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2月...

更新时间:2023-05-19 浏览次数:2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3高一下·东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曼德拉效应”通常用来描述大众的集体记忆与现实不符的现象。最先发现这一现象的是美国学者菲安娜•布梅,她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早在1980年就死于狱中,但现实情况是曼德拉死于2013年。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她认为这种大规模的集体失忆可能涉及“平行宇宙”“多维空间”等相对科幻的概念。但目前尚无完整的科学依据为这一解释提供理论基础。事实上,“曼德拉效应”所代表的大众集体失忆现象广泛存在于以新媒体传播为主的当代社会。

    从传播学语境去分析信息传播时可以得知,人是信息传播最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首先,信息接收者的自身情况会影响到信源所传播的信息。如接收一则新闻时,高级知识分子可能在完全理解新闻本身所要报道内容的同时,分析出新闻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发展趋势;一般受众则可能理解新闻本身要报道的内容;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甚至都不能理解新闻本身的含义。这种因人与人自身对信息接受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对信源所要表述信息的错误传播是最多的。另外,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重建记忆”概念指出,记忆的重建过程受到其他认知干预因素的影响,如个人感知、社会影响等,这些都可能导致重建过程中的错误。如著名的《爱我中华》歌词事件,正确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而95.6%的大众记忆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从作为传播活动中个体的人入手,记忆错误从一开始也许是大家潜意识认为的我国有56个民族,所以顺理成章的就将歌词记成“五十六个民族”。这种潜意识行为影响了正确信息的接收,从而导致了信息的误记,最终造成错误传播。另一个可能导致歌词记忆错误的因素是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两首歌的相似导致了个体受众产生了对错误信息的重合,不同的信息得到了嫁接,从而得到了两条相似但不相关信息的结合体。因此,对于记忆大概率会出错的信息来说,记错的人会更多,从而造成了最后的大众集体失忆。

    媒体中发生“曼德拉效应”的原因除人的作用外,还有媒体本身。在以流量为导向的媒体经济中,怎样吸引用户点击,成为了媒体不得不考虑的事情。这造成了很多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而进行失实报道,于是产生了“标题党”。如今阅读标题成为很多人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这潜在造成了虚假新闻的二次传播。很多媒体常常为将要发生的重要事件提前备好稿件,如报道世界杯足球比赛时,它们会为两只球队分别备好胜利或失败的新闻稿,做到第一时间发布,从而吸引用户点击。但这种一味求快的行为有可能导致新闻内容的错误,如果一些大型媒体发生了错误,转载其新闻的其他媒体以讹传讹,错误传播也就随即展开,就会出现“曼德拉效应”所描述的事件。

    所谓的“曼德拉效应”,从传播学角度来解释,其实正是一种信息的错位现象,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无数个人的错误被媒介技术所连接变成大众的集体错误,并随之演变为大众的集体失忆。可以肯定的是,新媒体时代使这种现象得以被发现,但同时,新媒介技术的负面作用也正在创造着这种现象,“曼德拉效应”概念所表述的事件,会一直处在一个被发现与被创造的反复过程中。

    (摘编自尚国强《新媒体传播中群体失忆所造成的“曼德拉效应”现象分析》)

    材料二:

    到底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是’人也”?近日,网友为此吵翻了。很多网友坚信是“斯”,可翻出老课本才发现是“是”。有人指出,那些坚持是“斯人”的网友是集体潜意识,属于典型的“曼德拉效应”。

    对此,一位初中语文老师回应:“斯人”和“是人”两个说法都没错,都表示“这个人”的意思。关于网友提到的“曼德拉效应”,这位老师解释说,之所以不少网友印象里是“斯人”,一方面是因为该用法在日常生活、影视剧中出现较多,特别是影视作品的大众化传播错误,导致很多人跟着记错;另一方面,由于历史久远、原作散佚,一些经典著作没有标准版本。

