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第六次...

更新时间:2023-05-18 浏览次数:2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 1. (2023高一下·钦州)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写道:“欧洲商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球的商业发展,还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诞生。”这里的“远航”是指(   )
    A . 新航路的开辟 B . 早期殖民扩张 C . 开展三角贸易 D . 争夺海上霸权
  • 2. (2023高一下·钦州)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 . 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B . 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 .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D .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 3. (2023高一下·钦州) 以下为哥伦布《航海日志》的摘录:

    据此,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哥伦布的航线受到地圆说影响        

    ②哥伦布对金银的渴求促使他远洋航行

    ③哥伦布远航到达了泉州和杭州        

    ④传播基督教是哥伦布探险的动因之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4. (2023高一下·钦州) 15-16世纪,促进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因素包括(   )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③传统的路上贸易通道受阻
    ④富庶东方的强大吸引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5. (2023高一下·钦州) 有一位历史人物,在他 12 岁时(1492 年)①到达了美洲;在他 17 岁时(1497 年)②率先在 北美的纽芬兰岛登陆,为英国插上了第一面海外殖民的旗帜……③(他自己)则让人类拥 抱了整个地球。横线上依次应填入 ( )
    A . 哥伦布——卡伯特——麦哲伦 B . 迪亚士——卡蒂埃——巴伦支 C . 哥伦布——卡伯特——塔斯曼 D . 德雷克——哈得逊—麦哲伦
  • 6. (2023高一下·钦州) 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坎内里曾按照地圆说理论绘制了“世界地图”,将中国和印度的位置确定在大西洋的彼岸,使人们相信,从欧洲出发向西穿越大西洋,就可以到达东方。据此推断该地图(        )
    A . 取得基督教会的支持 B . 得到中国皇帝的认可 C . 为欧洲探险家提供支持 D . 为欧洲宗教改革助力
  • 7. (2023高一下·钦州) 哥伦布在《航海日志》中写道:“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由此可知哥伦布团队(   )
    A . 熟悉东方文化 B . 已经发现美洲 C . 接受地圆学说 D . 经济实力雄厚
  • 8. (2023高一下·钦州)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 .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 . 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影响 C . “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D .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 9. (2023高一下·钦州)  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西欧人探寻南半球新世界从根本上是为了(   )
    A . 开辟到达南半球的新航线 B . 扩大资本原始积累 C . 推动世界联系加强 D . 提升本国国际地位
  • 10. (2023高一下·钦州)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 . 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B . 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 .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D .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 11. (2023高一下·钦州) 斯达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些大而新的政治实体在调动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方面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早期探险者绝大多数是意大利航海冒险家,但他们的资助者都是新兴的民族君主国而不是他们家乡的微不足道的城邦。”材料中“这些大而新的政治实体”是指(   )
    A . 西欧封建主 B . 欧洲民族国家 C . 资产阶级共和国 D . 城邦国家
  • 12. (2023高一下·钦州) 下表为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的资料

    时间

    人物

    事件

    1487年

    迪亚士

    抵达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1492年

    哥伦布

    抵达美洲

    1497—1498年

    达·伽马

    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

    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由此可知,该表的标题应是(   )

