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

更新时间:2023-05-10 浏览次数:3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①就学科分类而言,医学与文学无疑是不同的学科。但如果从文化层面进行分析,这两种学科都是将人作为研究对象,“以人为本”是两种学科的共同本质。在分析医学与文学的形成过程时,我们往往会发现这两种学科都曾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二者存在天然的共通性。

    ②中国传统医学依托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进行传播。在传统文化的早期阶段,文化呈现出一种综合的形态,这种形态成为孕育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的共同摇篮。在这两个学科尚未独立分离出来的时候,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杂糅现象。无论是诗歌、民歌还是市井小调,都是古代医学重要的传播载体。以《诗经》为例,其中有大量关于医学内容的描写,对阴阳、五行、脏腑、疾病、医疗、药物等均进行了相关记述。后世的医学著作很多都继承了这一文化传统,呈现出浓郁的文学色彩。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就很典型,比如“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英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这四句诗就将浮脉的位置、脉象、临床价值等描述得很清楚。

    ③事实上,很多医学古籍本身就是有着丰富文学价值的作品。在阅读这些古典医学著作时,往往能够体验到文学中的那份恬然和深邃。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蕴含中国传统医学知识。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与医学相关的著作很多,包括《左传》《庄子》《吕氏春秋》等,都汇集了大量医药寓言故事。《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老残游记》等名著中的医学思想更是丰富。《红楼梦》中涉及的疾病有114种,方剂共45个,对药物的描述超过120类,其中对林黛玉病情的描述,一直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在中医看来正是肺肾阴虚的一个病征,而《红楼梦》中对林黛玉性格与命运的描述,与其疾病的变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④中国传统医学作品承载着中国文学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有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就是医儒不分家。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很多文学大成者走上了医学道路,而医者中兼通医学与文学的也是大有人在。比如魏晋著名学者皇甫谧不仅在文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同时对中医针灸也颇有研究。他的哲学观点在其医学著作中也有鲜明体现,《针灸甲乙经》中“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论述的就是“生命万物都是由‘气’这个根源构成”的观点。范仲淹提出的“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主张,曾影响了中国历史上一大批文人士子。其实,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学家,对医道都有着精湛的研究。如白居易、苏轼、元好问、蒲松龄、刘鹗等文学家皆有医学作品存世。中国传统医学与中国古典文学,虽然所属学科不同,但它们共同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相互滋养,彼此融通。这样的联系,既赋予了医学以诗意,也丰富了文学的内涵。

    (摘编自孙玮志《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医学和文学这两门学科都有着共同的本质属性,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 . 中国古代医学的传播载体是诸如诗歌、民歌、市井小调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C . 人们在阅读一些古典医学著作的时候,是可以产生恬然和深邃的文学体验的。 D . 范仲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主张,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很多的文人士子。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主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医学和文学的关系,主题鲜明。 B .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分述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关系时层次清晰。 C . 文章援引李时珍的《濒湖脉学》意在说明古代医学著作有着突出的文学色彩。 D . 文章论证方法灵活,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许多古典文学作品蕴含着医学知识,所以中国很多医学古籍就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 B . 文章提及《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病情的描述,旨在证明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在清朝尚未分离。 C . 医儒不分家意味着古代的文人士子既是著名的文学家,又是对医道有精湛研究的医者。 D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医学和文学相互影响,对两者进行探究,有跨界学习的色彩。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森林的枢纽

    戎可

    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林中某处,啄木鸟凌厉的叫声一如既往,转眼间百鸟齐鸣,如歌如潮。百鸟来朝是人类的想象,天下万物实在无高下之分。但是确实,某些物种似乎更加重要,如同枢纽。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

    《辞源》说:枢纽,“比喻事物互相联系的中心环节”。这个中心环节如枢如纽,本身并不起眼,然而一旦缺失,整个系统却会发生重大改变。1969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生态学家罗伯特•佩因提出了关键种的概念,它的英文是keystone species,其中keystone的本义是指石拱门上方中间的那块石头,它在所有组成拱门的石头中受力最小,但没有它,拱门就会倾倒,keystone的含义与汉语里的“枢纽”异曲同工。