    这次关于“是人”还是“斯人”的讨论,虽然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二者都没错,仿佛“讨论了个寂寞”,但这就像探讨“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证明我的存在”等哲学问题一样,哪怕最终都找不到一个确切答案,但这个过程并非毫无意义,因为公众纷纷引经据典找答案的较真精神、求真的态度本身就值得点赞。相反,若是大家对“是人”“斯人”之争漠不关心、毫不在意,而是存在“什么都行”的“差不多”心理,那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

    (摘编自任冠青《“是人”还是“斯人”?文化讨论不妨多些全民较真》)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美国学者菲安娜•布梅最早提出“曼德拉效应”,并从“平行宇宙”“多维空间”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相对科学的解释。 B . 《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歌词的相似会使受众产生对错误信息的重合与嫁接,这就导致了记忆错误。 C . 人们以阅读标题来获取信息的方式,不仅催生出新闻报道中的“标题党”,而且潜在造成了虚假新闻的二次传播。 D . 年代久远、原著散佚,部分经典作品尚无标准版本,是人们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人”记成“斯人”的原因之一。
    2. (2) 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首先指出“曼德拉效应”广泛存在于新媒体时代,接着从传播学理论视角分析其产生原因,最后做出总结,行文思路清晰。 B . 材料一从接收者角度分析信息传播错误产生的原因时,使用举例论证,并可得出结论:信息错误传播率与受众接受教育程度成正比。 C . 材料二运用类比论证指出关于 “是人”还是“斯人”讨论就像探讨“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等哲学问题一样并非完全没有意义。 D . 两则材料论证语言各有不同特点,材料一科学准确,材料二通俗易懂,但二者都对生活中的“曼德拉效应”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支持材料一第3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 古装剧《神雕侠侣》经典台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元好问原句是“恨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B . 纪录片《航拍中国》解说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原著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 . 《心理科学》刊文描述了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大多数人记忆中香蕉果实是朝下生长的,但实际上香蕉果实是朝上生长的。 D . 电影《赌神2》演员模仿的“沉思者雕像”手是放在额头上,但事实上法国巴黎博物馆的“沉思者雕像”手是抵在下巴上。
    4. (4) 请你从传播学的角度,给“曼德拉效应”下一个定义。
    5. (5)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新媒体时代应如何有效避免 “曼德拉效应”?
  • 2. (2023高一下·东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关连长

    朱定

    “第三连关连长是个优秀的战士,”团政委对我说,“也是个优秀的党员!就是文化程度低一点, 这一次你去当文书,要好好学学他的榜样,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同时在文化方面要帮他克服困难。”

    第二天我就来到连部,三连刚解放杭州回来,暂时驻在公路旁的一个庙里待命。我找到一个通讯员,他把我带到最后一间房里。这房间,大概是用来堆破东西的,到处歪歪斜斜地放着一些破破烂烂的桌子凳子经台等。在这些破东西中间,硬挤出一丈多地方,地上铺了点稻草当床,把一个三只腿的破桌子用木条支起来放在前面,就当办公桌;桌上放着一只电话机,铺着一张地图。这大概就是连长办公室了。“连长在看病号,我去叫他。”通讯员说。

    等了差不多一小时,才听见院子里有人声,接着通讯员就和一个三十多岁,中等身材,很瘦的人进来。我第一眼注意的是他两条浓眉毛和眼边的一长条伤疤,我知道这就是关连长,赶紧站起来。他已经抢步过来,双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讲一口陕西音很重的官方话:

    “朱同志,你来了!”

    “王同志,”他又回头向通讯员说,“快去搞点稻草来!”说着就蹲下去解我的行李卷。

    “不、不,我自己来。”我不好意思地挡住他。

    “嗳嗳,不要客气,都是革命同志么!”他和气地笑着,颊上的肌肉把那条伤疤直挤到耳后去。

    我们合作解开了行李卷,里面带了几本书。他翻了翻那本厚厚的《联共党史》,羡慕地向我笑笑:“以后得多多帮我认字呀!”

