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湖景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04-29 浏览次数:5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句子默写
  • 1. (2022七上·东莞月考) 按要求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 (1) ,风正一帆悬。
    2. (2) 我寄愁心与明月,
    3. (3) ,小桥流水人家,
    4. (4) 不知何处吹芦管,
    5. (5) 峨眉山月半轮秋,
    6. (6) 正是江南好风景,
    7. (7) ,应傍战场开。
    8. (8) 《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旧交替理趣的诗句是:
二、字词书写
  • 2. (2022七上·东莞月考)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后来发生了fēn qí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2. (2) 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3. (3)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 duō bī rén
    4. (4)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xǐ chū wàng wài 了。
三、选择题
  • 3. (2022七上·东莞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很多人热衷于用微博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且乐此不疲 B . 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 , 玩起了打雪仗。 C . 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D . 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 4. (2023七上·云枫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B .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使我市外向型的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C . 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水平。 D . 市文明办、绿化委联合举办的“我给城市添抹绿”活动,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
四、综合性学习
  • 5. (2022七上·东莞月考) 在参加“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同学收集到以下资料,请你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面对我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某些国家对此表现出“过度忧虑”,渲染“中国威胁论”。对此,习近平主席这样说: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必须捍卫……中国的发展壮大必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壮大……基于对历史的惨痛感知,中国人民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合作,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

    1. (1) 请你简要概括习近平主席这几句话中包含的信息,不少于两种。
    2. (2) 请根据对联常识,将以下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宣传和平。

      人人 千秋昌盛 无战事 有爱心 国国 永驻和平

五、课内阅读
  • 6. (2022七上·东莞月考) 阅读《陈太丘期行》,完成以下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与友

      ②尊君在

      ③入门不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 . 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 . “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 . 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六、课外阅读
  • 7. (2022七上·东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拾椹供亲

    蔡顺少年孤,事母孝。岁荒①,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②,以异器③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注释:①岁荒:年成不好。②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黑色,味甜,可食。③异器:不同的碗。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拾桑椹/中不至 B . 以白米牛蹄之/临别 C . 其孝/悲天 D . 粮食不/智多谋
    2. (2)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黑 者 味 甘 以 供 母 赤 者 味 酸 以 自 食。

    3. (3) 你认为蔡顺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
七、现代文阅读
  • 8. (2022七上·东莞月考)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将会发生变化。当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时,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尝试依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

    人类并不是天生就会阅读的。在正常情况下,理解和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而阅读能力的形式却需要每个人的刻苦练习。这些在我们浏览网站时是体会不到的。虽然两种行为都被称为阅读,但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为了获取信息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两者有不同的阅读体验,并且培养出不同的阅读技能。

    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

    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很有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什么样的模式。习惯于数字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的慢速、口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

    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在信息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更适应碎片化信息,也更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但结交线下朋友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选自2015年《百科知识》,有删改)

    链接内容:

    与我们平时在网上进行的浅阅读相反,深阅读是一种渐渐被忽视的阅读行为。深阅读的消失将不利于伴随着网络长大的后代的智力和情感发展,也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这些作品只有经过阅读训练的人才能欣赏。近期研究已经证明,深阅读是一种慢速的、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细节和复杂的情感、精神体会的阅读,是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与单纯的认字型的阅读完全不一样。虽然严格说来,深阅读的载体不一定非得是传统的纸质书,但印刷品的天然的限制对于深阅读体验却是十分有益的。比如,纸质书上是没有超链接的,这样读者就少了一些干扰——不用纠结是不是得点开链接,从而能保持全身心地沉浸在书中的文字里。

    (摘自网络,有删除)

