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两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第一...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30分)
  • 1. (2023高二下·东莞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 看到那位向外国,我决定,如果我不能升学,也决不停止学习。 B . 我们对某些教育政策做了一定的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C . 鉴于中国男足近年来在赛场上各自为政的惨痛教训,高层领导主张换教练。 D . 谈到比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必然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 2. (2023高二下·东莞月考)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本以为我是军人的后代,又在半军事化管理中_______了大学生活,会在军营生活中得心应手,现实却给我浇了一盘冷水。

    ②那全然没有了往日红绿粉白之艳丽的荷,在秋风中自在摇曳,分明在_______,光彩夺目的美虽曾属于它们,却是过往,更是外在。

    ③铁塔形如春笋,瘦削挺拔,塔顶如盖,塔刹如瓶,几百年来,它无声地_______在那里,看世事白云苍狗。

    A . 渡过   昭示   树立 B . 度过   昭示   矗立 C . 度过   揭示   树立 D . 渡过   揭示   矗立
  • 3. (2023高二下·东莞月考)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不孚众望 , 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B . 10月1日,受阅部队像一道雄伟壮观的长城,沿长安街绵延向东,浩浩荡荡,气势恢弘。观礼台上中外来宾激动万分,无不侧目而视 , 为国家的强大而骄傲。  C . 种族平等,宗教信仰自由,已是人心向背 , 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D . 那时的大宋河清海晏 , 风调雨顺,朝廷偃武修文,百姓生活无忧,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 4. (2023高二下·东莞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应该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和退休人员积极参与。 B .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自觉承担起调动各种文化力量,科技力量和市场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而砥砺前行。 C . 一些平台正通过提升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用户不但能享受到更低价格和更新鲜的农产品,还能促进农民增收以及通过再投资改善生产。 D . 近期,公安部联合主要媒体网站持续推出反诈骗系列报道,不断加强社会宣传,扩大宣传精准性,掀起全社会共同反诈骗的热潮。
  • 5. (2023高二下·东莞月考) 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省教育厅发出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通知后,城镇和乡村的部分学校仍变相补课,被通报批评。 B . 有人认为京剧是“国粹”,要大力弘扬;也有人认为这一传统艺术在当代日渐式微,可任其自然发展。我支持这一观点。 C . 经历三年疫情,中国经济增速会不会进一步回落,中国经济能不能平稳爬坡过坎,经济学家对此看法不一。 D . 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 6. (2023高二下·东莞月考)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B .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C . “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D . 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7. (2023高二下·东莞月考)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春天的田野是妩媚的,妩媚得没了自己的风骨;夏天的田野是张扬的,张扬地炫耀着自己;秋天的田野是骄傲的,趾高气扬地显示着自己。 B . 如何判断探测器是否降至目标速度,如何监测发动机推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自主更新刹车参数,都是研制团队要攻克的难关。 C . 诗歌表达了人的思想情感,思想情感又起源于生活,生活是生命的体现。 D . 它可以模仿逼真,可以快速组合,可以在技能和信息掌握方面超过真正的艺术家。
  • 8. (2023高二下·东莞月考)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词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B .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C .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代表作品有《老张的哲学》《月牙儿》《我这一辈子》《龙须沟》等。 D . 徐志摩是“朦胧派”代表作家,受到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影响,开始创作新诗。与闻一多、朱湘等倡导“格律诗”写作,提倡诗歌“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 9. (2023高二下·东莞月考)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科举考试中,通过童试录取的称为生员,俗称秀才;乡试每三年考一次,因在秋天举行,又叫秋闱,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员。 B . 古人对年龄的雅称甚是有趣,如“花信年华”指女子24岁,“豆蔻年华”指的是女子16岁,“弱冠之年“指男子20岁,“不惑之年”指男子四十岁。 C . 古人取名字很讲究,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名一般由父亲或长辈取定,名便于他人称呼自己,字为自称。 D . 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只有帝王和高品阶的大臣才能有谥号。一般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与。
  • 10. (2023高二下·东莞月考)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 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释】①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②西京:指洛阳。③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A . 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 .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 . 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 .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二、白话文阅读
  • 11. (2023高二下·东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2007年11月,良渚文化核心区域发现一座古城遗址——良渚古城。考古学界测定,良渚文化时期距今约4000—5300年,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尧舜禹时代早期。这个时期由于没有确切的史料留存于世,我们所知道的关于良渚文化的一鳞半爪,都是来自先前出土的文物。专家认为,良渚古城发现的意义不亚于殷墟的发现,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之前还从未发现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它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古城遗址,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良渚古城的发现,有助于厘清史料中没有记载的夏商周之前的那段历史。

