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

更新时间:2023-04-21 浏览次数:3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 1. (2023高一下·荣县月考)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中国美学最近40多年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时期美学研究的审美自律论阶段,这一时期的美学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是美与艺术的本质问题;第二阶段是新世纪美学研究的文化他律论阶段,这一时期美学研究积极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主动回应大众文化的欲求,重点强调美学研究的分散化与区域性特点;第三阶段或者说新时代中国美学的发展一定要突破“泛美学”倾向,应该从审美研究和文化研究发展到跨文化研究。

    美学与文化的结合形成文化美学,其主要表现是立足于各自民族文化的立场,质疑西方美学的普遍有效性,强调文化的特殊性,反对对美学作出统一规定,如提出东方美学、中国美学、日本美学、印度美学等。

    跨文化艺术美学研究是对文化美学的超越,是对美学自身研究领域的拓展。它体现出一种将美学的内部问题与外部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所形成的的综合研究的体征,既不放弃美学自身固有的老问题,又不拒绝回答文化研究提出的新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从美学到文化美学再到跨文化美学是美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是从美学发展的角度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换言之,跨文化艺术美学体现了中国艺术美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几十年来,以大众文化为主要研究旨趣的文化研究对美学研究形成了深刻的影响,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前的美学研究一直在努力对这种冲击和挑战进行积极回应,以此深度介入当代审美实践出现的全新的文化问题,及时总结新媒体艺术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跨文化艺术门类。在此背景下,跨文化艺术美学正是对文化研究的积极回应,将随着新媒体出现的新型艺术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是对美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跨文化艺术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古今中外”问题。“古今”为跨文化艺术美学研究的时间维度,“中外”为跨文化艺术美学研究的空间维度。长期以来,美学研究的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是叠加的,由此出现了“中为古”(即把中国等同于古代)、“西为今”(把西方等同于现代)的中西二元论模式。跨文化艺术美学研究首先要分割时间与空间两种维度的叠加,复原“中外”与“古今”各自的原初含义,实现美学研究跨越中外与跨越古今的平等交流与对话。

    跨文化艺术美学的内涵指向跨文化艺术的美学研究。跨文化艺术,作为跨文化艺术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指跨越不同文化界限的艺术,包括跨文化艺术创造、跨文化艺术作品、跨文化艺术欣赏和批评等。跨文化艺术创作,是从作者层面对跨文化艺术的界定,例如一位作者处于异文化环境中并受到异文化影响而进行的艺术创作,或者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作者共同完成一件艺术作品,这都属于跨文化艺术创作。跨文化艺术作品是指作品中吸收了异文化的因素,或者借鉴了异文化的艺术技法而创作的艺术作品,或者是对异民族艺术作品的再创作。对跨文化艺术创造、跨文化艺术作品和跨文化艺术欣赏和批评进行美学研究显然属于跨文化艺术美学的题中之义。

    ——摘编自李庆本《跨文化艺术美学:当代中国美学发展新趋向》

    材料二:

    朱光潜和宗白华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跨文化艺术美学的尝试。朱光潜在《无言之美》中通过文学、美术、音乐、戏剧、雕刻等艺术形式进行中西方艺术观念的比较,例如他用中国音乐和英国诗歌来说明“无声”:“白香山在《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著名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宗白华对中西艺术美学做比较主要体现在他对中西绘画本质问题的分析上。“希腊时代的艺术给与西洋美学以‘形式’‘和谐’‘自然模仿’‘复杂中之统一’等主要问题,至今不衰。文艺复兴以来,近代艺术则给与西洋美学以‘生命表现’‘情感流露’等问题。而中国艺术的中心——绘画——则给与中国画学以‘气韵生动’‘笔墨’‘虚实’‘阴阳明暗’等问题。”宗白华通过对比中西绘画体现出的美学思想,认为正是因为中国绘画与西洋绘画存在方式与风格上的巨大不同,才证明中国艺术对世界美术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主张保留民族文化的“个性”并发扬光大。

     20 世纪中期开始到21世纪,随着语言、媒介等因素对具体艺术形式的介入,中西跨文化艺术美学难度更高也更复杂。通过分析当今跨文化艺术美学中语言符号、审美意识形态、文化习性三个难点,可以来寻找克服三种跨文化美学阻碍的可能性。

    当然,以上这三种方案也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地解决跨文化艺术美学构建中的问题,无法做到彻底地消除跨文化艺术美学构建中的障碍,如果要做到中西跨文化艺术美学的平等,更需要使西方美学家和艺术家对中国美学与艺术产生兴趣,做到自觉融合。所以需要挖掘艺术在跨文化进程中的难点,有利于进一步解决跨文化的问题,进而促使西方从美学理念与艺术实践两方面理解中华美学精神,去实现跨文化艺术美学的中西文化平等跨越。

