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②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③“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
④“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张载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顾炎武 |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1945年 | 联合国 | 1960年 | 石油输出国组织 |
1961年 | 不结盟运动 | 1967年 | 欧洲共同体 |
1995年 | 世界贸易组织 | 2001年 | 上海合作组织 |
第一节 波兰:危机与变革 第二节 匈牙利:历史的重负 第三节 民主德国:渴望统一 |
材料一:
内容 |
出处 |
“辽之先,出自炎……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苍山,徙潢河之滨。” |
《辽史·太祖本纪》 |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 |
《辽史卷》七十二 |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州、府、县。” |
《金史·百官志》 |
材料二:十九世纪中期以来,以中国“天下观”为基础建构出的“世界体系”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天朝思想家们的“天下”式的空间想象开始发生动摇。就近代中国来说,民族意识的普遍萌发始于甲午战败后,一些国人逐渐萌发民族意识,使得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中西思想的交融下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首次提出了国内各民族平等和团结的主张,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一定程度上开始被普通大众了解并接受;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推动中国民族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推向新的高潮。
——摘编自唐建兵《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嬗变与走向》
材料三: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宪法性文件和法律文本中对于各民族平等团结、多民族国家统一性的强调,都在以制度化的规范形式型塑与强化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刘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百年回溯》
材料一:
图一造纸术传播示意图 |
图二工业革命成果扩展示意图 |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标志性科技
时间 |
国家 |
新科学技术 |
时间 |
国家 |
新科学技术 |
1945 |
美国 |
原子弹爆炸 |
1969 |
美国 |
“阿波罗11号”登月 |
1946 |
美国 |
电子计算机诞生 |
1972 |
美国 |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
1957 |
苏联 |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
1997 |
美国 |
克隆羊“多莉”诞生 |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科技改革的决定、条例内容(摘编)
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 |
科研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要与企业之间协作和联合,加强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 |
关于扩大科学技术研究机构自主权的暂行条例(1986年) |
科研机构在保证国家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向社会承接各种科技任务。根据科研机构的性质,采取合同制、基金制和包干制管理形式,合理应用国家科研经费,多途径开辟经费来源。 |
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995年) |
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新型科技体制。 |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
部署信息技术、节能技术、新药创制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路径以及建设若干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大学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发机构。 |
——摘编自侯波《新中国70年科技发展改革的历程和经验》
材料:美国学者奥斯古德曾说:“国家利益被理解为一种只对国家有利的事态。导致人们追求这一目标的国家利已主义动机,是以只关心一国自己的福利为标志的,它是国家集团自私的表现。”美国政治学教授詹姆斯·罗森奥在考察国家利益这一概念的历史时写道:“国家利益的概念,在政治分析和政治行为这两种意义上均被加以使用。作为分析工具,它用描述、解释或估价一国外交政策的本源或适当性,作为政治行为的手段,用来为某些政策进行辩护,提出谴责,或加以肯定。”
——摘编自蔡华堂《论国家利益的实质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国家利益”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表述清晰,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