    关键种的概念并非凭空而来,佩因教授分析了一系列的例证,特别是他在 196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

    这项研究开始于1963年,他在离西雅图不远的马考海湾做了一个有趣的“去除实验”。马考海湾在太平洋东侧,满是石岸而无沙滩。佩因选择了一块海滩作为样地调查底栖生物。样地的中段——中潮间带,布满了贻贝、藤壶和一种称为“茗荷儿”的节肢动物,这些动物都固着在岩石上。有一种海星以这些动物为食,哪种动物增多,海星便优先取食哪种,所以没有谁能占据绝对优势。

    实验中精彩的部分来了,佩因取走了样地里的海星。3个月后,原本只分布在低潮间带的那种藤壶,竟然占据了样地60%~80%的空间。随后的9个月里,小个头儿的贻贝和茗荷儿迅速生长,到处都是它们。再往后,茗荷儿也消失了,遍地贻贝。它们侵占了几乎所有的岩石,其他生物无处附着。这样演替的结果,虽然生物量大大提高,但物种数却从15种迅速降到了8种,甚至更少。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减少的问题在于,一旦环境变得不适于这区区几个物种的生存,整个生态系统将面临崩溃。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去除了几只能够控制固着生物生长的海星。

    这个例子里的海星,便可称之为“关键种”。它们虽数量不多,却对生态系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关键种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处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并保护好这个物种,那么生态系统就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我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而从理论上讲,保护一个关键种,所花费用应该不大,四两拨千斤,何乐而不为?

    像海星这样,通过捕食稳定了生态系统结构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地上的老虎、天上的雄鹰和海边的海獭,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特别强调保护这些动物的意义所在。但是关键种至少还有另外两种可能的形式,其中一种是基于互利共生关系的关键种。比如在澳大利亚西部,食蜜鸟给很多种植物传粉,也取食它们的花蜜,彼此互惠互利、互相依赖。但当橡子山龙眼开花的季节,它的花却是食蜜鸟的唯一蜜源。在这种情况下,橡子山龙眼就成了关键种,因为一旦它开不了花,食蜜鸟种群就会衰落,其他的植物也将跟随着无法繁殖。

    与上面两类关键种不同,生态工程师为其他生物创造生态位,是另一种形式的关键种。比如啄木鸟,它在树上凿出的大大小小的洞,为真菌、昆虫的生存提供了便利,给各种小型兽类、鸟类的隐蔽和繁殖提供了空间。

    关键种是个美丽的保护生物学概念,但在真实的世界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难上加难,这是因为物种间的复杂关系,往往远超常人的想象。我们能做的,就是到森林里多走走,多观察、多体会、多分析,大自然会告诉我们答案。也许,这就是荒野精神。

    (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关键种在英文里的意思与枢纽的意义相近,它所起的作用也和枢纽一样,一旦缺失,整个系统就会发生重大改变。 B . 佩因教授所做的“去除实验”,在去除实验样地的“关键种”海星后,导致生物量提高,而物种数却迅速减少。 C . 由于物种间的复杂关系,因此要在现实世界里保护一个关键种比发现更难,可见关键种只是保护生物学的一个概念。 D . 如果能保护好一处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那么这个生态系统就能自我维持着它的结构和功能,较长久地存在下去。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以“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的描写,表现百鸟和鸣的美好景象,目的是激起人们对美妙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B . 在提出“关键种”概念时,文章先引用《辞源》中对“枢纽”的解释,再用其英文的构成,准确地说明其含义,这体现了科普说明文的特点。 C . 作者以海星的去除实验为例,通过说明海星在维护海滩生态系统多样性上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证明海星就是海洋世界的关键种。 D . 关于佩因教授的去除实验,文章主要采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详细地讲解了实验的样本特点和实验的过程,让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其实验的意义。
    3. (3) 在生态环境中,关键种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材料举例分析。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梁父吟

    白先勇

    翁朴园进到书房里,便径自走到茶几旁边一张紫檀木太师椅上坐了下来。书房内的陈设十分古雅,一壁上挂着一幅中堂,是明人山水,文徵明画的寒林渔隐图。两旁的对子却是郑板桥的真迹,写得十分苍劲雄浑: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另一壁也悬了一副对联,联语录的是《国父遗嘱》: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你们老师——”朴公坐下后,沉思良久,才开言道。“是的,朴公。”朴公说了一句,没有接下去,雷委员便答腔道。

