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

更新时间:2024-07-29 浏览次数:3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一下·凤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王国维先生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如果说在20世纪上半叶,拉美文学主导性的体裁是诗歌,那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篇小说就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诗歌能抒怀咏志、唱出个人的声音,而小说则能讲述民族的寓言。在拉丁美洲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 一种新的拉丁美洲共同体意识逐渐成形,这种意识影响到文学,同时也被文学所塑造。

    拉美新小说讲述的不仅是一地特有的故事,更是整个拉丁美洲的故事。例如在《百年孤独》 中作为拉丁美洲象征的小镇马孔多,第一次见到火车的居民只能以“一个吓人的东西,好像一间厨房拖着一个镇子”来形容这一现代发明,它既是进步的许诺,又似不祥之兆。对于他们来说,火车如同神话般魔幻。从这个意义上说,“魔幻”意味着欠发达,意味着尚未祛魅的状态。马尔克斯和他的同行们讲述的,就是当时生活在欠发达状态中的拉丁美洲人所经历的欢欣与苦难,他们一次次被点燃又一次次被浇灭的希望。

    当然,“魔幻现实主义”不等于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或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邀请读者一起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富恩特斯的《最明净的地区》读起来就像在观看墨西哥现代艺术家创作的巨幅壁画;科塔萨尔的《跳房子》更为大胆,让读者自己去选择章节的阅读顺序。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作家无穷的创造力和拉丁美洲人民不竭的生命力。这些力量的积聚,要突破小说固有的边界,要释放太多的能量。

    从20世纪70年代起,拉美文学就难以复制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了,但其余波仍久久未平。在文学后辈们,如伊莎贝尔 • 阿连德的《幽灵之家》中能明显看到《百年孤 独》的影子,罗贝托 • 波拉尼奥的《荒野侦探》也带有《跳房子》的痕迹。60年后回看,这就 是拉美文学的“走出去”,是拉美作家以饱含原创性的精神、跨越国界和大洲的眼光与气度,尝试了小说创作的新的可能性,实现了拉美小说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这也是拉美“文学爆炸”在热闹过后留下的一份宝贵的经验遗产.

    (摘编自张伟颉《六十年后,拉美“文学繁荣”再回首》)

    材料二:新时期作家对马尔克斯大规模的学习借鉴带来文学魔幻写作的繁盛,也必然带来 “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的隐忧,这使作家们对亦步亦趋的“魔幻”写作心怀警惕,并极力追求 魔幻创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获得文学创作的超越与突破。

    美国学者哈罗德 •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认为诗人对其先驱者的态度,是一种爱与恨 相交织的焦虑,感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已经被前人表达过。中国作家的魔幻写作也始终伴随 着这种“影响的焦虑”:面对悠久而深厚的中国魔幻文学写作的历史与传统,面对成就巨大的拉 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中国作家的魔幻写作还有创新的可能吗?作家又如何才能超越双重的“影 响的焦虑”,实现创新与突破?

    莫言早在80年代就曾表示要逃离福克纳和马尔克斯这“两座灼热的高炉”,去建构属于自 己的文学世界。他用强大的现代意识去覆盖传统,用外来的技法去书写中国经验。他并不因为 “影响的焦虑”而排斥中外经典的影响,而是在接受中外影响之后通过纳入现代意识与中国经验而获得超越、实现独创。最终,莫言通过拉美文学经典的技法与中国经验、现代意识的融汇整合,创造出融鬼怪故事与超验感觉为一体的“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魔幻写作不仅一直处在“影响的焦虑”中,也日益面临着同质化危机。 一 些批评家认为,“中国文学过度‘马尔克斯化”。这表露了人们对于同质化创作的警惕和担忧, 也表达了人们对中国文坛的“马尔克斯模仿秀”的不满。

    那么,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如何才能保持自我个性而不被同化?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该如 何应对同质化危机?