    ——摘编自李一帅《构建跨文化艺术美学的难点思辨》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化美学的产生与民族独立密不可分,在统一的规定下展现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是美学发展的新趋向。 B . 跨文化艺术美学之所以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体现了中国艺术美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C . 中西二元论模式的出现,是由于在美学研究的领域里,长期以来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是相互叠加的。 D . 跨文化艺术创作,是从作者层面对跨文化艺术的界定,这种作品吸收了异文化的因素,或者借鉴了异文化、异民族艺术作品。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今中国美学的发展任务应该是拓宽研究领域,积极回应新时代民众对于跨文化艺术美学的诉求。 B . 跨文化艺术美学研究是对文化美学的超越,由此看来,其特征表现为不放弃美学自身固有的老问题。 C . 在以大众文化为主要研究旨趣的文化研究对美学研究进行冲击的背景下,跨文化艺术美学将随着新媒体出现的新型艺术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 D . 正是因为需要挖掘艺术在跨文化进程中的难点,所以要使西方美学家和艺术家对中国美学与艺术产生兴趣,做到自觉融合。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最后一段的论据是(   )
      A . 作家莫言认为应该利用文学作品普及到对全人类以及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描写,文学作品应该立足于作家的本土,甚至超越本土。 B . 《中国梵高》讲述世界最大的油画复制工厂——深圳大芬油画村的农民画工赵小勇、周永久,多年来以复制西方经典油画谋生。 C . 作家余华曾经多次表明,是川端康成与卡夫卡构成了他对文学的认识,他的叙述得益于川端康成,而奇情异想则要感谢卡夫卡。 D . 加拿大艺术家佩尔蒂埃提到,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传说和故事,总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这就是她最大的灵感来源。
    4.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5) 材料二中朱光潜和宗白华在对中西艺术美学做比较时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 2. (2023高一下·荣县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

    钓鱼的医生

    汪曾祺

    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都是三四寸长的鲫鱼。——这条河里的鱼以白条子和鲫鱼为多。白条子他是不钓的,他这种钓法,是钓鲫鱼的。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手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的诗,造就了一个好名字。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大门总是开着的,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术绍歧黄”“杏林春暖”“橘井流芳”“妙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匾都有年头了,匾上的金字都已经发暗。到王淡人的时候,就不大兴送匾了。送给王淡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地乌亮,匾字发光,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木板刻印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自从他种了瓢菜,他的一些穷朋友在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淡人自己钓的鱼,就还能尝到这种清苦的菜蔬了。

    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就是说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什么病都看。王家三代都是如此。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神仙难识丸散”,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他的老婆、儿女,都是他的助手,经常看到他们抱着一个乳钵,握着乳锤,一圈一圈慢慢地磨研。

    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这些生疮长疖子的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很少当下交款,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可就“各凭良心”了。有的送来一些华而不实的礼物:枇杷、扇子、月饼、莲蓬、天竺果子、腊梅花。乡下来人看病,一般倒是当时付酬,但常常不是现钞,或是二十个鸡蛋、或一升芝麻、或一只鸡、或半布袋鹌鹑。遇有实在困难,什么也拿不出来的,就由病人的儿女趴下来磕一个头。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

    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

    去年闹大水。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平地水深丈二,大街上成了大河。大河里流着箱子、柜子、死牛、死人。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像孤岛一样的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结实实的撑船用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他会水,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一村子人都病倒了。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浪里颠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

    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今年。

    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放风筝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后来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连一片瓦都没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就这样,他还抽鸦片!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王淡人一看,这是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王淡人的老婆是很贤惠的,但是她忍不住要问问淡人:“你给汪炳用掉的麝香、冰片,值多少钱?”王淡人笑一笑,说:“没有多少钱。——我还有。”

    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选自汪曾祺小说《故乡人》,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篇描写了王淡人钓鱼工具、钓鱼方式的独特之处,最主要是为了表现他钓鱼技术的高超。此处文笔自然朴实、简练传神。 B . 王淡人特意从外地找了瓢菜种子,专门种来和扁豆配对的,是因为他喜爱郑板桥的一副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C . “神仙难识丸散”的意思是中药中的丸药和粉剂,没有标记,不能分辨。文中王淡人也因不能分辨药面子,所以只能自己炮制。 D . 有些找王淡人看病的病人不付现钱而送“华而不实”的东西,暗含作者对这些人爱占小便宜的人性劣根性的批判。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一句富有诗意,营造了宁静恬淡氛围,映衬了王淡人悠然闲适的特点。 B . “有人说:‘王淡人很傻’。”该句明贬实褒,起到了反讽效果;结构上承上启下,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下文。 C . 本文略写王淡人为汪炳治病的过程,仅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这一情节,目的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D . 结尾处“一庭春雨,满架秋风”,以景作结,含蓄地表现出了王淡人的志趣,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3. (3) 文中画线处大门通道里的匾,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汪曾祺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和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请结合文本分析王淡人身上的“人性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一下·荣县月考) 文言文阅读