    1. (1)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古人学会了使用工具,现代人学会了使用网络,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B . 阅读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它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需要刻苦学习才行。 C . 网络时代所倡导的新阅读方式,可能使人难以坐下来静心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 D . 网络上的超链接模式,是纸质书上没有的,它会对读者的深阅读产生一些干扰。
    2. (2) 下列对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概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传统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速度;数字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耐性。 B . 传统阅读的内容都非常具有逻辑性;数字阅读的内容都非常具有跳跃性。 C . 传统阅读让人关注内容的深度;数字阅读让人关注内容的丰富和时效性。 D . 传统阅读使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数字阅读使人的线下交往能力减弱。
    3. (3) 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具体带来了哪些改变。
  • 9. (2022七上·东莞月考)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灯笼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1. (1) 本文以“灯笼”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2. (2) 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①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

      ②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

    3. (3) 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意内容作简要分析。
    4. (4) 文章的第⑨段写道“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结尾又说父亲“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这些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八、作文
  • 10. (2022七上·东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进入初中后,你步入了新的人生阶段,你长大了,不再自卑、胆小、骄傲、调皮、软弱……。请以“我不再”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写升入初中后的生活。叙事具体,说真话,抒真情,请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描写方法来写作。③书写整洁,字数不少于75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

九、名著阅读
  • 11. (2022七上·东莞月考)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噫!原来有这般事哩!他那道房,与那厨房紧紧的间壁,这边悄悄的言语,那边即便听见。八戒正在厨房里做饭,先前听见说取A , 拿丹盘,他已在心;又听见他说唐僧不认得是人参果,即拿在房里自吃,口里忍不住流涎道:“怎得一个儿尝新!”自家身子又狼底,不能彀得动,只等行者来,与他计较。他在那锅门前,更无心烧火,不时的伸头探脑,出来观看。不多时,见行者牵将马来,拴在槐树上,径往后走,那呆子用手乱招道:“这里来!这里来!”行者转身到于厨房门首道:“呆子,你嚷甚的?想是饭不彀吃,且让老和尚吃饱,我们前边大人家,再化吃去罢。”八戒道:“你进来,不是饭少。这观里有一件宝贝,你可晓得?”行者道:“什么宝贝?”八戒笑道:“说与你,你不曾见;拿与你,你不认得。”行者道:“这呆子笑话我老孙。老孙五百年前,因访仙道时,也曾云游在海角天涯,那般儿不曾见?”八戒道:“哥啊,人参果你曾见么?”行者惊道:“这个真不曾见。但只常闻得人说,人参果乃是草还丹,人吃了极能延寿。如今那里有得?”八戒道:“他这里有。那童子拿两个与师父吃,那老和尚不认得,道是三朝未满的孩儿,不曾敢吃。那童子老大惫懒,师父既不吃,便该让我们,他就瞒着我们,才自在这隔壁房里,一家一个,啯麻啯麻的吃了出去,就急得我口里水泱。怎么得一个儿尝新?我想你有些溜撒,去他那园子里偷几个来尝尝,如何?”行者道:“这个容易,老孙去手到擒来。”急抽身,往前就走,八戒一把扯住道:“哥啊,我听得他在这房里说,要拿什么A去打哩。须是干得停当,不可走露风声。”行者道:“我晓得,我晓得。”

    那大圣使一个隐身法,闪进道房看时,原来那两个道童,吃了果子,上殿与唐僧说话,不在房里。行者四下里观看,看有什么A , 但只见宙棂上挂着一条赤金,有二尺长短,有指头粗细;底下是一个蒜疙疸的头子;上边有眼,系着一根绿绒绳儿。他道:“想必就是此物叫做A.”他却取下来,出了道房,径入后边去,推开两扇门,抬头观看,呀!却是一座花园!

    1. (1) 选段选自(朝代)小说家创作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此文段中的A是
    2. (2) 行者进入花园之后发生了什么事?请将本章节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情节概括完整。
    3. (3) 某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看法。一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意志不坚定、经常搬弄是非、贪小便宜,是一个自私自利、贪生怕死的人。语文老师为此组织了辩论。如果你是另一方,请谈谈你方对猪八戒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