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龙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12 浏览次数:1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二下·龙口月考)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这是明代诗美学家胡应麟在《诗薮》中对“古诗”美学特点的概括。最初的“意象”是在“立象以尽意”中产生的。它既不同于自然物理的“物象”概念,也不同于文学理论的“形象”概念,而是一个审美概念。

    意象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因子,来自于《易》。“易”学作为中国文化学之一,被不断地张扬和传播着,“易”学已成为无所不包的大杂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因子,因其内核和推演方式,使得它具备了极为广泛的周延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胡适《先秦名学史》说:“‘意象’是古代圣人设想并且试图用各种活动、器物和制度来表现的理想形式。”“象”的个体能够代表、规范、表征群体或无数的类似个体,于是“象”,具备了“象征”性特征,这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学象征,而不限于一般的技巧象征手段,以某种特定符号来表示普遍物相,应该视作后来文学美学“以小见大”说的文化张本及南朝梁代刘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论的审美渊源。刘勰也是把文化意义上的“意象”导入审美学的第一人。

    “意”“象”是一种联结体,合成为“意象”这一文化学范畴。“象”是物象模拟体,“取象”不是终极,其功能是以“象”而尽“意”。所谓“意”是对于事相及其关系的体认。孔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这里对“象”的功能作出了说明。“象”为了尽“意”,把握了“象”就能把握到对于事相及其关系的体认。魏晋玄学的开创者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这样,“意”“象”之间就构成了关系,即体认和对象的统一体。中国文化学的“意象”论,便在关系上强调二者的结合、统一,其成为一个不可分解的概念。何景明《屿李空同论诗书》说:“夫意象应曰合,意象乖曰离。”它是相应相合,而不是互悖互离。意象既有象的具体性,又有意的观念性。它是比物象更高了一个层次或者说是更推进了一步的范畴。

    “文王拘而演《周易》”,这个“演”字颇引人注目。演即运演、推绎。“象”经过推演以后,它几乎囊括了宇宙间的所有现象。所谓推演,即意象的建构。

    “意象”是一个文化范畴,它何以会被“引渡”到文学美学领域,成为文学美学的重要审美原则和批评标准,产生胡应麟所作出的“古诗之妙,专求意象”的评价呢?

    不了解中国文化学就不能或无法了解中国文学美学。中国的文体在最初,是作为文化范畴存在的。诗歌一开始的功能是认知功能,约束在兴、观、群、怨范围内,是文化智慧甚或知识来源之一。其审美功能是在后来被确定,这种确定包含着对原初的文化意义的摆脱。作为诗美学的一个细胞的“意象”建构,也在这样的总趋向中被裹挟而下作同一个走向。文学美学的意象建构和文化学的意象在建构方式上也就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后者的胎记。

    (摘编自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

    材料二:

    在很长时间里,象可以说是弥补语言局限性的一个替代方式。所谓言不尽意,故立象以尽意。《系辞》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这里有一个逻辑环节,就是“立象以尽意”,是因为言不尽意所造成的缺陷难以克服,故采用此道。那么象就是超越语言的局限性的一个重要形式,或者说象是为了超越语言而存在的。王弼在《周易咯例·明象》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在王弼的意、象、言结构中,意是表达的对象,意自身无法显现,须借象来表达;而象又是需要语言的帮助作用得以显现的。言是象的媒介,象是意的媒介。这里存在着两层超越,一是由象对言的超越,一是由意对象的超越,即所谓得象忘言,得意忘象。言和象都是捕鱼之筌,都是需要抛弃的媒介。

    要表意,为何不直接以言去表达,在言和意之间插入一个象的层次?虽然它是就特殊的对象——易象而言的,但在中国哲学中具有独特的意义。象的特殊媒介地位因此被突出了出来。和语言相比,语言是界定的,但象却可以象征,具有很强的暗示性。如钱钟书所说:“象虽一著,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应多,守常处变。”就像《系辞传》所说的“象也者,像此者也”,易简,以极简单的符号,希图在极其有限的符号形式中,概括天下一切可见的事、不可见的事、可感的理、不可感的理。而中国美学的立象尽意、象外之象等学说,也确立了象在展现无限世界意义方面的特殊功能。刘勰在谈到意象的隐的特点时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辞生互体,有似变爻”,就是就象的无限可延展性来谈的。