    “‘狂狷’二字是你老师的好处,可是他一辈子吃亏,也就是这个上头。孟养—— 他的性子是太刚了些。”朴公点着头叹了一口气。

    “恩师的为人,实在是叫人景仰的。”雷委员说道。

    “你们老师,和我相处,前后总有五十多年了——”朴公顿了一顿才又说道,“他的为人,我知道得太清楚。”

    “是的,朴公。”雷委员答道,“恩师和朴公的厚谊我们都知道。朴公讲给我们晚辈听听,日后替恩师作传,也好有个根据。”

    “唔—— ”朴公吟哦了一下,“说起来,那还是辛亥年间的事情呢,仲默和他夫人杨蕴秀,刚从日本回来,他们在那边参加了同盟会,回来是带了使命的:在四川召集武备学堂的革命分子,去援助武汉那边大举起义。我们几个人碰巧归成一组。仲默的夫人杨蕴秀到底不愧是个有胆识的女子!”朴公说着不禁赞佩地点了几下头。“仲公的夫人确实是位巾帼英雄。”雷委员也附和着称赞道。

    “你知道吗?那天运军火进武昌,就是由杨蕴秀扮新娘。炸弹都藏在她的花轿里。孟养和我呢,就打了红包头扮抬轿夫,仲默却是一身长袍马褂骑在马上做新郎官。那天夜晚,也真好像天意有知一般,竟是满城月色,景象十分悲肃。我们几个人都换上了短打,连杨蕴秀也改了男装。大家几杯烧酒一下肚,高谈国家兴亡,都禁不住万分慷慨起来。你老师最是激昂,我还记得,他喝得一脸血红,把马刀往桌上一拍,拉起我和仲默两个人,便效那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在院子里歃血为盟,对天起誓:‘不杀鞑虏,誓不生还。’那时倒真是都抱了必死之心的,三个人连姓名生辰都留下了。算起来,我是老大,仲默居二,你老师年纪最小,是老幺。他那时才不过二十岁——”

    “哦?”雷委员惊讶地插话道,“我倒不曾知道,原来恩师和朴公、仲公,还有这么一段渊源呢!”

    “你哪里能得知?”朴公捋了一下他胸前的银髯,笑道,“那段过往,确实是我们三个人的秘密。那晚我们才等到十时左右,城东工程营那边便突然间枪声震响起来了。几个人正还犹疑,你老师便跳了起来,喊道:‘外面都动了兵器了,我们还在这里等死吗?’说着便抢了几枚炸弹,拖起马刀往外面冲去,我们也纷纷拥了出去。混战了一夜,黎明的光景,大势已定,武昌城内,到处都飘满了我们革命军的白旗了。于是我们一队人便走向蛇山楚望台去集合,经过黄鹤楼的时候,你老师突然兴致大发,一下子跑到了上面去,脱下了一件血迹斑斑的白布褂子,用竹竿挑起,插到了楼檐上去。然后,他站到黄鹤楼的栏杆上,挥着一柄马刀,朝了我们呼喊道:‘革命英雄一王孟养在此。’他那时那股豪狂的劲道,我总还记得。”朴公又微微地笑了一下,停下来喝了一口铁观音。

    “要不是朴公今天提起,恩师那些事迹竟埋没了。”雷委员说道,“这些都该写入传里去的。”

    “可以写。”朴公点首赞许道,“那次起义,虽然事出仓促,由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闯成了革命,可是也就是那么一闯,却把个民国给闯了出来呢。不过,平心而论,讲到才略机智,我要首推你们老师一”朴公竖起了一双寿眉,举起了大拇指说道。

    “恩师的才智实在是令人钦服的。”雷委员说道,“只可惜还没能展尽就是了。”

    “他倒真是做过了一番事业的。不过这不能怨天尤人,还是要怪他自己的性格。孟养——”朴公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他确实太刚烈了。”

