章中设立专门章节规定党的纪律;党的七大科学总结了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三大作风”,写入党章;党的十三大报告正式提出“从严治党”;党的十四大将“从严治党”写入党章总纲。
◇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125次出现“错误”一词,对经验教训的总结极为深刻;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是我们党必须采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自我革命”列入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鲜明宣示“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
◇从“吾日三省吾身”到“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修身、自省、思危、革新的精神从老一辈共产党员的身上延绵传承至今。
综合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哲学与文化》知识,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角度阐释你对“自我革命”丰富内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