    中国作家在魔幻写作中要保有自我,创作要自成一格,就必须与马尔克斯等魔幻现实主义 大师保持一定距离,特别要警惕跟风式的写作。只有当作家怀着高度的创作自觉性,才有避免魔幻写作同质化的可能。我们也要警惕那种思想匮乏、为“魔幻”而魔幻的文学写作,当代文学的魔幻叙事应该注重文学的精神内涵与形式技法的统一,否则,必然“跑偏”,走入创作困境。

    我们要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要尽力保特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相区别的异质性因素,从而保有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我们深信,只有在中国作家与外国作家之间、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保持一种“和而不同”的态势,中国当代文学的魔幻写作才能摆脱“影响的焦虑”与同质化的危机。

    (摘编自曾利君《马尔克斯与中国文学》)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20世纪上半叶诗歌是拉美文学的主导不同,自20世纪60年代起,小说成为拉美 文学最有力的代表。 B . 从20世纪70年代起,拉美文学便终结了之前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 一度萧条静寂。 C . 学界一致认为,诗人在学习和借鉴中对先驱者往往会有一种爱恨交织的焦虑,担心自 己无法创新和突破。 D . 如果魔幻的文学写作缺乏历史、现实、文化的有力支撑,让形式技法喧宾夺主,必然 会进人创作的困境。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拉美新小说不仅讲述一地特有的故事,更是整个拉丁美洲的故事,“魔幻现实主义”成 为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特征。 B . 回首拉美文学,作家运用原创、眼光和气度,尝试了小说创作的新的可能性,实现了 拉美小说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C . 莫言借鉴魔幻现实主义,并融入了现代意识和中国经验来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成就 了“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D . 既要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要保持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如此,中国当代文 学的魔幻写作才能发展得更好。
    3. (3) 下列论据,不能支撑材料一 “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观点的一项是(   )
      A . 阿莱霍 •卡彭铁尔的《追击》采用了与音乐中交响曲的各个乐章相呼应的故事结构。  B . 略萨的《绿房子》如电影镜头般轮流展现不同时空中并行、最后交织在一起的故事。 C .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遵循了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单线结构模式,脉络清晰。 D . 卡夫雷拉•因凡特的《三只忧伤的老虎》从小说标题开始就抛出一系列的文字游戏。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5) 王国维先生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请结合材料,试分析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成就之下,中国当代文学魔幻写作存在的必要性。

  • 2. (2023高一下·凤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片段一: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我咬了一口美味的家做月饼,想起那个小同乡大概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片段二: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节选自铁凝《哦,香雪》)

    片段三:

    村景

    希梅内斯

    这是一个野外小村,

    乌黑的瓦顶上空,

    碧绿的田野之中,

    回荡着草虫和畜铃的奏鸣。

    蝙蝠正在四处飞舞,

    天使已敲响晚祷的钟声,

    农夫走在回家的路上,

    肩扛锄头、嘴里还把歌儿哼。

    ——孩童的喧闹混成一片,

    畜栏中的牛群哞哞不停,

    锅灶里飘散出微微的香气,

    淡淡的炊烟袅袅飞升。

    金盘似的圆月一轮,

    高挂在远处的树顶,

    抛洒出清澈的光芒,

    沐浴着奇幻的荒凉村景。

    1. (1) 下列对三个文学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片段一中,茹志鹃通过对乡村中秋节风俗习惯的描写,为后文小通讯员的出场做铺垫,也为小说结尾处小通讯员的英勇牺牲埋下伏笔。 B . 片段二中,香雪端详铅笔盒之后,“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体现了香雪的虚荣,也意味着对纯真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C . 片段三中,“农夫走在回家的路上,肩扛锄头、嘴里还把歌儿哼”突出了农夫经过一天的辛苦劳作后,荷锄而归,心情依旧悠然欢畅。 D . 片段三中,诗人沐浴在“高挂在远处的树顶,抛洒出清澈的光芒”的“奇幻的荒凉村景”下,内心产生了一种浓到化不开的感伤之情。
    2. (2) 下列对三个文学片段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百合花》运用倒叙手法,将眼前的中秋之景与家乡的中秋之景联系起来,既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还有效地舒缓了紧张的气氛。 B . 《哦,香雪》擅长细节描写,通过香雪“举”“拍”“打开”“放”“合”等一系列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香雪得到铅笔盒后的兴奋。 C . 《村景》善于融情于景,以草虫、畜铃、蝙蝠、牛群、袅袅炊烟等多种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景象为意象,来抒发自己对乡村景色的喜爱。 D . 《百合花》巧用童谣、《哦,香雪》妙用比喻拟人、《村景》将现实与想象有机结合,使得三个文学片段都具有极强的浪漫主义色彩。
    3. (3) 简要赏析片段三的写景艺术。
    4. (4) 月有很多种形态,如新月、残月、上弦月,而三个文本(片段)都选择了“满月”,为什么作者偏偏选择这种形态的月?联系全文说说你的想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2023高一下·凤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 , 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 , 谥为文成侯。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 .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 .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 .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父,古时称呼祖父,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 B . 沛公,刘邦的爵位,比“留侯”的“侯”爵位高一等。 C . 高帝,开国皇帝谥号“高皇帝”的简称,不同于“高祖”之称。 D . 卒,原本是对大夫死亡的称呼,后来成为死亡的通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良轻财爱国。因父辈做过韩国相,所以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 . 张良功勋卓著。他献计大败峣关下的秦军,消除项羽疑心,荐举良才解除危难,刘邦对他高度评价,并想要重赏他。 C . 张良冷静果断。在秦军将领答应叛秦并打算与刘邦共袭咸阳时,张良冷静分析出其中的危险因素,并果断建议进攻秦军。 D . 张良善于自全。他婉言谢绝刘邦给他的齐地三万户封赏,一方面是他淡泊名利,另一方面这也是他的自全之法。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