    通讯员扛进两大捆稻草,他们两个就帮着我铺在地上,关连长拍拍那垫得厚厚的床说:

    “就睡在我的旁边,朱同志,咱们今晚好好谈谈。”

    那晚上我们真的谈开了。

    “我入党入得迟了!”他叹息着说,“吃亏就吃在文化程度不高,道理都是人家给讲的,自己如果能捧本书本子来念,”他羡慕地望了望垫在我头底下的书,“脑筋也就不会这样糊涂,以后得好好地帮我多认字啊!”他又重复一遍。

    我答应了他。

    连指导员姓马,年纪很轻,一见面也像亲兄弟一样。那时候第三连一休息就搞“识字运动”,我和他计划把许多有用的字写在方块纸上,再贴在这些东西上。给关连长,我设计了一个“认字串”:把几个方块字用纸条连起来,叠起来是一个总方块,拉开来就成了一个句子。第一句是“我是关连长”。他一天就把它念熟了。后来就写较长些的句子给他,他用心地念着,每天总能至少识五个字,乐得他嘴也合不拢,一天到晚就问我要串串。

    晚上我们同睡在一间房里,大家无所不谈。谈到家庭,老关就把他的伤疤一直笑到耳朵后去,谨慎小心地从贴肉袋里摸出一个纸包,一层一层地剥开,最后拿出一张照片。上面是他的老婆,两手拉着两个孩子,后面歪歪斜斜地写着“爸爸收”。

    “我的婆姨跟两个娃儿,”老关说,一面斜着头看着这照片,一面很爸爸的神气说,“前年寄来的。”

    他把照片上的儿子看了又看。我们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充满了希望幸福。

    不久,部队奉令向上海开拔。沿路很平静,反动派的抵抗非常薄弱,但老关却发了一次脾气。

    “你们闭着眼乱闯,人家的菜畦子是一锄一锄开出来的,费了好多劲才长了这么几畦,你们可把他们一下子就踩垮了!你自己种的菜是不是这样踩呢?没有办法也得从缝里过去啊!就闭着眼乱闯? !这样不爱惜人民的劳动,还能算得人民的军队? !”他讲话的声音很高,脸涨得通红,伤疤发紫。

    晚上有四个弟兄跑来向老关坦白认错。老关这时又笑得合不拢嘴,把自己的一包烟都分光了。

    到了上海近郊,第二天天没亮就接着命令:向右翼移动去接替二连,开始向敌人攻击。老关这时更加沉静了,分配了各排的具体任务,自己带领第一排先走。这时离敌人的阵地很近了,天空中满是炮弹呼呼的声音。我们阵地前有一所红洋房,那是敌人的据点。

    “用迫击炮先把这些机枪阵地打垮!”指导员提高喉咙来压服不断的枪声;老关却把脸绷得像石板:“不要打!”脸上的紫疤像要裂开似的,默默地把望远镜递给了马指导员。老马看着看着就破口大骂起来,骂着又把望远镜递给了我,我校正了一看,就呆了。这洋房是两层,后墙上望过去,刚看见后面一间的玻璃窗,从窗中望过去,挤满了很多孩子,有几个小的正把脸贴在玻璃窗上,把鼻子压扁了,天真地向我们这边看着。

    “我们炸倒了一段墙,”三排长报告说,“敌人的机枪就在楼底下,正对那个缺口。中间又有一段刈平的草地,啥子东西也没有,进了墙也不济事,怎么办呢?”

    老关向三排长说,“集中火力射击那个缺口,把敌人的火力引过来,我从后面搞他的屁股!”

    过了十来分钟,机枪得得地响起来,直扫在红砖上,把那些红砖都打得一片片飞开来,我紧张地望着那些一起一伏的人影,向围墙逼近过去。

    突然,对方的枪声也响起来。接着一阵爆炸声,敌人的一架机枪暗哑了。

    “炸得好!”通讯员抓住望远镜高兴地大叫起来,“炸他个精光!连长炸的,连长爬在前头。”

    就在这时,几声可怕的爆炸声又传过来。在墙外逼近的人影中升起了几股灰沙。

    “连长!”通讯员突然惊吓地叫起来,抛掉了望远镜,捞起马枪,就疯狂地冲了出去。一阵寒冷通过了我的全身,跳起来跟了上去。这时前面的弟兄都站起来,大喊着冲了上去,第二排已爬到墙上,冲锋枪嘶叫起来。

    “完了!”通讯员的声音深得像山谷里的回声。

    “老关炸死了! ……”我茫然地望着老关伏卧的身体,好像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同志们!连长光荣牺牲了!”老马停了一停来控制他的感情,“为别人,为下一代牺牲了自己……”

    老马和我走上楼去,推开了中间那个房间的门,满房子挤满了小孩子,惊惶地向我们呆呆地看了一分钟,最后坐在角落里的女教师先叫起来:

    “解放军!解放军来了!”