    说完朴公和雷委员对坐着,各自又默默地沉思起来。隔了一刻工夫,雷委员才轻轻地喟叹了一声说道:“不过一今天的公祭总算是风光了。难为人到得那么齐全,连王钦公、李贤公、赵冕公竟也亲自来了。”

    “哦—— ”朴公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也有多少年没有见着他们了。他们几个送来的挽联,挂在灵堂里,我倒看到了。虽然王钦之和你老师有过一段恩怨,可见他对你老师也还是十分推重的。”

    “是的,朴公。”雷委员赶忙应道。

    “还有一句话,是你老师临终时留下来的:日后回大陆,无论如何要把他的灵柩移回家乡去。你去告诉他的那些后人,一定要保留一套孟养常穿的军礼服,他的那些勋章也要存起来,日后移灵,他的衣裳佩挂是要紧的。”

    “是的,朴公,我一定照办。”

    送走雷委员,朴公回到院子里的时候,冬日的暮风已经起来了,满院里那些紫竹都骚然地抖响起来。西天的一抹落照,血红一般,冷凝在那里。他又想起了半个世纪以前,辛亥年间,一些早已淡忘了的佚事来……

    (有删改)

    [注]①《梁父吟》:汉乐府曲名。相传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标题为“梁父吟”,用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命运影射王孟养的命运,用典巧妙,意蕴丰富而含蓄,增加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 B . 本文借朴公与雷委员的对白托出大部分情节,在对话中朴公感叹“还是要怪他自己的性格”,表现出他对老友刚直性格的责怪。 C . 在冬日落晖中凭吊战友的朴公是一位老将军。黄昏是一天之暮,冬季是一年之暮,年迈是人生之暮:“迟暮”意象的并用,为文章增添了悲凉气氛。 D . 作者刻画的人物群像中,既有浴血奋战的男儿,亦有胆识过人的女子。小说写活了一群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英雄儿女。
    2. (2) 身居台湾的白先勇在小说人物身上融入了深沉的家国情怀,请分析人物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
    3. (3) 小说中过去与现在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文言文阅读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阯令。勃往省,度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

    勃兄勮,弟助,皆第进士。初,勔、勮、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其后助、劼又以文显。福畤少子劝亦有文。福畤尝诧韩思彦,思彦戏曰:“武子有马癖,君有誉儿癖,王家癖何多耶!”使助出其文,思彦曰:“生子若是,可夸也。”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号“四杰”。

