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字母文字 ②雕刻艺术 ③民主政治 ④冶铁技术
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②《拿破仑法典》
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联合国宪章》
①体现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 ②得益于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③成为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 ④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范本
①“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②“(八日)彼得格勒戍军与劳动社会己推翻克伦斯基政府(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③“(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④“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
材料一:唐与突厥互市,“以金帛市马”“以助军旅”,唐马“既杂胡种,马乃益壮。天宝后,诸军战马动以万计”,“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唐代驿制“凡三十里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各驿站的官马多至75匹、少至8匹,“冠盖相望,邮驿继踵”。士庶也喜骑马出行,“贵贱所行,通鞍马而已”。马球蔚然成风,太宗“闻西蕃人好为打球,比亦令习”。
材料二:突厥、回纥与唐朝进行绢马贸易,规模巨大。回纥“每一马易四十缣(注:细绢),动至数万匹”,除自身消费外,还将多余的绢帛通过中间商人不断向西销售。突厥、回纥还开始建设据点聚积物资,突厥毗伽可汗“欲修筑城壁,造立寺观”。回纥最初“风俗朴厚”,获得唐朝厚利后,登里可汗“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
以绢马贸易为例,阐述唐代农耕与游牧民族互动的影响。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社会主义建设(1956—1978)两个时期中各选一个实例,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一:拉丁美洲与欧洲文化交流简表
年份 |
人物及事件 |
1764 |
“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在西班牙成立,旨在推动科学、文化及经济发展。早期868名会员中有500多位墨西哥人 |
1768 |
墨西哥人阿尔扎特创办报刊,介绍《百科全书》及欧洲的科学新发现。他是法国巴黎科学院、“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成员,还是抽水马桶球阀的发明者 |
1775 |
“马德里皇家巴斯克国家之友协会”成员、秘鲁人德奥拉维德因与伏尔泰等人交往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 |
1788 |
法国人布里索在巴黎组建“黑人之友协会”,宣传废除奴隶制和奴隶贸易。圣多明各商人奥吉加入协会 |
1793 |
3位圣多明各代表参加法国国民公会,主张废除奴隶制 |
墨西哥城30多位学者受到当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罪名是谈论法国大革命,鼓吹殖民地独立等 |
|
1804—1805 |
委内瑞拉人玻利瓦尔游历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在巴黎亲历拿破仑称帝,在罗马发誓终结西班牙在美洲的统治 |
材料二: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无法肯定我们到底属于人类哪一个家庭。……
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可以这么说,为了将各个阶层、各种政治观点和各种公共习俗重塑为一个整体,我们需要平等。
——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的发言(1819)
材料三:玻利维亚人包括:所有出生于本共和国领土之上者;玻利维亚父亲或母亲所生子女,包括那些生于本共和国之外但依法明确表示愿意居住在玻利维亚者;本共和国的解放者……获得归化许可或在本共和国居住满三年者;那些迄今为止仍为奴隶,在本宪法发布后获得解放者。
——玻利瓦尔起草的玻利维亚宪法(1826)
材料一: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
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
材料二: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几万华工在欧洲战场从事艰苦工作,数千人献出了宝贵生命。
材料一:关于一战华工的部分研究资料
文献史料 |
① |
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威海卫行政公署招募华工的布告、用途、薪金表》,1916年 |
② |
威海市档案馆藏《英国驻济南领事就劳工问题致英国公使的信》,1916年 |
|
③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英法等国规定招工各项工资案》,1917年 |
|
④ |
《中国人力援助战时法国》,《纽约时报》,1917年 |
|
⑤ |
威海市档案馆藏《华工出洋歌》,1917年 |
|
⑥ |
《旅法华工近状》,《东方杂志》,1917年 |
|
⑦ |
《大战中的中国:她在劳力、原材料、军需品和食物上对协约国的贡献》,《亚洲》,1917年第8期 |
|
⑧ |
《华工团二大队第3902号华工给德国皇帝的信》(译件),1918年 |
|
⑨ |
《国王与中国华工军团》,《英国周刊》,1919年 |
|
⑩ |
《华工在法与祖国的损益》,《华工周报》,1919年 |
|
⑪ |
《在巴黎华工庆祝联军的胜利》,《华工周报》,1919年 |
|
⑫ |
《英法华工归国后之处置》,《民心周刊》,出版年不详 |
|
⑬ |
《招聘护送华工回国沿途照料员章程》(中国驻巴黎总领事馆发布),《旅欧周刊》,1920年 |
|
⑭ |
《华工归国后该怎样》,《华工杂志》,1920年 |
|
其他资料 |
⑮ |
尼古拉斯·格里芬:《一战中的英国华工军团》,《军事事务》,1976年第3期 |
⑯ |
徐国琦:《文明的交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在法华工》,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年版 |
材料二:探究主题
甲 |
华工赴欧的原因 |
乙 |
英法对华工的态度 |
丙 |
中国社会对华工的关注 |
丁 |
一战后华工的境遇 |
要求:选题意义应结合历史背景,研究提纲应系统清晰,所列参考资料从标题上看应密切联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