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这是我们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摘自《学习强国》
材料一: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年份 |
农业总产值(亿元)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978年 |
1397 |
133.6 |
1990年 |
7662.1 |
686.3 |
2000年 |
24915.8 |
2253.4 |
2017年 |
109331.7 |
13432.1 |
材料三: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挥、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七年间,十八洞村牢牢抓住“精准”两个字,因地制宜发展当家产业,2013年全村纯收入仅有1668元,到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1466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6.4万元。十八洞村已从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蜕变为精准脱贫的示范村,奔向全面小康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正如村民们欢呼的,“苗家住在金银窝,境内自然资源多,精准扶贫来领航,户户脱贫奔小康”。
——摘自《学习强国》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的说:“现在我们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胡绳曾说:“在作为一个历史转折点这个意义上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有点类似于遵义会议”。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深圳本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精髓和“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一: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材料三: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2013年12月26日《中国经济导报》)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