    (选自《新唐书•王勃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B .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C .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D .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策,古时人才选拔考试的一种形式,将设问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其所问而作答,答策出色者,可评为“高第”。 B . 剑南,即剑南道,唐朝行政区划之一,治所位于成都府,因位于剑门关以南,故名;其行政长官为剑南节度使。 C .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等;此处的序由王勃写成,即《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同为赠序。 D . 尚书,儒家“五经”之一,最早就叫《书》,“尚”即“上”,“尚书”即“上古的书”,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勃聪颖早慧,少年得志。他六岁便善于文辞,九岁就写文章指出《汉书》原文中的错误,不到二十岁就在对策中获得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又担任沛王府修撰。 B . 王勃年少轻狂,恃才凌人。皇子们斗鸡,他写了一篇“檄文”,触犯了皇帝忌讳;在虢州他倚才欺凌同僚遭到同僚厌恶;后又擅杀官奴,差点因此丢掉性命。 C . 王勃抱负远大,英年早逝。客居剑南时,他曾登葛愦山追思诸葛亮功绩,赋诗抒怀;被革除官职后去交阯探父,在渡海时不幸溺水,惊悸而亡,终年二十九岁。 D . 王勃文思敏捷,极负盛名。他写文章援笔成篇,《滕王阁序》便是宴会上即兴而作;他不仅与兄弟有“三珠树”的美誉,更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V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 5. 古代诗歌阅读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 ,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注】此词写于1178年秋天,作者在湖北转运副使任上,同好友马叔度游月波楼,为和马词而写。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起篇四句点题,叙事写景,融为一体,写出了与友人登楼吟赏的快乐,展现了词人性格的豪爽。 B . “唤起一天明月”三句写登楼所见的明月、冰雪、百川之景,表现词人内心的纯洁和胸怀的浩荡。 C . “谁念英雄老矣”三句抒发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愁:朝廷北伐遥遥无期,而自己年岁渐老,功业难成。 D . “来日且扶头”照应上阕的“鲸饮未吞海”,词人约朋友改天一醉方休,来消除心中的深重愁思。
    2. (2)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是全词的关键句,请做简要分析。
  • 6.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写到“ ”,生动地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
    2. (2) 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用“”写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
    3. (3) 李清照《醉花阴》中“”两句写词人回忆起和丈夫东篱对酒赏菊,共度佳节的美好情景,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让人回味无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在儒家的社会结构中,亲属是一个主要的纲目,甚至可以说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模范。以亲属关系作结构的纲目,是同儒家以礼作社会活动的规模相配合的。礼,是       着相关各人自动地承认自己的地位,并不是法。法是社会加之于各人使他们遵守的轨道。自动的合作,必须养成于日常的共处习惯、熟悉、亲密。足球指导员一定明白球员的合作必须经过朝夕的练习。从这个意义上说,礼也很近于哈佛大学Mayo教授所谓social skill。直译是“社会技术”,意译是“洒扫应对”。用普遍社会学的名词来说:积极的和自动的合作需要高度的契洽。契洽是指行为前提的       , 充分的会意;(   )。换一句话说,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合作,不能是临时约定,而需要历史养成。在这方面说,亲属正是人和人的历史关系,家庭又正是养成亲密合作的场所。在家庭和亲属关系里,“社会技术”最易       , 以礼来规范生活的社会也最易实现。儒家想创造一个      的理想社会结构,中国原有的亲属组织也就成了这结构的底子了。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依赖   不谋而合   陶养   礼尚往来 B . 依赖   不约而同   教养   礼尚往来 C . 依据   不谋而合   教养   彬彬有礼 D . 依据   不约而同   陶养   彬彬有礼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却需要各人的做法、想法都能心领神会,并要有长期的共处,相同的经验 B . 这却需要各人的想法、做法都能心领神会,并要有相同的经验,长期的共处 C . 这却需要有长期的共处,相同的经验,使各人的做法、想法都能心领神会 D . 这却需要有相同的经验,长期的共处,使各人的想法、做法都能心领神会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自动的合作,必须养成于日常共处的亲密、习惯、熟悉中 B . 自动的合作,必须养成于亲密、习惯、熟悉的日常共处 C . 自动的合作,必须养成于亲密、习惯、熟悉的日常共处中 D . 自动的合作,必须养成于日常共处的亲密、习惯、熟悉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赛场外业余爱好者也积极投身冰雪运动。医学专家认为,溜冰滑雪不仅是一项提高身体素质的体育运动,更是一味愉悦身心、抵抗抑郁焦虑的良药。

    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副主任、主任治疗师李勇强告诉记者,滑雪、滑冰是一项全身性运动,       , 经常参加该项运动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手、脚、眼等协调性和柔韧性都比较好,肢关节也会变得更加柔软、富有弹性,运动身姿更柔美。李勇强说,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因此门诊上经常会遇到抑郁、焦虑的孩子,而且近年来越来越高发。       。有研究表明,运动会使大脑分泌的内啡肽增多,这是一种快乐传递素,能大大缓解抑郁、焦虑症状。此外,冰雪运动多数是团体运动,还能锻炼孩子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李勇强提醒,      , 不能在准备活动没做开、身体没预热的情况下就上场,这样关节韧带非常容易受伤。“运动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在运动结束后做一些牵伸,这才是对我们韧带最好的保护。”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2. (2) 请为上文信息拟写一则标题。(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9月22日,宜宾某女教师为了等迟到的丈夫阻拦高铁发车。该女称丈夫就在检票口,并用身体阻挡车门关闭。无论是乘务员、信号源发出警告,还是乘警不断强调“你这是犯法”,甚至动手拉她,该女始终死死把住车门不撒手,最终导致列车晚点四分钟。很快该女教师被当地主管部门停职,她说 “学校乱来,我教学上没过错,学校没资格让我停职”。

    这件事情,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百姓说事”栏目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