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陕师附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 1. (2022高一上·西安期中)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铤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雕砻(lóng)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

    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

    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选自袁行霈《境与象》)

    材料二:

    诗歌意境,从表现对象分,有“物意境”“事意境”“情意境”“理意境”。

    所谓“物意境”,也叫“物境”,就是以“物”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山水诗、咏物诗、山水画、花鸟画中多有此类意境。“物境”具有令人身临其境的“形似”的审美特点。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这些都是“物境”名句,一个个逼真如画,历历在目,令人有“处身于境”、目悦神怡之美感。

    所谓“事意境”,也叫“事境”,就是以事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叙事诗、咏史诗和写人诗中多有此类意境,此外古典戏曲、小说和散文中也往往有此类佳作。事境有大有小,有时一句诗就是一个事境,如“少小离家老大回”“风雪夜归人”“落花时节又逢君”;有时一首诗是一个事境,如《孔雀东南飞》《长恨歌》和《卖炭翁》。事境的审美特点是“近”,贴近生活,真实可信,所以才能获得“亲切不泛”的美感享受。

    所谓“情意境”,也叫“情境”,就是以“情”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抒情诗、抒情小赋、抒情散文和音乐、戏曲中多有此类意境。在古典诗歌中,有直抒其情成境者。如赵嘏(gǔ)《忆山阳》:“折柳城边起暮愁,可怜春色独怀忧,伤心正叹人间事,回首多惭江上鸥。”金圣叹评云:“看他四七二十八字,中间杂用‘愁’字、‘怜’字、‘忧’字、‘伤’字、‘叹’字、‘惭’字,凡若干悲苦字成诗,知先生怀忧,真有甚深者也?”但更多的是借景抒情而成境者。如汉乐府《西洲曲》:“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又如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李白是写情境的圣手,他有许多这方面的名句,诸如“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在李白笔下,风、水、月皆成为情的化身,而又是那样亲切自然,尽情尽理,真是大家风范。

    所谓“理意境”,也叫“理境”,就是以“理”为表现对象的审美意境。如果说“情境”的审美特点是求“美”的话,那么“理境”的审美特点则是求“真”。玄言诗、哲理诗、议论散文、寓言、写意画中多有此类意境。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些都是直言其理的名句,还有借景言理的,如崔颢《黄鹤楼》一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金圣叹评云:“他何曾是作诗,直是直上直下放眼恣看,看见道理却是如此。”前者所举名句,或理,或意,都浸泡在浓郁的感情里;后者所举的“道理”则隐含在意象之中。所以朱光潜先生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赤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它绝不说抽象地未受情感饱和的理。”

    (选自古风《意境探微》)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意与境交融之后生成意境,意境可以超越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 B . “境生于象”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象便没有境;二是意境是对具体的象的超越与升华。 C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呈现的意境,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 D . 抒情诗、抒情小赋中多有“情境”,这种“情境”有的是直抒其情,有的是借景抒情。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引《董氏武陵集纪》中称赞董铤诗的语句,意在证明刘禹锡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 B . 《卖炭翁》一首诗是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事境,可给读者“亲切不泛”的美感享受。 C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是借景抒情而成境的例子,言乡水有情,更显思乡情深。 D . “情境”求“美”,“理境”求“真”,“情”“理”在同一诗作中通常不能兼而有之。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诗歌意境表现对象不同的一项是(   )
      A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B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C .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D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2. (2022高一上·西安期中) 现代文阅读Ⅱ

    糖醋张

    唐波清

       “糖醋张”,是个挺有名气的厨子,也是个挺有名气的铺子。

    张爱国的爹病死得早,娘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他长大。张爱国打小就讨厌读书,翻开课本头皮就发麻,逃学便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娘也拿他没辙。

    娘有一手好厨艺,糖醋排骨糖醋鱼,糖醋豆腐糖醋薯,糖醋茄子糖醋梨,那可是十里八乡第一厨。

    娘的心里打着盘算,老话说得好,饿不死的厨子,冻不死的铁匠,咱就将这门手艺传给儿子吧,也算是替他寻了一条谋生的路。说来也巧,张爱国读书没兴趣,学厨子可是上心得很。他做起糖醋菜来,一点就通,一学就会。

    张爱国听说城里开餐馆赚大钱,他便一头闯进了县城,开张了一家叫“糖醋张”的小铺子。张爱国自豪地说,这个“糖醋张”的招牌,还是咱宴请了几位文化人琢磨出来的呢。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个“糖醋张”的小餐馆,虽然铺面的位置有些偏,可架不住张爱国的手艺精湛,味道堪称一绝,一传十,十传百,门庭若市,生意兴隆。慢慢地,食客们便四处传播张爱国的神奇传说,那就是什么客人吃什么菜,他只要看一眼就知晓,客人定个价位就行,无需自己点菜,他保准伺候得客人一百个满意。就因为这个神奇的传说,小县城里的人们,从此便忘却了张爱国的名字,只记得他就叫“糖醋张”。