    (摘编自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了解中国文化学对于了解中国文学美学至关重要,文学美学和文化学的意象在建构方式上存在着关联性。 B . 作为捕鱼之筌的“言”和“象”,是必须抛弃的媒介,否则象就无法实现“立象以尽意”这一美学目标。 C . “立象尽意、象外之象”等学说,确立了象在展现无限世界意义方面的特殊功能,象具有很强的暗示性。 D . 材料一重点论述意象与文化学的关系及被引进文学美学的原因,材料二重点论述意、象、言之间的联系。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意象”来源于《易》,却在诗学领域绽放光彩,最能体现古诗的美学特点。 B . 意象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因子有着极为广泛的周延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C . 胡适在《先秦名学史》中认为南朝梁刘勰是把“意象”导入审美学的第一人。 D . “秘响”和“伏采”,是就象的无限可延展性而言的,是作品中的未申之意。
    3. (3) 根据材料,下列诗句中的“水”不能体现“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观点的一项是(    )
      A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B . 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C . 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白居易《过元家履信宅》) D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4. (4) 请根据材料一,给“意象”下一个定义。
    5. (5) 请根据材料二,简析下面这首宋诗的“意、象、言”结构。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

  • 2. (2022高二下·龙口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

    文本一:

    砸缸的人

    申平

    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多少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

    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

    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正文思泉涌。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一直在修建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

    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是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口风水缸,你要砸……不好吧?

    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

    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以下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是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

    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

    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札,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

    怪不得……

    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财物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

    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来。

    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

    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

    砸个缸,居然这么难,不然……不行!这缸非砸不可。否则,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喘地把石头举起来,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

    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真是铁缸?

    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

    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残缺的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三段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跨越时间将今昔链接起来,引出了主要人物“司马光”和核心事件“砸缸”。 B . 背着司马光接收大缸,还说砸缸会破坏风水以阻止他砸缸,相对于司马光,管家是个更懂得官场规则的人。 C . 缸留在家里的几天,司马光难以像往常一样静心编修史书,他预感到缸是复杂状况出现的先兆,会给他带麻烦。 D . 两次砸缸,都是世间佳话,展现了同一人物不同角度的性格形象,少年司马光机智果敢,老年司马光清廉坚定。
    2. (2) 关于小说中的王拱辰这一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送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而且只留下名帖什么也不说,王拱辰初次出现就带有神秘色彩。 B . 中进士、殿试、出使,王拱辰这些经历让人敬佩,包括和司马光一样被排挤,都为这口大缸出现铺垫了背景。 C . 交代王拱辰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修建豪宅,和前面写他光辉的履历形成了巨大反差,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 D . 结尾彰显了主题,照应了前文司马光让管家把礼品登记造册的情节,将王拱辰陷害司马光的险恶用心推至幕前。
    3. (3) 请概括小说中“缸”的深层含义。
    4. (4) 小说塑造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一下·海丰期中) 文言文阅读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①,塞轘辕、缑氏②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①三川:韩郡名,因有黄河、洛水、伊水而得名。②轘辕、缑氏:均为山名,上有险关。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 B .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 C .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 D .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二周,战国时,周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东周都于巩,西周都于河南洛邑。 B . 九鼎,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象征国家政权。 C . 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D . 亡,指丢失、失去,与《过秦论》中“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中的“亡”意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围绕秦王扩充军事、推进王业的问题,张仪和司马错展开军事辩论,二人针锋相对各陈己见,最终秦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出兵平定蜀国。 B . 张仪建议秦王可以先与魏、楚两国亲善,再让秦军借道两国来切断通路,逼近二周近郊,声讨周君罪行,随后乘机侵占楚、魏两国的土地。 C . 司马错认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是戎狄的首领,且有像夏桀、商纣一样的祸乱,现及火在让秦军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容易。 D . 张仪与司马错的观点迥异,从两人的辩论中能够看出,张仪的主张多主观唯心的空想,司马错则是从实际出,知己知彼,提出积极稳妥的办法。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②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