      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 (5) 张良作为谋臣善于识人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 4. (2023高一下·凤城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小题。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苏轼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起句“山光”“马惊”可谓奇笔,诗人心中惊喜难禁,先睹为快之意呼之欲出。 B . 颔联“长春苑”“不夜城”指代乾明寺,表现雪后繁华之景,给人芳菲三春的错觉。 C . 颈联以一“弄”字置于“晴”上尤为活泼传神,与“云破月来花弄影”有同工之妙。 D . 尾联回扣标题,诗人喜雪之情,溢于言表,意犹未尽,愿宿于此,以待赏明日之景。
    2. (2) 元丰四年(1081年)冬,黄州大雪。苏轼在《书雪》中说:“今年黄州,大雪盈尺。”诗人是如何表现“大雪盈尺”情形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5. (2023高一下·凤城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念奴娇·过洞庭》中,作者以辽阔的江水为背景,衬托自己豪迈的形象的句子是

    2. (2)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
    3. (3) 《侍坐》中,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唱着歌回去。
    4. (4) 《登岳阳楼》中“。”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2023高一下·凤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世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1600多年前,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记》,留下了一个令世人             的“世外桃源”。从此,桃花源一直藏在古书里,藏在每个人心里。

                 , 陶渊明笔下的神韵在酉阳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忙碌的一年已过了三分之二,我终于在难得的假日里放下手中的琐事,抛却尘世的杂念,满身轻松地去追寻心中的那片净土。到达酉阳时,天色渐暗,酉州古城的             渐渐弥漫开来,让人感受到土家族“清明上河图”的宏伟壮观与沧桑的历史情怀。在这次的旅行之中,我不仅仅欣赏到了宛如仙境般的世外桃源胜景,还见识到了许多令人惊叹无比的景色与历史遗迹,在太古洞,看世界奇观,探地下神秘景象,让我体会到了造物主的            

    桃花源,一处坐落在人间的神仙秘境,让我如此着述,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形,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而迷恋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心驰神往   时过境迁   古色古香   神妙莫测 B . 神摇意夺   白云苍狗   原汁原味   神妙莫测 C . 神摇意夺   时过境迁   原汁原味   鬼斧神工 D . 心驰神往   白云苍狗   古色古香   鬼斧神工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原型,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而迷恋。 B . 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原型,更是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 C . 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锥型,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而着迷。 D . 让我着迷的不仅它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型,更是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
  • 7. (2023高一下·凤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了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 , 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 ,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1. (1)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 (2) 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填上恰当的诗句,符合原文意境的一项是(   )
      A . 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③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B . 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③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C .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③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D .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3. (3) 调整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使整个语段合乎逻辑、表达和谐一致。

      人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奔跑,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枯叶的秋,错过了;夏天,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错过了;错过了山坡覆盖白雪、水面凝成银冰的冬;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的春,错过了春风唤醒田蛙的春。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景色中踱步,让一个个脚印有翡翠的韵脚、金银的注释。这才是绿色的生活、生动的世界。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历史见证了旧中国的积弱积贫,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历史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富起来”;历史见证了经济短缺的拮据,也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70年,时光带走了许多,也带来了许多。作为新时代的你们,可曾了解过那些沧桑巨变的细节、那些改天换地的故事:从泥泞的土路到平整的柏油路,从吃不饱到减肥茶,从笔墨书信到智能手机,从遥望天空到载人航天。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今天,在“中国梦”指引下的中国人,将会有更多的奇迹见证于世界。

    请以“见证与愿望”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