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云阳县盛堡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05-22 浏览次数:41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 1. (2023八下·云阳月考)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惘(chàng)     旋(wò)  家(quàn)     然而止(jiá) B . 猎(shǒu) 默(jiān) 两(xī)      白羊肚(dǔ) C . (shù)   眼(kuāng)   湖(bàn)    一丝不(gǒu) D . (xǐng)  杂(rǒng)      掇(cuān)      销声迹(nì)
  • 2. (2023八下·云阳月考) 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窑洞    竹蒿     忌惮    严竣 B . 燎原    怠慢     战粟    辐射 C . 迁徙    震撼     帷幕  亢奋 D . 燥热    山涯    晦喑    思慕
  • 3. (2023八下·云阳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自然科学领域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科学家去破解。 B . 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天衣无缝 , 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 C . 生活在这个人烟稀少、偏僻幽静的小山村里,鸡犬相闻是最寻常不过了。 D . 他俩是铁哥们,为他们的友谊发誓,即使海枯石烂也永不变心。
  • 4. (2023八下·云阳月考)  请选出以各项交际语中运用得体的一项(     )
    A . 今日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真是茅塞顿开。 B . 广大文学爱好者可将作品寄来,我会一一斧正。 C . 舍弟好使性子,还望多包涵。 D . 我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告诫我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 5. (2023八下·云阳月考)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衔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不知从何时起,先人们来到这里,依山而建城,沿水筑码头。两江的滔滔洪浪,不时吞没船只与渡客,在水波之上,撒一片久久不散的哭泣。哭泣后,人们便渴望水波之上有桥。桥____________,随春而绿,逢秋而枯,不知几百年;_____________,随风而逝,却总飘不出重庆人的视线;___________,推得人们“吱嘎吱嘎”地呻吟。忽然有一天,有人喊:“看桥去,桥要建好了!”其时正是春天,田野上阡陌纵横,一片翠绿,小溪潺潺,流水淙淙,鸟鸣如歌,野花起舞。

    ①如片片落叶②如沉重的石磨③成了重庆人的梦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③②① D . ③①②
  • 6. (2023八下·云阳月考) 名著阅读。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谈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 (1) 本段文字选自《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书”指的是
    2. (2) 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 7. (2023八下·云阳月考) 综合性学习。

    近日,长期某中学开展“诵读名家进校园”活动,邀请重庆市的诵读名家来校进行诵读示范和指导。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1) 为营造活动氛围,动员师生积极参与,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式对称,有感召力,20字以内。)
    2. (2) 活动现场,首先由学校朗诵队朗诵了朱自清的《春》,接着,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将朗诵朱自清的《背影》。请你给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要求:衔接自然,富有感染力。)
    3. (3) 在名家朗诵感染下,你办决定持续开展朗诵活动。请你设计两种与朗诵有关的活动,写出活动的名称。

      活动一:      活动二:

二、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 8. (2023八下·云阳月考) 古诗文默写。
    1. (1) ,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2. (2) ,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3. (3) ,悠悠我思。(《诗经·子衿)
    4. (4) 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 (5) 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 (6) 凄神寒骨,。(柳宗元《小石潭记》)
    7. (7) 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诗经·关睢》)
    8. (8) 如果有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诗句“。”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 9. (2023八下·云阳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②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③便还家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 .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的感慨。 C . 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 . 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4. (4)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 10. (2023八下·云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

    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   

    ③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   

    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

    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 

    ⑥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⑧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⑨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症的早期反应。  

    ⑩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 (2) 第④段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 (3) 阅读全文,品析下面的语句

      ①分析句子“他如释重负地说……”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从“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4. (4) 揣摩第⑩段最后一句话,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5. (5) 阅读本文之后,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在你成长的历程里,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父母(亲人)的爱。
  • 11. (2023八下·云阳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人们用它交流信息,传报平安,倾诉情感,畅谈人生……,它最早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如今,电子邮件、QQ、微博、微信等新兴的通讯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附:传统书信样稿

    【材料二】习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 而“家书”长久以来正是家庭共同记忆的最好见证,家书是家庭文化的重要载体。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鲁迅、许广平的《两地书》,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垂范,我们这一代人更应该用行动践行传统文化,尽管表达情感的方式变了,但是老祖宗的传统和中华民族宝贵财富不能丢,更要不断发扬不断创新传承。                                       

     【材料三】从去年火爆的《见字如面》到今年最新的《信中国》《中国情书》,书信类节目已然成为当下文化类节目热点。观众们从这些节目中体味到手写书信的非凡魅力: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今天我们讲书信,并不是要舍弃先进的通信工具,追求某种特定文体和形式,而是要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掘,与它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重逢。——摘编自《光明日报》

    1. (1)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 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开始出现,它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 B . 家书专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但凡与家庭琐事有关的事情都可以写信。 C . 书信的读者为特定对象,所以书信正文要有针对性,要礼貌、诚恳,对长辈要谦虚有礼,尽量使用书面语。 D . 《信中国》等书信类节目用书信打开历史,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观众从中汲取精神养料。
    2. (2) 传统书信一般由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等五个部分构成。其中,称呼要从第一行顶格写起,称呼后面要加,表示下面有话要说;祝福语一般分两行写,以“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紧接正文之后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则一定要;写完信之后,在祝福语的下一行的后半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儿子”“您的学生”等,表明 ;写信日期则要写在署名下一行的后半行。
    3. (3) 结合材料,说说《见字如面》、《信中国》、《中国情书》这些有关书信文化类的节目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4. (4) 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家书文化?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分析。
    5. (5) 你的同学小明说书信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了,在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不需要了解和学习它,你该如何反驳他。
四、作文(55分)
  • 12. (2023八下·云阳月考)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为一件事情苦苦追寻一番后在某一时刻一下子豁然开朗。

    请以“那一刻,我豁然开朗”为题,写一篇文章。

    ⑵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热土,我们处在一个共享时代。朋友间的交往,亲人间的欢聚,课堂上的掌声,网络世界的畅游······最难忘,我们一起走过的那段美好时光。请以《共享》为题写一篇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