    5. (5) 针对张仪伐韩的主张,司马错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反驳的?
  • 4. (2022高二下·龙口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送侯中丞流康州

    刘长卿

    长江极目带枫林,匹马孤云不可寻。

    迁播共知臣道枉,猜谗却为主恩深。

    辕门画角三军思,驿路青山万里心。

    北阙九重谁许屈,独看湘水泪沾襟。

    【注】①侯中丞:即侯令仪,浙西节度使。唐上元中刘展之乱江淮失守,江淮都统李峘归罪于侯令仪,令仪坐除名,长流岭南康州。②写作本诗时刘长卿谪居江浙。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抓住“长江”“枫林”“匹马”“孤云”等意象,渲染了送别时凄清孤寂的氛围。 B . 颔联中,“迁播”是结果,“猜谗”为原因,诗人和友人被贬谪后的心理感受相近。 C . 颈联上句想象侯中丞流放康州后,将凭借其才华在军营中一展身手,赢得军士爱戴。 D . 这首诗写景虚实相生,用典自然贴切,语言凝重有力,表达了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2. (2) 诗的尾联提及屈原与湘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5. (2022高二下·龙口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在《蜀道难》中,李白用“”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2. (2) 在姜夔的《扬州慢》中,“”两句,用对比手法写出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长满荠菜和野麦,是序言中“黍离之悲”的真实写照。
    3. (3) 在《墨子·兼爱》中,墨子认为仁人处理天下事务的原则是“”,当然,先要明确哪些是“利”,哪些是“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二下·龙口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Ⅰ

    活脱脱一副面孔,热辣辣一丝震颤。天府之国,川剧变脸,疾如风快如电,脑袋一转,眼睛一眨,精妙绝伦。

    传说,最初人们为了吓跑野兽,用颜料涂抹面部,扮作狰狞之态来防身。后来这种以颜料涂抹面部的仪式走向舞台,成了一种表演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艺人们研究出了以丝绸为绘画材料的“脸谱”,这便是变脸的雏形,也是变脸走向辉煌的开始。

    ( )。然而很多人看的是热闹,却不知其中的意义所在。不仅仅是川剧变脸为了达到观众的欣赏需求,更多的是借助脸谱的变化来表现角色情绪的变化。如今游客去了成都,不能不吃的是油辣辣的火锅;不能不看的是活脱脱的变脸,这是当地的风土民俗,也是中华民族的千年瑰宝。

    1. (1)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B .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 .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D .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果川剧的精华是“变”,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那么京剧的精华就是脸谱 B . 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那么川剧的精华就是“变”,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 C . 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那么“变”就是川剧的精华,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 D . 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吸人眼球,那么川剧的精华就是“变”,变得丰富多彩
    3. (3)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 7. (2022高二下·龙口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Ⅱ

    苏扇主要包括折扇、檀香扇和绢宫扇三大类,因其造型风雅娟秀,统称“苏州雅扇”。在各类苏扇中,        ,有“扇在香存”之誉、“扇中之王”之称。檀香扇是从折扇演化发展而来的扇种,它以檀香木制扇,可以散发出天然的香味,加之画面精美,极受爱扇人士推崇。檀香扇        ;盛夏时节,用它扇风,可以祛暑清心;入秋后,将它藏于柜中,有香袭衣衫、防虫防蛀等功效。但      ,需完成选料、锯片、造型、拉花、烫花、雕花等多道工序.其中,拉花工艺非常考验制作者的手艺.制作者要将二至六根扇片四边对齐,按预先设计好的图案,在扇骨上依次拉出整洁、光滑的孔眼。成千上万个孔眼组成的图案,有的似飞燕轻舞,有的似天女散花,有的似万马奔腾,给人以玲珑剔透、纤丽华美的感觉。而完成一把檀香扇的拉花工艺,通常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请指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二下·龙口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把幸福理解为有钱,有权,有知识,有才华……

    有人把幸福理解为无病,无灾,无压力,无忧虑……

    在这世上,一些人渴望“有”,一些人追求“无”。但幸福的“有”或“无”不是一成不变的。

    对于幸福的“有”与“无”,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