    文本一: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候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文本二: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候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战!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B .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C .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D .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列侯,古代爵位的的一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最高为彻侯,后改为列侯。 B . 朕,第一人称代词,解释为“我”。自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C . “及羽背关怀楚”的“背”指背叛,与《鸿门宴》中“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的“背”相同。 D . 经营,文中是规划治理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筹划、组织并管理的意思。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邦在洛阳南宫安置酒席,请列侯将领们对他与项羽功业成败的原因发表见解。 B . 汉高祖认为高起、王陵“知其一,未知其二”,指出他们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 C . 司马迁听闻项羽与舜都有重瞳子,怀疑项羽是舜的后代,但可惜为人过于残暴。 D . 司马迁辩证看待项羽,既肯定他灭秦的功业,也指出他的行为过失和性格弱点。
    4.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 (5) 根据所选语段,概括项羽失败的原因。
  • 4. (2023高一下·荣县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送张周二秀才谒宣州薛侍郎

    权德舆

    儒衣两少年,春棹毂溪船。

    湖月供诗兴,岚风费酒钱。

    上帆涵浦岸,欹枕傲晴天。

    不用愁羁旅,宣城太守贤。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春天送别,以乐景写哀情,垫定全诗伤感的基调。 B . 颔联写饯别,但有明月春风相伴,激起了大家喝酒吟诗的雅兴,潇洒超脱。 C . 颈联想象张周两秀才前行途中之景,景色开阔,暗示了张周两人前途美好。 D . 尾联劝慰两位少年不用担心羁旅愁苦,宣州侍郎贤能,定会赏识支持他们。
    2. (2) 临别之际,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权德舆说“不用愁羁旅,宣城太守贤”。请你分析这三位诗人的离别句中蕴含的不同情谊。
  • 5. (2023高一下·荣县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指出,即使吃粗劣的食物,枕着胳膊睡觉,也可以乐在其中,而“。”
    2. (2)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的原因是“”。
    3. (3) 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2023高一下·荣县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Ⅰ

    保光村的标志,是两棵朴树,它们①________,并肩高高地立在堤边,各有一人多怀抱。它们应见证过我曾祖父母一辈的老人家,打从树下过,树阴里歇歇脚,用袱子擦擦汗,抽一袋水烟,然后由这里下堤,过桥,去往肖港镇。汪家竹园当然也有竹子,由村东下堤,走入村巷,路边丛生着三五米高的毛竹,竹丛间竹箭怒发,麻黄鸡母咯咯咯领着小鸡在腐叶褐土间翻找着红绿蚯蚓。童年时候,方圆五六里的乡塆,只有汪家竹园长竹子,作为炮制钓鱼竿的首选,它刚需的程度,大概就像今天世界诸国②________中东俄罗斯的石油。那时候我会想,就是为这几蓬竹子,屁股上挨巴掌,求转轮王托生到汪家竹园,也是值得的。这个实用的痴念,与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美学境界差太远了,何况,今天村村种竹,就像村村种香樟树与桂花树,已经③________。父亲在家门口也种了一大苑竹子,十余年过去,根根都长成做钓鱼竿的良材,只是当日,急急如律令寻杉树杈做弹弓架、削毛竹条做钓鱼竿的少年,他去了哪里?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两处,代词“我”和“他”所指都是作者,用不同的人称,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
    3.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街上捡些菜叶子,用盐水浸浸,就成了工友们的佳肴。 B . 这里所说的“文”,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C .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皆备,充满生机”。 D . 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 7. (2023高一下·荣县月考) 《红楼梦》中,以花喻人是常见的手法,如“三春去后诸芳尽”,便是指众女儿风流云散的结局。“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中,曹雪芹用不同的花卉暗示了诸多女性人物的命运。下列选项中,人物、花名、花签诗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 探春-杏花-日边红杏倚云栽 B . 李纨-老梅-竹篱茅舍自甘心 C . 宝钗-牡丹-任是无情也动人 D . 黛玉-海棠-莫怨东风当自嗟
  • 8. (2023高一下·荣县月考) 下面是一封邀请函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计划于2023年5月2日至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组委会将拨冗举办论坛,并邀请知名专家忝列现场,就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

    诚邀您拜读此函,并携孩子报名参加大会。我们将鼎力提供服务,期待您孩子的精彩表现能获得评委的垂爱。

四、写作(60分)
  • 9. (2023高一下·荣县月考)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作家郑渊洁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孔子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语“从字面上看,是孔子反对用假人代替真人陪葬,认为这坏了老规矩,甚至诅咒第一个获得俑专利的人断子绝孙,无后。”于是,郑渊洁认为,“这件事绝对影响孔子的形象,从感情上无法接受中国的孔圣人坚持活人陪葬制度。”

    但这一解释遭到了奥运举重冠军龙清泉的“纠错”,在龙清泉看来,郑渊洁的解释只看到了“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一句话,却并没有注意到后面还有一句孟子的话:“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所以孔子话的原意并非“咒骂第一个用俑代替活人陪葬的人”,而是反对“用俑代替活人陪葬”,于是自己“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孔子还是我心里的圣人”。

    对于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网络上流行着太多解释,有人认为孔子提倡“复礼”是维护封建礼教,“以德报怨”是对人性的伤害,“愚不可及”是骂人太愚蠢,类似的误解真是数不胜数。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联系你对经典的阅读和理解,并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