    A . 郑和下西洋 B . 新航路的开辟 C . “海上马车夫” D . 三角贸易
  • 13. (2023高一下·钦州) 15-16世纪,西欧的专制国家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新教徒的进取精神等,把它们组合成一部轰轰作响的“机器”开向海外。这说明西欧专制制度(   )
    A . 在早期发展中推动了社会进步 B . 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C . 支持了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 D .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
  • 14. (2023高一下·钦州) 为了发现与亚洲进行直接贸易的航路,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出海航行,他们分别到达过( )
    A . 好望角、印度、美洲、菲律宾 B . 印度、好望角、美洲、菲律宾 C . 好望角、印度、菲律宾、美洲 D . 印度、好望角、菲律宾、美洲
  • 15. (2023高一下·钦州) 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在1500年前后已经开通,这条航线是最佳航线。但16、17世纪,英国人和荷兰人却在继续探索经高纬度的北大西洋到达美洲、经寒冷的北冰洋到达亚洲的新航线。英国人、荷兰人继续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为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B . 为本国工业发展寻找原料 C . 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威胁商路安全 D . 西班牙葡萄牙对最佳航路的垄断
  • 16. (2023高二下·塔城期末) 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中国和墨西哥之间。自1571年航线开通后,仅20年间约有3000吨白银流入中国。这一现象表明太平洋航线的开通(    )
    A . 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B . 直接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 . 表明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出现了飞跃 D . 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创造条件
  • 17. (2024高一下·花山期中) 14—16世纪,远洋航行在葡萄牙等西欧国家颇为流行。贵族们希望通过海上征服战争建功立业,赢得君主欢心,从而获取俸禄、封地和职位;商人们希望开拓新的商路和市场,获得发财致富的机会;普通民众则希望获取新的土地。据此可知,在当时葡萄牙等西欧国家 (    )
    A .   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 B . 海外扩张成为社会共识 C . 阶层间流动受到了严格限制 D . 开始利用海洋获取权益
  • 18. (2023高一下·钦州) 从世界发展的角度看,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最大价值是(  )
    A . 使人类首次进入美洲大陆 B . 打破了美洲与世界隔绝的状态 C . 发现了美洲独有的农作物 D . 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
  • 19. (2023高一下·钦州)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视角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 . 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视角/侵犯 B . 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视角/侵犯 C . 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视角/文明相遇 D . 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视角/文明相遇
  • 20. (2023高一下·钦州) 据记载,当达·伽马航行到印度后,一位印度王公问他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他回答说“总数不多,是样品”,并请求准予把货物从船上卸下来。这反映了达·伽马此行的目的是( )
    A . 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B . 积极抢占海外地盘 C . 追求丰厚商业利益 D . 谋求控制印度王室
  • 21. (2023高一下·钦州) 新航路开辟后,占据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的两个国家是
    A . 葡萄牙和西班牙 B . 英国和法国 C . 英国和荷兰 D . 德国和俄罗斯
  • 22. (2023高一下·钦州)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航海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

    ①都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②都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

    ③航海家都是葡萄牙人
    ④都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3. (2023高一下·钦州) 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的开辟者是(   )
    A . 哥伦布 B . 迪亚士 C . 达·伽马 D . 麦哲伦
  • 24. (2023高一下·钦州) 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
    A . 卡伯特父子 B . 哥伦布 C . 麦哲伦 D . 德雷克
  • 25. (2023高一下·钦州) 16世纪,世界新旧大陆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与外贸增多,白银出现跨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该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
    A . 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 B .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C .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 D . 白银成为西欧社会上层的追求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 26. (2023高一下·钦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 (1) 结合图3及所学知识,简述15—17世纪欧洲人探索海洋,使全球海路大通的历程。
    2. (2) 运用上面图片及文字信息,讲述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及影响。(要求:按照因果关系、逻辑清晰)
  • 27. (2023高一下·钦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金、香料、珠宝是西班牙人和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另一个重要动因。由于《马可 · 波罗行纪》中关于中国与日本的财富无穷的神话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的无限遐想。

    材料二: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动力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列举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远航尝试,并概括其积极影响。
  • 28. (2023高一下·钦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16世纪的西欧社会在“寻金热”和传教热的鼓动下,具有强烈的海外扩张欲望,航海探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是中国航海所无法相比的。当时西欧社会无论是国王、教皇、僧俗贵族、庶民商贾或资产阶级,“个个着了财迷”。其中专制君主“对于权势和财富的追求”,新兴资产者扩大原始积累的愿望,更为强烈。……对物质利益的共同追求,为专制君主与私人航行相结合提供了社会前提。这些决定了西方航海社会基础的广泛性,使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摘编自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的原因初探》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三: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大航海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欧、西欧国家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活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00年前后不同文明间注视和对抗的表现。
  • 29. (2023高一下·钦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

    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1. (1) 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什么?
    2. (2) 材料二表明“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哪些具体表现?
    3. (3) 如何解释“地理大发现”的世界历史意义?
  • 30. (2023高一下·钦州)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海洋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汉以后)古代所称的东、西洋航线,大抵都以广州为始发港,东去可以到吕宋(今菲律宾),西去可以到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以至东非等国。广州港地当东、西、北三江汇合点,是海港兼河港码头。广州很早就有很多外国人留居,隋唐时尤甚。宋时官府设“蕃坊”,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宋代重修南海神庙碑文中也说:“先是此民、与海中蕃夷,四方之商贾杂居”。

    ——摘编自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概括广州在当时中外经济交往中的地位。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在高纬度地区寻找新海运航线的原因。基于全球化视野,简述这些行动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应该如何重视海洋问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