    那些小孩子,一瞬间都拥过来,牵住我们的手,天真地叫着,笑着,跳着,老马无限亲热地俯身抱起了一个有着大眼睛的孩子,紧紧地偎住他那苹果似的面庞,两行眼泪流了下来……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有删改)

    文本二:

    百合花(节选)

    茹志鹃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着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

    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儿,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在描写关连长办公环境时,借助诸如“歪歪斜斜”“破破烂烂”“三只脚”等一连串的修饰语,将驻地办公室的破旧不堪、简易清贫表现得淋漓尽致。 B . 小说擅用细节塑造人物,“识字运动”中普通的方块纸和专门为关连长设计的“认字串”既表现了“我”对工作的认真投入,又体现了“我”对承诺的重视。 C . 小说中的长条伤疤是关连长最鲜明的标记,也是描写他的传神之笔。笑时,它被挤到耳后去;怒时,发紫甚至像是要裂开。伤疤的变化彰显了人物的喜怒哀乐,爱憎情仇。 D . 小说在讲述过程中插叙了关连长看妻儿合照的情节,并对他打开纸包时的小心谨慎作了重点呈现,表达了他对家人的珍视和思念,也为下文调整攻打策略做铺垫。
    2. (2) 关于文中三连跟敌人交锋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马指导员提议用迫击炮攻打敌方阵地,而关连长细心观察到红洋房二楼有孩子的存在,这也给三连攻下敌人阵地带来了新的挑战。 B . 关连长冷静地安排任务,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用机关枪吸引火力,自己带队从后突击,顺利炸掉敌方机枪,可见连队配合默契。 C . 当通讯员发现关连长可能出事了,他的一声惊叫引得几乎所有人往前冲锋,表达出弟兄们对连长的爱戴之情,使小说主题更多元。 D . 交锋后,“我”与老马成功救下孩子跟老师,“叫着,笑着,跳着”传递出孩子们被救后的欣喜,但其实这快乐中也隐含着我们的悲伤。
    3. (3) 本文的关连长形象真实可亲,充满血肉,摆脱了平面化、脸谱化的倾向。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 (4) 故事人人会讲,各有巧妙不同。《百合花》和《关连长》讲述的都是解放军战士的故事,但读来有所不同。试从叙述视角与语言风格两个角度简析两文表达上的异同。
二、文言文阅读
  • 3. (2023高一下·东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珍,徐州丰人也。少与庞师古等俱从梁太祖为盗。珍为将,善治军选士。梁败黄巢、破秦宗权、东并兖郓,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太祖[注]与晋王东逐黄巢还过汴馆之上源驿太祖使珍夜以兵攻之晋王亡去珍悉杀其麾下兵。义成军乱,太祖遣珍以兵趋滑州,道遇大雪,珍趣兵疾驰,一夕至城下,遂乘其城。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太祖还汴,留珍攻郓州。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郓人不出。朱裕诈为降书,阴使人召珍,约开门为内应。珍信之,夜率其兵叩郓城门,朱裕登陴,开门内珍军,珍军已入瓮城而垂门发,郓人从城上磔石以投之,珍军皆死瓮城中,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梁攻徐州,遣珍先攻下丰县,与李唐宾等屯萧县。梁兵攻掠四方,唐宾常与珍俱,与珍威名略等,而骁勇过之,珍战每小却,唐宾佐之乃大胜。珍尝私迎其家置军中,太祖疑珍有异志,遣唐宾伺察之。珍与唐宾不协,唐宾不能忍,夜走还宣武,珍单骑追之,交诉太祖前。太祖两惜其材,为和解之。珍屯萧县,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唐宾部将严郊治厩失期,军吏督之,郊诉于唐宾,唐宾以让珍,珍怒,拔剑而起,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遣使者告唐宾反。使者晨至梁,敬翔恐太祖暴怒不可测,乃匿使者。既夕,乃引珍使者入见,太祖大惊,然已夜矣,不能有所发,翔因从容为太祖画。明日,佯收唐宾妻子下狱。因如珍军,去萧一舍,珍迎谒,太祖命武士执之。诸将霍存等十余人叩头救珍,太祖大怒,举胡床掷之曰:“方珍杀唐宾时,独不救之邪! ”存等退,珍遂缢死。