    ②古城的南北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城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流过,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位于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城墙底部铺垫的石头都很尖锐,由人工开凿而成。上部用纯净的黄土一部分一部分夯筑而成,黄土不同于良渚一带灰黑色淤泥,应是人工从外面搬运而来。古城面积约290万平方米,与颐和园相当,而颐和园四分之三为水域。如此浩大的工程,其石料量、土方量及工匠数量可想而知。明代修建的故宫占地只有72万多平方米,却也要役使百万夫役,历经14年时间。

    ③在良渚文化的大型墓葬中,发现了琮、璧、钺等玉器。琮是用来祭祀大地的礼器,形状外方内圆,象征着天地的贯穿。对良渚人来说,琮是象征王权、神权的法器。璧发现的数量众多,其像天圆的形状表示它是祭天的礼器,但众多的璧更像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关于钺,《说文解字》说它是从斧发展而来的砍伐或打仗用的武器。研究表明,琮、璧的形状和刻纹最早出现在良渚文化时期,而钺在良渚文化时期早期已完成了由石钱向玉钱的转变。钺由石质变成了玉质,功能应该已转化,可能转化成了军权的象征。

    ④关于古代用玉等级制度,《周礼》称:“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瓒,伯用将。”郑玄注曰:“全,纯色也;龙、瓒、将,皆杂色也。”经鉴定,在城内反山大墓中出土的玉器,均为真玉中的透闪石软玉;规模稍次一级的上海福泉山九号墓出土的玉器,则真玉居多而杂有假玉;而较一般的浙江海宁荷叶地则真假玉参半。由此可以推断,良渚古城应该是处于当时最高阶层居住的地方,良渚文化已经基本形成用玉的等级制度,被称为夏商周“三代之礼一”的用玉等级制度完全可以上溯到良渚文化时代。

    ⑤在良渚出土的黑陶器上发现过不少的刻划符号,这些刻划符号,都表达了一定的内涵,已经具有文字的性质,在文字的发展历程中,应当处于从原始记事符号到文字产生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初期象形文字,在后世的甲骨文中能看到它的影子。专家指出,文字是人类思想成熟的表现,只有社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社会结构完善、统一,才能为文字的出现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1. (1) 下列不能作为“良渚古城发现的意义不亚于殷墟的发现”这一论断依据的一项是(  )
      A . 长江中下游地区之前还从未发现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 B . 有助于厘清史料中没有记载的夏商周之前的那段历史。    C . 可以进一步了解良渚文化时代的等级制度和社会结构。        D . 使原先一鳞半爪的文字发展历程的研究变得完整全面。
    2. (2) 下列最能体现良渚古城建筑特色的一项是(  )
      A . 古城筑于天目山脉的支脉,城的南北两侧有苕溪和良清港流过。 B . 城墙底部铺垫着由人工开凿而成的尖石,上部用纯净黄土夯筑。 C . 古城占地面积虽与颐和园相当,但建筑规模却超过了颐和园。 D . 工程浩大,需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历经多年时间。
    3. (3) 下列对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功用和用玉等级制度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玉在良渚文化时期不仅是祭祀的礼器和法器,也可能代表着良渚人的财富。 B . 钺由石质变成了玉质后,不再是砍伐和打仗的武器,玉钺已经成为了军权的象征。 C . 从古城大墓中出土的玉器均为真玉推断,良渚古城是当时社会的政治统治中心。 D . 中国古代用玉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之前的良渚文化时代。
    4. (4) 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为目前所发现的中国最大古城遗址,良渚古城可以为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提供丰富的史料。 B . 由于尧舜禹时代尚处于从原始记事符号到文字产生之间的过渡阶段,因此这个时期没有确切的史料留存于世,对它的了解只能依据出土的文物。 C . 建造城墙使用的泥土不是良渚一带的灰黑色淤泥,而是人工从外面搬运而来,表明了当时统治者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势力范围。 D . 良渚出土的黑陶器上所发现的刻划符号,属于最一早的象形文字,它为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完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 12. (2023高二下·东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 (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 .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 .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 .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2. (2)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皇睦九族,大封宗室     敦:老实 B . 为吏受赂,罪当死         诚:诚实 C . 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傥:如果 D . 君者表也,臣者也         景:佩服,仰慕
    3. (3) “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这个复句的关系类型是(    )
      A . 顺承关系 B . 因果关系 C . 转折关系 D . 并列关系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B . 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C . 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 D . 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
    5. (5)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

