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潍坊广文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

更新时间:2023-04-27 浏览次数: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3八下·潍坊月考)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 (dàn)    辈(háng)    水(fú)    然而止(jiá) B . (bàn)    眼(kuàng)  气(chuǎn)  米酒油(mó) C . 奋(kàng)    暗(huì)    绊(jī)    奇伟磅(bó) D . 旋(wò)    静(mù)    争(sòng)    夜深星(lán)
  • 2. (2023八下·潍坊月考)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 絮叨     撺掇     凫水     蕴藻 B . 冗杂     磅礴     骤雨     辐射 C . 脑畔     延河     糜子     厉害 D . 晃荡     燎原     麟火     思暮
  • 3. (2023八下·潍坊月考) 选出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工商行政部门在这次打假行动中,共没收了三卡车假货,从假百货到假食品无所不有,令人叹为观止 B . 人生如戏,充满讽刺,在拥有时忘却珍惜,在失去时渴望拥有,没人可以真的大彻大悟 C . 当李老师走进教室,各种嘈杂的声音戛然而止 , 让人感觉到入了无人之境。 D . 你都十几岁了,怎么还不懂得人情世故
  • 4. (2023八下·潍坊月考) 下列语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鲁迅先生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一百年了。 B .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C . 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D .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 5. (2023八下·潍坊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如果一部小说作品的思想立意是消极颓废的,那么构思无论多么引人入胜,也是会大打折扣的。 B . 有学者认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C .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活动。 D .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根据当地防疫情况确定开学时间,学生在家的要做到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集中性参加活动。
  • 6. (2023八下·潍坊月考) 关于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戏》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新生活的渴望。 B . 《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揭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C .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 . 《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二、默写
  • 7. (2023八下·潍坊月考) [浅吟低诵话诗意]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今天,当我们再一次翻开那些经典的诗文,我们仍然能感受到我们的先祖倾诉其中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感悟:《关雎》中“”有对美丽贤惠的姑娘的喜欢。《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有对洞庭湖壮阔气势的赞美。疫情期间,当远方的朋友用《子衿》中“”传递心中的思念时,我们则可以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来表达对他的慰藉。

三、综合题
  • 8. (2023八下·潍坊月考) 让我们一同参与“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活动一:民俗采风】如果在“民俗采风”活动动员会上,同学们选你做主持人,请你说一个开场白,你会怎么说?
    2. (2) 【活动二:家乡小吃】每一个地方,让人流连忘返的总有两样东西:一个是美景,一个是小吃。小吃虽小,却花样百出、五花八门,是生活的美丽装点。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特色小吃,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一种你所喜欢的家乡小吃。
    3. (3) 【活动三:节日探源】请你简要说说最令你难忘的节日及节日里发生的事。
四、文言文阅读
  • 9. (2023八下·潍坊月考)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行九。幼与诸兄从先外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馀任侠好客乐施与 , 散数千金,囊箧萧然 , 宾从辄满座。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垂间未尝有俭色。越二载,生铨 , 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 , 戚党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⑨,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士铨《忠雅堂集》)

    【注】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②先府君:指作者已逝去的父亲。③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了”的意思。④铨:作者蒋士铨自称。⑤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⑥戚党:亲戚和乡党。⑦吟哦声:读书的声调。⑧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⑨扑之:责打我。之,铨自指。

    1. (1) 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在停顿处画“/”。(限断两处)

      时 府 君 年 四 十 馀 任 侠 好 客 乐 施 与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越二载,生铨,家

      ②铨每病,母即抱铨一室中

      ③先府君苟有 , 母必正色婉言规

      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辄指壁问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②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4. (4) 你如何评价母亲“垂涕扑之”的举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母亲的哪些行为举止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五、现代文阅读
  • 10. (2023八下·潍坊月考) 文学作品阅读

    消失的年声

    肖复兴

    ①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燃放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②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③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④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日“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⑤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了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了一种奢侈。

    ⑥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

    ⑦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⑧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⑨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

    (有改动)

    1. (1) 文章开头从放鞭炮的声音写起,有何作用?
    2. (2) 本文叙述了哪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
    3. (3) 仔细阅读全文,仿照示例,结合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出处

      情感

      所用的表达方式

      相关内容

      分析表达效果

      示例:《安塞腰鼓》

      赞美

      抒情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安塞腰鼓让世界变化之快、之大,语势充沛、节奏鲜明,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消失的年声》

      “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

    4. (4) 简要回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消失的年声”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 11. (2023八下·潍坊月考) 非文学作品阅读

    “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

    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的。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普及和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年画逐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品,进而成为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②年画的内容从最初的门神扩展到人物、历史典故、风土民俗、福娃、鲤鱼等多种题材,制作技艺也衍生出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多种形式。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过年的习俗。

    ③在各地年画中,以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最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其中,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④桃花坞木版年画有一版一色的特点,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⑤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等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其中一大题材便是我们常见的胖娃娃。

    ⑥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洋溢着浓厚而淳朴的乡土气息。它是真正的农民画,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犷、奔放、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与高尚道德情操,反映了他们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⑦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⑧年画不仅是春节时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更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其中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

    ⑨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则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画家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相结合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⑩在收藏成为时尚的今天,年画也以其浓郁的装饰性和观赏性,成为收藏者们的热门藏品。在我国传统年画中,以下五类最值得收藏:一为神像,以门神最为常见,还有财神、灶王、关王、八仙等;二为吉祥图案,如状元及第、吉庆有余、连生贵子、群仙祝寿等;三为历史人物及故事,如桃园结义、文姬归汉、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四为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群英会,《西厢记》中的红娘传书、花园相会等;五为市井风俗,如春游图、赛龙舟、摇钱树、聚宝盆、老鼠娶亲、鲤鱼跃龙门等。这些年画题材丰富,画面或质朴可爱或精致生动,或粗犷豪放或雍容典雅,彰显着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 (1) 下列关于“中国年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年画始于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表达喜庆审美情趣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B . 年画的内容题材多样,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所有地区过年的习俗。 C . “中国年画四大家”为桃花坞年画、杨柳青年画、杨家埠年画和绵竹年画。 D . 四川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
    2. (2) 说明文或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需方法得当,条理清晰。下面是小宁和小波在阅读文章后的讨论,请完成他们的对话。

      小宁,我有个疑惑:③-⑦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呀?

      小波,这五段采用先总后分的       顺序,说明了                     的特点。

      我发现,第③段列举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是呀,还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                  

      我明白了。我还发现,第⑨段中的画线句不够简洁,“最早”这个词显得有点多余,应该删去,这样更符合说明文语言简洁的特点。

      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不能删去,因为                                 

六、写作题
  • 12. (2023八下·潍坊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酝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

    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