    节选自《新五代史•朱珍传》

    【注释】太祖为后梁太祖朱温,后文的晋王为后唐庄宗之父李克用。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祖与晋王东逐黄巢/还过汴馆/之上源驿/太祖使珍夜以兵攻之/晋王亡去/珍悉杀其麾下兵 B . 太祖与晋王东逐黄巢/还过汴/馆之上源驿/太祖使珍夜以兵攻之晋王/亡去/珍悉杀其麾下兵 C . 太祖与晋王东逐黄巢/还过汴馆/之上源驿/太祖使珍夜以兵攻之晋王/亡去/珍悉杀其麾下兵 D . 太祖与晋王东逐黄巢/还过汴/馆之上源驿/太祖使珍夜以兵攻之/晋王亡去/珍悉杀其麾下兵
    2. (2) 下列对本文与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号称“冲天大将军”,他写过“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诗句。 B . 乘:义为“冒着”,与《登泰山记》中的“自京师乘风雪”中的“乘”含义相同。此处是指冒着箭矢攻城。 C . 馆厩:馆,指的是高级客舍、宾馆;厩,本义为“马圈,马棚”,后可泛指牲口棚。 D . 舍:常见含义有两种,一是房舍、屋舍,二是以三十里为一舍,本文中的“舍”应取第二种含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梁败黄巢、破秦宗权、东并兖郓的战役,朱珍均参与其中,勇冠诸将;驰赴滑州时,不避大雪, 催促士兵赶路,一夜即逼近城下,出其不意打败义成军。 B . 攻打郓州,朱珍起初派精兵挑战,郓人闭城不出。后来错信了朱裕的诈降中了圈套,导致全军在城内覆灭,朱珍只因为身份特殊被免职,太祖没有责罚他。 C . 太祖和官员敬翔知悉朱珍犯下的罪过,先假装把唐宾的妻儿关进监狱以稳住朱珍。后前往朱珍军营,朱珍毫无察觉地去谒见,太祖这才命令武士逮捕他。 D . 面对部将霍存等十多人叩头为朱珍求情的局面,太祖非常愤怒,举起胡床掷过去,反问他们为何不在朱珍斩杀唐宾的时候及时制止朱珍犯错,挽救朱珍。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珍信之,夜率其兵叩郓城门,朱裕登陴,开门内珍军。