        新来的张副县长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张副县长下了班,挤进了“糖醋张”铺子,他点了个高档价位,好奇地坐等上菜。几分钟的工夫,主菜就上了桌,糖醋茄子糖醋梨,还配了几碟爽口的小吃。张副县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糖醋茄子,外脆里嫩,酸酸甜甜,味蕾全开;张副县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糖醋梨子,酒香扑鼻,沁人心脾,胃口大开。

    张副县长乐呵呵地走了。店里的伙计好奇地问“糖醋张”,你咋就知道他爱吃啥呢?

    你没看出他是个当官的人?当官的平时大肉大鱼吃腻了,他们就好这口“素”的。“糖醋张”有板有眼地说。

    一帮在机关上班的年轻人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下了班,男男女女挤进“糖醋张”铺子,几个男的坐一桌,几个女的坐一桌,两桌都点了个中档价位,好奇地坐等上菜。几分钟的工夫,主菜就上了桌,男的那桌是糖醋排骨和糖醋茄子,女的那桌是糖醋鱼和糖醋梨,还分别配了几碟爽口的小吃。只见几个小伙子尝了一口糖醋排骨,红亮油润,肥而不腻,爽口开胃;只见几个小姑娘尝了一口糖醋鱼,香酥酸甜,落口逍遥,回味无穷。

    这帮年轻人乐呵呵地走了。店里的伙计好奇地问“糖醋张”,你咋就知道他们爱吃啥呢?

        你没看出他们是上班族吗?他们平时的伙食时好时差,咱就要“荤素搭配”,男的一般爱吃油腻的,咱就端上糖醋排骨,女的一般爱吃细腻的,咱就端上糖醋鱼;俗话说“茄补阳,梨滋阴”,糖醋茄子自然就上给男的那桌,糖醋梨自然就上给女的那桌。“糖醋张”有板有眼地说。

    一群在城里打工的泥瓦匠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工地上刚收工,泥瓦匠们就邋里邋遢地挤进“糖醋张”铺子,他们点了个低档价位,好奇地坐等上菜。几分钟的工夫,主菜就上了桌,两份糖醋排骨,两份糖醋鱼,两份糖醋茄子,两份糖醋梨……味道自然好。

    这群泥瓦匠乐呵呵地走了。不等店里的伙计好奇地张口,“糖醋张”有板有眼地说,这些农民工外出讨生活不容易,整天卖苦力,工地伙食又差,肚子里缺油水,咱可要多上菜上好菜。

    这些年,“糖醋张”就靠这个神奇的传说发了财,在县城里修了房,买了车,娶了妻,生了娃。终于有一天,“糖醋张”突然想起了还在乡下独居的老娘。

    专车迎接老娘进城。那天,“糖醋张”兴奋地说,娘,咱给您炒几个拿手菜。

    娘迟疑地问,爱国,你可晓得娘爱吃些啥?

       “糖醋张”拍着胸脯回着话,娘,您放一万个心,咱可是阅人无数,什么人爱吃什么菜,咱从来就没看走过眼。何况咱从小就知道娘爱吃啥。

    “糖醋张”在铺子里替他娘摆了一桌糖醋全席,糖醋排骨糖醋鱼,糖醋豆腐糖醋薯,糖醋茄子糖醋梨……   

    铺子里,客人们的桌面上都是光盘行动,唯独老娘的那桌没动过筷子。

    娘,这是咋地?您不是最喜欢吃甜食吗?“糖醋张”惊奇地问。

         娘沉默了稍许,然后很平静地说,爱国,娘在五年前就得了糖尿病。

       “糖醋张”扑通一声跪倒在娘的脚跟前……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多用口语、俗语,像“饿不死的厨子,冻不死的铁匠”,形象地表达了娘传艺给儿子的初衷,生活气息浓郁。 B . “糖醋张”的生意经,并无特别异于常人之处,他不过是比常人更用些心思,擅于琢磨顾客喜好罢了,可谓是看人下菜,依胃下碟。 C . “糖醋张”发了财,修了房,买了车,娶了妻,生了娃,而老娘独居,患了糖尿病,对比中,作者批判了“糖醋张”的不孝。 D . 小说结尾“扑通一声跪倒在娘的脚跟前”,言尽意未尽,这一跪,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使主人公和读者都陷入沉思。
    2. (2) 文中重点描写了“糖醋张”招待张副县长、机关上班族和泥瓦匠三个相似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3. (3) 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尾,瞬间丰富了“糖醋张”这个人物形象的内涵,请联系现实生活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3. (2022高一上·西安期中) 文言文阅读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始毕得启,谓其大臣曰:“隋主为人,我所知也。若迎以来,必害唐公而击我无疑矣。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即命以此意为复书。使者七日而返,将佐皆喜,请从突厥之言,渊不可。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渊曰:“诸君宜更思其次。”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渊曰:“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乃许之,使以此议告突厥。