      ②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

  • 13. (2023高二下·东莞月考) 补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 (1)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2. (2) 青泥何盘盘,。(李白《蜀道难》)
    3. (3) 念桥边红药,
四、白话文阅读
  • 14. (2023高二下·东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乡土的篱笆

    钱国宏

    ①几十年的城市生活,让我早已习惯了喧嚣与浮躁。前几日回老家,看到村南有一段篱笆,拱着身后的家园,悠闲恬静。于是,关于篱笆的记忆便倏地返青了……

    ②小时候,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簇新晶亮、泛着金光的篱笆……农家为了阻挡春日的大风、夏日的飞沙、秋日的寒霜和冬日的冰雪,以及村中闲游的畜禽,便用秫秆沿着院子四周夹成一圈“障子”。在乡下,篱笆通常被称作“障子”。

    ③夹“障子”大都就地取材。高粱收割后,选出粗壮、笔挺的高粱秆,晒干,搡去叶子,再用柔软的柳条缀上“腰”,秫秆们就连成一片篱笆了。沿院落四周刨一溜半尺深的沟,将秫秆下坑埋好、踩实,篱笆就算是夹成了。篱笆虽比不上土墙、砖墙结实,但也有它的好处:透光、通风。有了阳光,小院便有了生气,有了清风,小院便添了人气。早晨,刚出窝的芦花鸡们任凭主人呵斥追撵,就是不肯离院,一个个悠闲地在篱笆边踱着方步。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早把大门外疯长的青麻绿草晒卷了叶,而篱笆上的倭瓜花、芸豆花和葫芦花,却在阴影里开得正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蜂蝶纷至沓来———它们把灼热的日子剪成一行行五彩斑斓的诗!大人孩子将饭桌摆在倭瓜架下,沐浴着障间吹进的一丝丝凉风,嘴里再嚼些黄瓜蘸鸡蛋酱,耳畔再听着脍炙人口的评书,那真叫一个“爽”,真叫一个“静”,有声胜无声,心静胜境静!农家人醉心的就是这种安谧祥和的田园情境!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④篱笆不挑地不挑人,在哪儿安家,就在哪儿站成长城。篱笆邀来阳光和清风,也邀来了各种青葱的植物。因为有了可攀援之处,牵牛花、露水豆都早早地赶了来,在夏日里将稚嫩的枝蔓偷偷地攀上篱笆;家庭主妇们喜欢在篱笆边种些季季草、细粉莲、芍药、美人蕉等花卉。花开时节,篱笆内外花香如浪,潮起潮涌,姹紫嫣红,缤纷绚丽,令人留连忘返。各种鲜艳欲滴的喇叭花,朝着四面八方吹着欢快的民乐,像娶亲的队伍一样浩浩荡荡,沿着乡间的小路绵延不绝地蜂拥而来……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构成了丹青妙手灵性的水彩,把庄户人的日子渲染成一首清香四溢的田园诗。目睹那一片千红万紫,油然让人觉得大自然中充满了蓬勃而旺盛的生命,那洋溢着缤纷色彩的生命简直天下无敌、无可阻挡!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⑤“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乡村篱笆朴素而高雅,她似一位闲适的遁世者,旷达拙朴,晨迎朝霞,暮送斜阳,应验了郑板桥“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棘,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的浑然忘我情怀和傲骨。乡村篱笆没有高山大川之雄奇,却有馥郁淳厚、醉人心脾的温暖和亲切,她以诗意的笔调和散文的形式,凸现了农人的本真淳厚、平淡超然,极富人生智慧和审美智慧的生命存在。我有这样的感觉:每次欣赏篱笆上植物们的绿芽萌动,都会有一种纯净的欢欣和原始的激动在胸襟里脉动、奔涌、狂舞;每次走近篱笆,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慰藉,更是一次精神上的立体按摩……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年05期,有删改)

    1. (1) 阅读全文,概括“乡土的篱笆”的特点。
    2. (2) 简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3. (3) 本文语言生动,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②说说加点词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4. (4) 联系实际,谈谈对结尾画线句子的理解。
五、写作(6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