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水域的表层海水 |
|||
温度 | 6 | 16 | 26 |
密度 | 1026.8 | 1025.5 | 1022.5 |
①根据表格中表层海水的温度t、密度ρ的变化情况和相关条件,得出结论:。
②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上信息,指出在不同水域及不同季节轮船满载时的“吃水线”不同的原因,并写出分析过程。
③该船满载时冬季“吃水线”在夏季“吃水线”的。(选填“上方”或“下方”)
①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A=F浮B=F浮C②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F丙③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p丙④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A>FB=FC
①取边长为a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适量该液体的烧杯中,待其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有2/5高度露出液面,如图二甲所示,则木块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是(用相关的物理量表示).
②将B物体放在木块中央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1 , 如图二乙所示.
③用体积可忽略不计的细线将物体B系在木块中央,放入液体中静止后测出此时木块露出液面高度h2 , 如图二丙.
④则B物体的密度ρB=(用相关的物理量表示).
①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电子秤上,电子秤示数如图A所示;
②把被测矿石用细线拴好,缓慢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矿石未触碰到烧杯底部,水未溢出,子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
③然后缓慢放下矿石,让被测矿石沉入烧杯底部,电子秤示数如图C所示;
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数据,可测出被测矿石的质量是g,被测矿石的密度是g/cm3;
①在圆柱形容器中装适量的这一液体,将另一平底烧杯放入圆柱形容器的液体中,烧杯静止时容器中液体的深度H1=0.13m,如图甲所示;
②将刚才实验中的矿石擦干水放入烧杯中,如图乙所示,此时烧杯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h1=0.04m,容器中液体的深度H2=0.18m,烧杯和石块受到的浮力为F1;
③将矿石拴在烧杯底部,如图丙所示,烧杯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2=0.07m,烧杯和石块受到的浮力为F2 , 则F1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④已知圆柱形容器底部面积为烧杯底面积的2倍。则这一液体的密度为kg/m3。
A.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m甲>m乙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甲=p乙
C.液体密度ρ甲<ρ乙
D.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
A.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所受的重力G(图甲);
B.将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用空小桶接出溢水杯里溢出的水),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F(图乙);
C.测出接水后小桶与水所受的总重力G1(图丙);
D.将小桶中的水倒出,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G2(图丁)。
根据上面的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①橡皮泥前后两次受到的浮力F1(选填“>”、“<”或“=”)F2;
②由此该同学认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其结论错误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橡皮泥形状的改变,而忽略了对浮力大小的影响。