      ②唐宾部将严郊治厩失期,军吏督之,郊诉于唐宾,唐宾以让珍。

    5. (5) 请结合文本,简要梳理朱珍和李唐宾关系的变化。
三、诗歌鉴赏
  • 4. (2023高一下·东莞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作于公元1281年除夕,文天祥因兵败已被扣押三年。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两首作品都作于除夕之夜,两首诗歌的语言都是质朴易懂。文诗情感充沛,动人心魄;高诗精炼含蓄,慷慨悲壮。 B . 文诗抒发诗人除夕夜孤寂寥落的心情。诗人已接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事实,与“留取丹心照汗青”所抒慷慨之情不同。 C . 屠苏:酒名,除夕夜喝屠苏酒寓意吉祥长寿。“未央”意为“未尽”,诗人此刻深陷,囹圄独过除夕,对与家人团圆已不抱期望。 D .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与白居易的“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样,用了想象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蓄。
    2. (2) 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 5. (2023高一下·东莞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侍坐》中,赤在回答中表明了自己政治志向,对此,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2. (2) 朱自清《松堂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如果换用诗句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琵琶行并序》中的“”。
    3. (3)   《归园田居》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4. (4) 樽”指酒杯,也写成“尊”,在古代诗文中多指代饮酒,并以此表达作者饮酒时的心情,比如“ ”或“ ”。
五、语言表达
  • 6. (2023高一下·东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玉舞人是以舞姬为模特,由玉料雕琢而成的艺术品。古代的玉舞人大多以平面透雕为主,用阴线刻出面部五官和衣纹很是生动,玉工们雕刻的线条细若游丝,弯曲有度。西汉中晚期是玉舞人最风光的阶段。西汉中期,随着工具的改进,镂空、浮雕等手法的普遍使用,制玉技艺__________,新的器类和器形陆续出现,无数__________的佳品大量问世,如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圆雕玉舞人,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一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女性舞蹈者。

    绝大多数玉舞人,表现的是婀娜妖媚的女性舞蹈者。汉晋文献记载,汉代后宫佳丽能歌舞者__________,如高祖宠姬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武帝时李夫人“妙丽善舞”等。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把歌舞作为艺术创作主题也就是自然的事了。玉舞人,虽然只是组玉佩中的一个小小配件,但也成了这一特殊历史现象的见证,__________。到了东汉,随着组玉佩的衰落,以及刚卯、司南佩、翁仲等辟邪玉佩的流行,玉舞人也便迅速没落了。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切如琢                 精美绝伦                     俯拾皆是                     风行一时 B . 精益求精                  美轮美奂                     俯拾皆是                     蔚然成风 C . 精益求精                  精美绝伦                     比比皆是                     风行一时 D . 如切如琢                 美轮美奂                     比比皆是                     蔚然成风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古代的玉舞人以平面透雕为主,玉工们用阴线刻出面部五官和衣纹,线条细若游丝,弯曲有度。 B . 古代的玉舞人大多以平面透雕为主,玉工们用阴线刻出面部五官和衣纹,线条细若游丝,弯曲有度。 C . 古代的玉舞人以平面透雕为主,用阴线刻出面部五官和衣纹,玉工们雕刻的线条细若游丝,弯曲有度。 D . 古代的玉舞人大多以平面透雕为主,用阴线刻出面部五官和衣纹,玉工们雕刻的线条细若游丝,弯曲有度。
    3. (3) 下列各项中,和文段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B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C .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D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回于斗牛之间
  • 7. (2023高一下·东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紧张到掉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几乎所有铲屎官都有这样的疑惑:明明已经很小心地照料了,为什么自家宠物还是会莫名其妙地生病。当你带着它们去看病时,就会发现一个反复出现的词,那就是“应激反应”。

    不同种类的宠物,应激反应的表现不同,反应程度也有明显差异。但总的来说,一旦宠物产生应激,轻则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如精神紧张、食欲不振、炸毛和呼吸加速等现象;①_______,如腹泻、呕吐和免疫力下降等。对于猫狗等有换毛习性的动物,应激反应还可能导致提前脱毛。②_________,例如曾有人强行遛猫导致猫猝死。

    ③____________,但其实它本身是一种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可以迅速提高动物的反应速度、肌肉力量和爆发力。这种瞬时能力的提高虽然会影响机体内各系统的平衡从而导致前面提到的有害副作用,但它对动物的生存却有着重要作用。比如在遇到天敌时,斑马会立即逃跑,而像豪猪这种自带武器的动物则会立即竖起身上的刺准备战斗。宠物虽然经过了人类的驯化,很少遇到被捕食的情况,( ),因此我们也可以在宠物身上看到这种反应。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但来自祖先的应激反应能力依然保留在它们身上 B . 但它们依然保留着来自祖先的应激反应能力 C . 但被祖先遗传下来的应激反应能力依然被它们保留在身上 D . 但它们依然保留着被祖先遗传下来的应激反应能力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六、材料作文
  • 8. (2023高一下·东莞月考) 作文。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