    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温大有与之偕行。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入。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己丑,攻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建成等兵还晋阳,往返凡九日。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渊开仓以赈贫民,应募者日益多。渊命为三军,分左右,通谓之义士。

    突厥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丁酉,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义士请以私钱市其余,渊曰:“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当为汝贳(shì)之,不足为汝费。”康鞘利北还。

    (节选自《资治通鉴·隋纪》)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B . 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C . 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D . 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资其士马以益兵势”中“益”的意思是“增加、增多”,也可译为“壮大”。 B . “遣使以此议告突厥”中“遣”的意思是“赠送”。 C . “攻拔之”中“拔”的意思是“夺取军事上的据点”。 D . “建成等引兵还晋阳”中“引”的意思是“带领”。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渊做事沉稳,思虑周详。李渊致信可汗,辞卑礼厚,在得到突厥愿意支持自己的回复以后,依然保持清醒头脑,谨慎应对。 B . 李渊大举义兵,名副其实。李渊之子建成、世民以仁行兵,不与百姓为难;攻克西河郡之后,只将郡丞处死,余者不戮一人。 C . 李渊开仓赈贫,深得人心。李渊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引来更多人士前来投奔,壮大了军事力量,李渊将军队编为左右两路。 D . 李渊深谋远虑,处事妥当。李渊看到了胡人们的贪婪以及胡人的马将会不停前来的状况,接受了义士们用自己的私钱买胡马的建议。
    4. (4)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

      ②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

  • 4. (2022高一上·西安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 , 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①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②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 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③华颠:头发花白。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 B . 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 C . 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 D . 作者效仿陶渊明,抒写田园生活;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2. (2) 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 5. (2022高一上·西安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
    1. (1) 《短歌行》中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久别重逢,谈心宴饮,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愿望的句子是“”。
    2. (2)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一句写出了在浔阳早晚听到鸟兽的悲啼,而“”一句写出了乡村乐声的难以入耳,从而表现自己的贬谪之苦。
    3. (3)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对百姓安于异族统治,忘却国耻的沉痛之情体现在“”两句的景象描写之中。
三、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3小题, 12分)
  • 6. (2022高一上·西安期中)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古代,家风的传承往往是与家训、家规________在一起的。中国历史上以家训为名的著述在南北朝已经出现,后来________,直至晚清民国。“家训”就像一位神情庄重严肃的老祖父,________地训导后世子孙,成为中华道德文化传承在最基本的社会层面的保证。

    A . 结合  络绎不绝  不胜其烦 B . 融合  络绎不绝  不厌其烦 C . 融合  绵延不绝  不胜其烦 D . 结合  绵延不绝  不厌其烦
  • 7. (2022高一上·西安期中) 阅读下图,对钱伯斯的“阅读循环圈”理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位于图中心的“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表示这个理论仅适用于成年人。 B . 图中的“阅读”加引号,意在强调阅读并不等于拿着书,让印刷体的文字在眼前晃过这样的活动。 C . “反应”指的是阅读感受,它可转化为一种阅读动力,引导阅读者不断阅读。 D . 所有的阅读从选择开始,开始阅读前,必须有足够的图书储备可供选择。
  • 8. (2022高一上·西安期中) 请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大部分硬骨鱼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充气的物体,因为它们体内有一个充满气体的鱼鳔。对于(横线的问题,下面两空同),鱼鳔可以帮助它们调整浮力,从而自由上浮或者下潜;但是对于深海鱼来说,,外部巨大的水压会毫无保留地挤压、蹂躏这个气球,直到它炸成碎片为止。因此,很多深海鱼在进化的过程中“舍弃”了鱼鳔这个“危险”的身体结构,转而依靠某些脂类提供浮力。所以,相比于浅海中的鱼类,深海鱼体内的骨骼和肌肉含量都比较少, 。

四、写作(50分)
  • 9. (2022高一上·西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在世,有喜有忧。有人忧时光飞逝,有人忧生离死别,有人忧学业艰苦,有人忧壮志难酬,有人忧家贫,有人忧貌丑……何以解忧?曹操有“杜康”,陶渊明有“田园”,苏轼有“豁达”,李白有“傲岸不羁”……进入高中的你有着怎样的忧愁?又用什么来解忧呢?

    请以“我用来解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充实,感情真挚;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